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很久,很久前的一天,米拉热巴尊者想家了,那只是个念头,却压得他心慌意乱,师傅玛尔巴说,你走吧!回家去,去看看久别的家人,米拉热巴离开芒域的修行地,回到了家,在支离破碎的家里,他看到,母亲依着灶台,已是枯骨,不知死了多少个日月,米拉热巴的泪早就哭干了,无悲无喜!结束也是开始,生命原本就无尽的轮回,米拉热巴捡了母亲的骨头回到修行地,将母亲的枯骨雕刻成了佛陀,持戒供奉,伟大的米拉日巴尊者想告诉我们——慈悲,是最根本的佛性,如母视子的目光!
骨雕法衣。

  这是《大成就者米拉日巴传》里,有关西藏骨雕的记载。
  也因为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西藏古代艺术品中的灵性之作——骨雕。
  第一次见到西藏古代骨雕,是2006年,在拉萨八廓街的古玩店里,一位熟知的古玩商拿出一片茶色的骨雕片,若琥珀般润色透亮,小不过掌心的骨片上,雕满了佛菩萨,卷草曼曼,气度非凡,最小的菩萨面部只有火柴头大却眉目清晰,如微雕一般,就是最为精湛的希腊雕刻,也难有其灵巧动人。
  现在想起,此尊骨雕四臂护法,为十六世纪西藏骨雕的极美品,所刻神尊鹰首怒目,健硕有力,显示降魔法相,持骷颅杖,嘎巴啦,钺刀,摇鼓,威猛大气,饱满圆润!周身卷草环绕,强劲有力,如万物生长之力量,感人至深。
  骨雕的工艺风格与历史
  相对于西藏的古代绘画与金铜造像,骨雕非常稀少,每座古老寺庙里的造像,唐卡都会有很大的数量,但骨雕的法衣,往往只有一件,由地位崇高的宗教领袖保留,若非无常的世事变迁,我们也无缘见到。
  西藏的密教继承了古代印度婆罗门使用骨为法器的仪轨,如骨号,骨碗,骨念珠,而骨雕的法王降魔衣,则是最珍惜的密教护法圣物!是藏地法师在密修法会上穿戴的尊贵法衣。一座寺庙只有一件。 藏密的骨法衣雕刻始于二次弘法时期,以元明两代最为精美,从其艺术风格而言,多为尼泊尔工匠制作,所雕佛像,护法,天女皆沉静婉约,优雅柔顺,举手投足,犹如印度舞蹈,韵味悠远。
  骨雕最初的源头当是大乘密法时期的印度,在公元三世纪的印度,修习密法的瑜伽师要穿戴七种骨雕庄严饰物,西藏存世最早的骨雕,就是宋元之际,大德们从印度学习密法时继承而来的,在西藏古代壁画,唐卡中,我们可见身披白色骨雕法衣璎珞的大成就者,自在坐于密林山谷,修习密法的情景。
  西藏骨雕作品风格各异,因时代而不同,有古朴之风者,有妩媚娇柔者,林林总总,为西藏宗教艺术的一大分类。
  骨雕的皮壳从色泽上有茶色,酒红,乳白,栗色质别,这些不同皮壳的呈现是因骨雕的保存环境造成,供奉于寺院,受香火熏陶的骨雕色泽深红,半透明,犹如琥珀蜜蜡,年代久远,骨制已呈玉化。
  埋于土地的骨雕是乳白色,骨制坚硬,不透明。
  骨雕布局严谨,骨雕的上部为佛陀和只巴扎,中部是菩萨,金刚,空行,下部是瑞兽,周边饰以花纹卷草。
  小小的骨雕中蕴含着无尽的佛教艺术因素,作为图案信息比对,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比如,在一件十二世纪骨雕中,出现了中原道教的拂尘,这对拂尘起源于中原还是印度的研究是难得的实证。
  骨雕中供养人的造型,是作为人民大众之典型予以塑造的,并非表现理想化的神灵,这非常可贵,西藏的艺术总体而言是宗教艺术,但闪烁其中的人民大众鲜活的形象,却是最能打动人的。
  在十三世纪的萨迦地区骨雕中最为美妙的是以南亚少女为原型的空行母题材。透过那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使人领略到浓郁的美艳气息。
  在阿里地区出土的骨雕上雕有装饰华丽、头饰高贵、飘然起舞的克什米尔面容瑜伽女。象征美好善良的瑜伽女花冠和双翼胸前佩有长长的飘带。这种题材当源于早于尼泊尔诸王朝的艺术。
  在西藏东部发现的骨雕则具有汉地化的诗情画意,精美卓绝。这种片式骨雕的风格的手法亦近似于汉地明代细密工笔的神仙艺术形象。我们可以认为,德格出土的带有汉藏吉祥图案的骨刻是继尼泊尔风格骨雕之后,受汉地宫廷艺术影响的艺术发展。
  明代以后刻有密宗符号的骨雕艺术品没有继续效仿古代印度—尼泊尔的“神话浪漫主义”传统,而是忠实于佛教度量经的工整之作。
  整体而言,西藏骨雕多呈现华丽长衫、体态健美的女性神尊形象;她们以印度舞蹈的姿态表达佛国的平和与祥瑞,脖套金银颈饰,头系飘带,与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的宗教绘画风格相同。骨雕所刻男性护法,犹如神话诗篇中的英雄形象。英俊伟岸,勇武豪爽,威压粗犷。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类骨雕尸陀林珠子,器形虽小,却能在一两厘米间雕刻生动的人面骷髅。
