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ma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教学。初中物理虽然和生活生产联系密切,但也有一些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枯燥的。因此创设情境对于课堂教学更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教师不仅要充分使用教科书中的情境,还要根据教材创造更适合本地学生认知实际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新课引入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如讲授“大气压强”时,借助演示实验创设如下情境引入新课:用一大一小两个试管给学生表演“反常的小试管”的小游戏,将大的试管装满水,再把小试管的一半插入大试管中,一手拿着大试管,迅速将大小试管反转开口朝下,并放开小试管,这时小试管会怎样运动?实验前让学生猜一猜里面的小试管会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多数学生猜测小试管会向下掉下来,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意料,出现了与学生预想相反的情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在学习中学生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但要解释它却有困难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它一直是个谜。如“为什么茶杯掉到水泥地板上容易打碎而掉到地毯上却不易碎?刮风时为什么树叶和灰尘满天飞?人为什么不能像鸟一样会飞?”等问题都是学生从小就非常关心的话题。这些素材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的教学资源,老师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
  二、在实验猜想中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事实依据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因此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如在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可设计两个情境进行比较:情境一是两个灯泡规格一样,两灯一样亮;情境二是两个灯泡规格不一样,出现两灯的亮度不同。于是提出问题——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测的根据;组织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就会和其他同学产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后续的探究的愿望就越强烈。再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验证,当这一猜想得到实验验证时,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这样不仅有利于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使之主动接受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猜想带来的快乐。
  三、在物理规律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诱发认知冲突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定律、规律本身具有高度概括、简洁和抽象特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如果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仅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就要让学生领会是很难的。如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演示实验提出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1.把小车轮朝上放在桌面上,用手推小车使其运动,停止用力时,小车就静止,按照人们的生活经验提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2.把小车翻过来,轮子朝下,向前一推,手离开了小车,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又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通过设计两个对比性强的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比较容易探究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践证明: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在知识运用中创设物理情境,化解认知盲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新知识不是简单地由老师传授就能得到的,需要学生经过不断加工比较、消化和吸收。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想法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启迪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切入点。如讨论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的浮力问题时,学生看到题中“海水”和“河水”所提供的液体密度不同的条件,很自然想到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回答问题。归因是山区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学生内心在有意或无意中认同V排大小不变,总是这样回答: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大,船在海上受到的浮力大。如何弥补学生的经验缺失,把学生存在的焦点问题暴露了出来?我采取以下办法,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设一个模拟轮船在海中和在水中航行的情境。活动如下:观察装适量沙的矿泉水瓶先后浮在盐水和清水的不同情况,仔细观察瓶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化。经历了这次实验,总算排除了学生的狐疑,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在分析论证中创设问题情境,穿针引线、启迪学生思维
  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时设计如下情境:活动1——演示磁铁吸引铁棒(磁铁和铁棒分别放在A 、B小车上,先按住A车,松开B小车,发现B 向A靠近;接着按住B车,松开A小车,发现A也向B靠近),引导回答出:磁铁对铁钉施加了力,同时感觉出铁棒也在吸引磁铁;活动2——学生用手提书包并体验感受,引导回答出:用手提书包时,手也被书包所拉。出示投影片列表,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有了以上的情境铺垫和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路,得出结论自然是水到渠成。教学做到了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不仅明确了规律,而且体验到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六、在巩固练习中创设问题情境,维持注意稳定
  每节课到了巩固练习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已开始逐渐减退,学习兴趣也明显变弱。教师就要依据教材的特点,依托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知识运用。学习《力》一节之后播出一段《猫和老鼠》的片段,学生看到:猫和老鼠互相使用硬物把对方的头敲打至起包;汤姆猫把猎枪塞到小洞里想打杰瑞老鼠,却没留意到猎枪已经弯曲并从上面穿过来对着自己;使用捕鼠夹来捉老鼠,却经常夹到自己;猫伸着懒腰并小试捕捉猎物的前扑翻滚;老鼠机警地四处张望并在空屋中流窜摇着大尾巴的老鼠转圈逗引猫的追逐滑稽令人捧腹大笑的场面。面对既熟悉又喜爱的题材,学生兴奋,我就因势利导,开展小组比赛——找出能用本节知识解释的动作场面。寓学于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成就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物理情境对物理教学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恰当的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优化问题, 选准时机,将问题与情境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的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正>先兆子痫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许多用于先兆子痫的诊断和预测的候选生物标记物。近日,心血管权威杂志Hypertension上发表了一篇研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课改与新课程对课堂的呼唤。新的物理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
本文从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从制度创新、平台建议、评价机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原理知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如何分阶段教学呢?本文提出了“离子反应”知识体系建构的三个阶段,给出了必修和选修的两个教学设计,阐述不同阶
柴胡和远志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目前,这两种药材的市场价格都很高,并呈上升趋势。原因之一是社会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其二是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而人工种植的产品短期内没
水土保持法颁布10年来,安徽省逐步完善了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普遍增强,开展执法试点的25个县(市、区)共审批各类水保方案684件、查处人为水土流失案件329起.
摘 要:由于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深广度、教学难度以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的原因,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存在脱节,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为解决初高中教学的脱节问题,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内容的对比和分析,对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材;内容差异;衔接教学   初中教材的知识点往往由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引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
介绍了对上海地区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部分工程的调研情况 ,分析总结了工程概况、变风量系统的方式、气流组织、室内空气品质、噪声控制、风道设计、自动控制等 ,对其应用前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水利、农业工作之首,加大退耕还林力度,1994~1999年共退耕还林6.24万hm^2,占应退耕面积8.0万hm^2的78%,计划2002年全部退耕完,目前25&#176;以上的陡
冠县地处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62.87km^2。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推广旱作农业技术、节水工程灌溉技术、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完成治理面积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