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的培养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讲的“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学中不惟教材而论,不惟权威所言,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探索的精神进行自主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精于解决的开放的教育观念,相较我们现行教学所强调的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言,更侧重于发现问题。笔者拟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对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目前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初步探讨,以其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哪一个更重要?爱因斯坦曾就此作过一番表述,他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
  知识没有止境,科学探究也没有止境。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没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没有问题意识,探究问题就如瞎子摸象。如果不能自觉、清醒地保持问题意识,以开放的、积极的姿态去质疑去探索,就始终只能在问题里面转圈圈,跳不出问题来看问题,也就发现不了问题。教学亦同此道理。
  古圣有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书”中的《 大学 》有这样的解说,大意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也就是说,从探索中得到知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认为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不过了。这里所讲的探索即是以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过程。
  古人已经明示以格物致知为必由之径,达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但是历来我们的教育并没有重视格物和致知,我们更看重的是其后的功用——修身、齐家、治国,并以此达到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而目前不管是理论的素质教育或是现实的应试教育,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经世致用是我们一致认同的,大到人生之用,小到考试之用,一个“用”字关乎个人、家庭、国家、天下。为达此“用”,强调要有非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发现问题不重要了,问题意识也不必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埋没了。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先贤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从智库领出知识,将他们一一分发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各门知识复杂的使用方法顿然化繁为简,学生或如沐春风或醍醐灌顶或立地顿悟……之后学生自然是唯手熟尔、运斤成风恢恢乎游刃有余,高考征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解惑之道俨然就手。教师像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倾囊而尽毕其一生教出来的学生的确不乏解惑高手,可是究竟有几个能够在其中发现并提出了问题,而后又解决了问题?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们的“解决问题”,只不过是在权威所设计的既定规则范围内的一遍又一遍地程序化演练技术,所解决的也只是找到有章可循的答案,即使答案不唯一,也是有对错之分的常态化结构问题。课前,教师事先布置几道思考题是必需的预习准备工作,就像跑步前的热身。课堂上,会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来,然后师生一前一后展开竞逐,但是教师无论如何更像是一个领跑员,主导作用尽显无余。同学们使出吃奶的气力,循着“跑道”紧追不舍(跑出道或是抄捷径都是规则不允许的),大家你追我赶,场面热烈,高潮迭起,距离老师越来越近了,最后集体撞线并列第一皆大欢喜,下节课继续发扬……课后,为巩固教学效果,也须以训练解决问题来夯实,为此应运而生的各式作业、练习册等无不是权威命制带标准答案的。考试,只是检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心准备极具代表性的问题,与标准答案的相似度越高分数自然越高,也代表能力越强。依此,我们代代传承的“道”和“业”无异于金科玉律,不可质疑不可辩驳不可更动,如“磐石无转移”。而“解惑”,采取的方式则是完全由教师替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像发放口粮一样“发问题”给学生去分析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无虑“惑”从何来。以“发问题”代替“发现问题”,以致造成最大问题就是问题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学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虽然这些所谓的“问题”都是已知世界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的只是学生解答已知世界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师发的“问题”再高深,讲的道理再玄妙,都比不上由学生自主自由的“因疑而发”。那些让教师措手不及、顾此失彼、疲于应对的问题,才有可能超出已知世界的范围触及未知世界的领域。
  或许地区有别,学校有别,文理有别,学科有别,教师有别,学生有别,但是差别再大,也只是量上的差别,本质没什么不同。本质又是什么?笔者以为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惟命是从的教育行为、“高”“大”“全”的教育目标,以及我们以分数衡量、评价学生的一切的标准。
  笔者所在的是省级名校,年年有不少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优质教育享誉社会。自己从事语文教学20年,可是但凡拿起语文课本,翻到莫泊桑的《 我的叔叔于勒 》,就是“资产阶级撕去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并把这种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讲到陶渊明的归隐,一定是“认清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本质,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甚至于《 闺塾 》中一主一仆二位女子,也横空出世立上潮头,“公开向桎梏人性摧残身心的腐朽的败坏的封建礼教宣战”。公开示范课上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道义正词严地揪斗“别里科夫这个封建专制势力的乏走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但是文学是人学,不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非黑即白的划分更是机械教条,简单幼稚得可笑。人是万物之灵,即使是十恶不赦的恶魔也有其细腻的心思和脉脉的情愫,对人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不能简单粗暴地公式化理解。想一想,当我们站上三尺讲台,一定感觉得到学生渴求的目光甚至于要攫取我们身上的一切,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我们的内心。他们先是像海绵一样拼命地从我们身上吸取知识营养,然后按照我们事先画好的图纸源源不断加工出符合格式规范的产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就是在这样被动接受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新课程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如基本理念、基本课程、课堂教学、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变化,等等。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包括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转变教学中的角色,等等。但是笔者以为,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社会实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析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思想观念方面,主要是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养成。师为生导,必为其先,教师本身首先就是学习者。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是自我的培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自我践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以往封闭僵化的唯“标准”而论的教育观念,要有开放的思想,以开阔的视野博采众长,以宽阔的襟怀兼容并包,要有探索的精神,自主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独抒己见。
  教育行为方面,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构建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努力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开放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授者,学生也不再是嗷嗷待哺的受者。教师以和学生一样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高高在上;以指导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施以授予;教师促进课堂的教学,而不是让其按部就班。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教学要开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质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理解,自下结论。
  如果把我们的教育比作一艘航船,那么现时这艘航船已经偏离了轨道,要想转舵回正并非一时半会一人之力。而今,客观大环境也还没有明显改善好转,但是尽管如此,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二中学,广西 南宁,530323)
其他文献
小组互动合作在语言类学习中是比较常用的学习方式,尤其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学习方式逐渐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方式。当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活动目标不够
哈耶克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批判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无知论是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的哲学基础,它断言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存在或然性,不能把握全局性变化,也无法做整体性和中长期计划;自
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株花粉在发育的全过程中都会发生败育,最早始于现蕾后第5天的花粉母细胞,大量败育在现苗后第7-8天,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败育的主要表现细胞质高度液化及出现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语言学习者开辟了新视角,开拓了新思路,也为语言研究构建了一个的新框架。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讨论学
对220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陆地棉无色素腺体品种(系)种子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棉酚含量的研究表明,三个性状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41.46%、11.82%和0.0174%。该遗传资源群体具有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变异程度较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测定,以及Iwao‘M-x线性回归Taylor’sS^2-x幂回归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铃空间格局在一切密度下呈聚集型,豆聚集强度随烂铃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是疏松
n次多项式以f(x)在Q上不可约的一个充要条件是多项式xf(1/x)在Q上不可约.本文利用反证法对这个充要条件在CF(2)中做了一个推广,并进一步证明f(x)在CF(2)中本原当且仅当xf(1/x)在GF(2)本原.
利用1995,1996两年在新疆南北疆进行的试验,对GOSSYM模型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在对模型对膜覆盖特点进行了修改的基础上,通过校正品种参数和土壤参数,GOSSYM模型基本能模拟北疆早熟品种系5,新陆早4号
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针对"-3前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从SECI模型角度出发,对教学创新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SECI模型的教学对策
词汇教学法作为认知教学法的一个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关注词汇的输入,在课件的各个环节中标注出重点词汇,在教学各个环节注意这些词汇的讲解和测试,重点在于词汇呈现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