  在古代的各个时期、西藏的骨雕作品都极具艺术魅力,堪与欧洲洛可可时期繁丽的宗教雕刻媲美。幸运的是这些伟大的古代艺术一直传承后世。让今天热爱西藏古代艺术的我们惊叹不已,这种迷幻与理性完美结合的珍宝,是西藏美术史中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甚至远在造像和唐卡之上。
  西藏密宗骨雕法衣由头冠,璎珞,法衣片组成,其宗教神尊排列因教派仪轨而不同,可分为,五方佛,四臂观音,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金刚亥母,玛哈嘎拉,只巴扎,空行母,大鹏金翅,灵蛇,尸陀林,七政八宝,卷草,火焰,宝相花,法轮,金刚杵,供养女,妙音鸟,莲座等图案。另有耆那教大雄膜拜的题材,印度古代宗教相同相融,在宗教图案上颇为近似。
  西藏古代骨雕的创作年代可划分为:十世纪——十二世纪波罗王朝时期,十二世纪——十六世纪尼泊尔时期。十六——十九世纪西藏(蒙古,华北)时期。
  西藏骨雕多创作于宋元明三个朝代,这也恰是西藏宗教最为鼎盛的时间段,噶当,萨迦,噶举派治理西藏期间的一千年里,西藏以无以计量的财富辉煌佛法事业,从尼泊尔邀请最为出色的艺术家来到西藏寺庙进行创作,与西域石窟的传奇一样,西藏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在清初之后,西藏逐渐形成自身特色的宗教艺术风格,取南亚,汉地艺术之精髓,融合于高原的精神,心灵高洁的藏族艺术家以他们卓越的艺术和宗教修养,给后世留下了真正意义上,西藏自己的艺术作品。
  此时期的西藏骨雕较前期简洁,明朗,线条硬,所雕塑之佛菩萨具有藏人的面容特点,长脸,细眼,突出颧骨。女性神尊则如康巴女子般体态健硕成熟,骨雕的尺寸也较前期宽大,骨质有所变化,或是采用了与前期不同的骨材。
  收藏价值与真伪
  随着藏传佛教在世界的兴盛,其古代艺术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小而精致的骨雕因为可以随身佩戴,极具美观,陈旧的骨色又润如美玉,故与珠佩一样倍受市场青睐,这几年价格飞升,一片工艺上乘的骨雕市场价在十余万左右,小小的尸陀林骨雕珠子更是一珠难求,非数万不可得,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多藏有最为顶级的西藏骨雕作品,这些年也有关于西藏骨雕的图录出版,这让喜爱骨雕的收藏者有了艺术水准的标尺,收藏市场多追捧题材为密教护法,工艺繁杂的十三世纪尼泊尔作品,其交易价常达数十万之巨。
  由于收藏市场的需求,大量牛骨仿制做旧的骨雕也多见于成都、拉萨等地的古玩市场。
  仿品刻工粗糙走样,完全不符合宗教度量,题材猎奇臆造,毫无艺术美感,且油炸染色,人工刻意打磨抛光,细闻有骨头的恶臭,此类仿品市场充斥量大,与真品相差极远,于图录比对,稍微留意便可分辨。
其他文献
四川人陈乃建于1995年作为筑路工人进入青藏高原。他觉得回到内地未必有更满意的收入,决定留在青海省称多县尕多乡岗由村1队,成为这个80多人的青海藏族村落中惟一的汉族人。陈乃建克服语言不通的办法,是自创并形成了一种四川方言与手势结合的表达方式,他的手势比起一般人的习惯性手势,在表意上要更为丰富。陈乃建与村民相沟通的另一个途径,是他作为一名内地农民的农田种植技术。在高原种植蔬菜,气候和土壤与四川大不相
恰姆石窟是西藏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的发现,也是近两年在西藏石窟研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新星,被誉为“2011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是一个过去从未公诸于世的石窟。在位于海拔4500米到53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果美山上,它一直沉睡着,就连山下的恰姆村村民也无法说清它的来历。然而,13次进藏的作家、学者、摄影家赵春江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得以进入石窟,震惊之余,他用手中的相机艰难采撷到部分图像,并最终呈
