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近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学作为综合性的语言运用和情感集合体,往往引导着社会思潮的兴起。英国近代文学作为欧洲理性主义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引起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在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的领导下,人文主义和自然理性主义逐渐在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群体中普及开来。面对新的文化思潮,英国的新兴政治群体迫切需要一种符合新工业文明意识形态的文化理念来支撑他们的政治诉求,而蕴含自然精神,符合社会理性思潮,具有新意识形态的近代文学就成为了文化发展的主流,逐渐被新兴资产阶级所接受。鉴于此,本文就英国近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英国近代文学 自然精神 问题研究
  一、英国近代文学产生的背景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文明体制的国家,其近代化历程相对于其他欧美国家而言要早上许多。但与其他国家近代化历程不同的是,作为工业革命的直接源头,英国是以社会经济体制变动为导向,在寻求新经济生产力释放的同时来找寻新的意识形态突破点。众所周知,近代欧洲国家大部分直接受到教廷的统治,以宗教为核心的封建统治长达数百年。宗教思想的牢笼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政治意识、文化理念和创新精神,而且以禁欲为核心的宗教政治体制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基础上,英国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的同时如何寻求突破封建思想的限制,引导人们重回自然理性就成为新兴资产阶级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日心说、进化论、万有引力定律等自然科学的兴起为人们的思想解放带来了希望,融汇于近代自然科学精神和自由民主主义思想的艺术和文学逐渐兴起并受到新贵族、中产阶级的热烈追捧,逐渐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思潮,指引人们解放思想,寻求自然理性,发展个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蕴含自然精神和哲学自由主义的近代文学逐渐发展成熟
  二、英国近代文学中关于自然精神的主体意识转移
  从英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态势来看,主体意识的转移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在近代经济形态和政治意识的影响下,近代英国逐渐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思想禁锢,个体意识逐渐从以神为核心的价值认知转变为以认知自身思想和个性为核心的自由意志。同时受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自然精神和崇尚自然理性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寄托于自然精神和理性的自由意志不仅推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发展成型,同时也扩大了文化交流的时间性和地域性,人们不再居于神学框架下,理所当然的认为君权神授,破除以皇帝为统治核心的政治体制,打造以人民意志为主的民主政治成为了人们的政治诉求,文学所关注的焦点逐渐从神的故事和形象转变到人类个体身上,描述社会生活、讽刺社会缺陷成为了近代文学新的发展领域。
  三、英国近代文学自然精神的变化特征
  1.文学主体形象的转化。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近代文学首先强调于对社会整体和形象个体的关注。文学家总是习惯通过描述形象的个体角色来反映整体的社会变迁趋势。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文学手法的变化正是源于自然理性思维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书写意识。自然科学中人们强调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往往以局部事物的变化作为整体变化的直接表现,喜欢运用局部事物变化来反映整体的变化规律。这种自然意识中的辩证思维在工业革命后受到英国文学家的热烈追捧,描述神学形象的无知性、荒诞性成为了文学家们讽刺的物体,文学家借助自然与神学的对比,讽刺和抨击神学的丑陋无知和荒诞意味,常常塑造滑稽荒诞的神学形象来抨击教会的黑暗。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变化联系,自然与神学的辩证统一反映了英国近代文学的整体变化趋势,为现代文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意识基础。
  2.价值取向的自由性。价值取向的自由性也是英国近代文学自然精神的综合显现。自然科学崇尚的是物质环境的自由属性,也表现为自然客观规律的尊崇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近代的英国历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都认为价值的统一性源于自然精神的自由属性,只有自然精神赋予人真正的自由意志,人才能被称之为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这种理念影响下,英国近代文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由创作主义之风,小说、戏剧、歌曲、古典诗、新自由主义诗歌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大量歌颂自由意志和自然精神的文学作品被广为传颂,文学一片繁荣,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近代文学创作现象不仅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更帮助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的意义,人们不应该在以神学为基础而进行宗教学习,真正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崇尚自然理性,追寻自己独特的个性。
  3.自然哲学观的变化。从科学角度而言,人的本质规定人对自然的态度,即唯有对真爱自然,不是出于私欲的占有或征服的人才會珍爱生命的自由,因为自然乃是自由的生命所在,最具有人的类意识并体现人类本质。因此,人的自然观最能代表社会主体所达到的历史发展水平。就近代英国文学而言,在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结成的关系一如于人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乃是人的全部精神活动返回到自身的存在物,是人类在已知未知的世界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价值的总体把握的现实体现。事实上,文学所强调的自然精神并非出于物自体的自由而形成的独特意志,而是强调人类心灵解放、个性彰显、自由意志形成的理性变化过程。文学的价值统一在于个体的自由彰显,源于社会个体人类独特意识的自然形成,才能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求,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四、结语
  在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影响英国的近代文学以突破封建神学思想作为自由意志的出发点进行转变,多元化的自然理性意识不仅推动了文学向着科学、理性角度发展,更优化和转变了人的自然哲学观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刘秀玉.当代语境下的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概观[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4(01).