外来者很难想象,西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比较高,藏族家庭的财产管理权和支配权,大都掌握在家庭主妇手中。但是,旧西藏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官办教育体系中从来没有妇女的席位。  现实生活中,西藏妇女从未有过从政的权利,旨在培养“雄孝”(政府公仆)的僧俗官员学校里当然也就没有妇女的容身之地,一般藏族父母也没有送女童上学的基本意识。在旧西藏,拉萨青少年女性受教育多是在私塾蒙馆里完成的。拉萨有名的娘容辖私塾,鼎
敦煌所藏当年藏文古卷中,有吐蕃“大事纪年”残本,恰好记录了松赞干布去世之后,至赤松德赞当政的百余年间(公元649年至763年):金戈铁马,向外扩张,版图达至最大化,吐蕃如日中天。然而,开创历史演绎宏大叙事的同时,权力中心的拉萨却不时有暗潮涌动——与光荣与梦想相伴同行的,是明争与暗斗,忠诚与背叛,阴谋与爱情,举凡中外前殿后宫上演过的剧目情节,可说是一样都没少。若举上层斗争典型一例,要数噶尔家族的命运
在热带秘林深处,在万千白云之上,在鸟语花香之间,它是一颗落在人间的明珠,静躺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原始森林之中,发出璀璨的光...  立新村地处中尼边境,位于靠近樟木口岸的森林之中,与尼泊尔隔河相望,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立新已逐步成为夏尔巴民俗风情边境小村。依托于秀丽典型的亚热带自然风貌,山环水涌,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炫目尼式风情的建筑、民风淳朴的夏尔巴人、
印度伊莎波尔步枪厂  众所周知,印度的武器装备一直是靠买买买实现的,印度是各武器装备生产大国争夺的重点市场,枪械也是如此。近些年来,不断传出印度从国外购买步枪的消息,既有苏式的,也有美式的,口径在传统的7.62毫米和5.56毫米之间摇摆。但在2020年8月9日,印度国防部长拉贾纳特·辛格发布一则消息引爆了媒体:印度国防部计划对101种武器装备实施进口禁运,以促进国防生产的本土化,该项计划将在202
羌塘,野生动物的天堂,曾经生活着数量可观的自然界的精灵。1903年,西方探险者还曾在这里目睹过“一次至少可以数到15000,甚至20000头藏羚羊”,山坡上,“几百只野牦牛在觅食”。  上世纪80年代末,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国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卓越的反偷猎行动、严格的处罚以及众多的宣教活动,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一些地区的动物数量正在逐步回升。  随着环
创造历史的是人,书写和记录历史的也还是人,人类攀登珠峰60周年,记录在历史上的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的名字,和他们创下纪录的时间。  1乔治·马洛里 安德鲁·欧文  乔治·马洛里  1886年6月18日,出生于Mobberley, Cheshire, England。  1922年首次挑战珠峰。  1924年6月8日或9日,逝世(37岁)于珠穆朗玛峰北面。  安德鲁·欧文  1902年4月8日,出生
“宾顿”是个地名,位于琼结县下水乡东部。  每一年的雪顿节之前,宾顿村会响彻一阵阵高亢激烈的鼓点,  正是村民排练藏戏。雪顿节到来时,他们将远赴拉萨,  在人山人海的、万众瞩目的节日上进行表演。    在琼结县,最具人文情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古老的“宾顿巴”藏戏。“宾顿巴”有“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之誉,西藏第一部藏戏相传就由其出演的。  宾顿巴藏戏的产生是一个充满普世价值的传奇故事。传说高
2002年9月至11月,西藏社会科学院的苯教研究专家顿珠拉杰曾经对当惹雍错这一区域的象雄遗迹和废墟做了详致的田野调查,写就《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当惹穷宗遗址  位于那曲尼玛县文部村向南15公里处,当惹雍错湖的东沿,海拔4790米,城堡遗址主要在琼宗山南边的琼拉山山顶上。该遗迹主要是残存的房屋建筑,最大的一间面积为10X5平方米,最小的为5X3平方米。最高残墙为1.5米,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