其他文献
【摘要】该研究调查80名二本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外语阅读焦虑,发现有焦虑心理。研究通过半开放访谈和课堂观察对学生的焦虑原因进行探寻,在Hosenfeld提出的焦虑原因上进一步按单词和文章布局两个方面,分记叙文、说明文阅读进行焦虑原因探寻,并尝试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外语阅读焦虑;单词所指;叙事弧线;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 何黎莹(1983-),女,汉族,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从大学英语教改状况入手,回顾四、六级考试和示范点的建设,并针对示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思政等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业务素养,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凸显示范点建设的示范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四、六级考试;回顾;展望  【作者简介】李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大学英语是高校教改一个重点。教育部多轮改革及其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的建设,旨在迎合社会发展需求,
【摘要】英语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而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它对于学生一生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侧重都至关重要!但是小学生们真的体会到了英语文字和语言中的文化和美了吗?会不会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应付式学习活动呢?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果我们的学生们认识到了英语文字之美,那么他们会不会更主动地学习呢、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交流呢?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所应该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摘要】英语写作是对一个学生各方面英语能力的综合考验,因此,英语写作这一学习内容备受重视。下面笔者就“如何切实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这一论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 英语写作 提高  从英语学习来说,一篇英语作文中包含了许多英语学习内容,其中包括单词、语法、语感、写作者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以及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再者,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英语写作占据了学生英语考卷中较大的篇幅与分数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应该是面对职业市场的,因此,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化是当务之急。为了与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化相适应,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英语教学要向职业化转变。在本文中,笔者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首先对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并就如何进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向职业化靠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化教育 行业英语教学 改革策略  伴随着社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其中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学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严苛的要求,所以英语教师应该重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多角度考虑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重要性 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中
一、有效引导,找准“窗口”  1.关注学习对象的差异性。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下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所有收获。比如我在教授一个新单元的时候,我会提出三个层析的预习任务:第一个层次是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认读单词;第二个层次是在初步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能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摘要】语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人们思想、情感的重要体现。以英语中表示颜色的词汇为例,它们不仅对颜色进行了描述,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读者可以通过体会这些颜色词的内涵,去理解说话者的心情,实现沟通情感的目的。另外,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颜色在中文和英文中的表达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关键词】英语;颜色词;隐喻;文化  【作者简介】陈祎,湖南省祁阳县第一中学。  引
一、西方节日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
【摘要】小学英语学习中,如果能适时渗透音标教学,就能达到突破发音的教学目的。本文阐述了在英语学习中渗透“音标”教学,并让其在英语学习中绽放光芒的一些具体做法,主要是遵循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先结合单词渗透,然后学习字母音标,进而认识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继而学习国际音标,最后强调在游戏中不断强化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本文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音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结合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