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塘县团结寄宿制学校)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集中体现。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信息社会。在新的世纪里,少年朋友们要想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除了上好语文课之外,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广收信息。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精神
阅读文章经常会涉及作者生平、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可以让学生去找,教师的任务是提出相关的要求,提供寻找这些资料的信息、渠道,如有必要,可以做相应的检查。有些资料,学生可能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借鉴多媒体相关资料是不少教师的做法,却仅仅让学生过一遍。我感觉这种做法效果不大好,不如把多媒体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他们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成过眼云烟。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掌握。这种做法的效果不是更好些吗?
二、培养学生能自行处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阅读过程中,对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处理。教师要做的是:明确要求学生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之后,必须有反馈学生掌握程度的方法,以便查漏补缺。对于部分文章的结构划分和内容归纳,不少学生已掌握此方面的技能。此时,我们重点要做的是: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缘由;引导学生去评价不同划分归纳结果的合理性及其利弊。作为教师,我们应参与到此过程中,不仅仅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陈述自己的依据时,对其语言的准确、流畅、精练、严谨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会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理解文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课本为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高年级应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要明白该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產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四、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高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学会利用校图书室、市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
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量。
读书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读写能力必然有限。但读写能力未必和阅读量成正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普罗大众的家庭,上网阅读将逐渐成为今后阅读的大势。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要使课外阅读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佳作、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认识。
六、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的智慧之火,让学生乐于在语文知识的殿堂中漫步。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集中体现。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信息社会。在新的世纪里,少年朋友们要想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除了上好语文课之外,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广收信息。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精神
阅读文章经常会涉及作者生平、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可以让学生去找,教师的任务是提出相关的要求,提供寻找这些资料的信息、渠道,如有必要,可以做相应的检查。有些资料,学生可能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借鉴多媒体相关资料是不少教师的做法,却仅仅让学生过一遍。我感觉这种做法效果不大好,不如把多媒体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他们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成过眼云烟。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掌握。这种做法的效果不是更好些吗?
二、培养学生能自行处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阅读过程中,对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处理。教师要做的是:明确要求学生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之后,必须有反馈学生掌握程度的方法,以便查漏补缺。对于部分文章的结构划分和内容归纳,不少学生已掌握此方面的技能。此时,我们重点要做的是: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缘由;引导学生去评价不同划分归纳结果的合理性及其利弊。作为教师,我们应参与到此过程中,不仅仅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陈述自己的依据时,对其语言的准确、流畅、精练、严谨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会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理解文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课本为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高年级应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要明白该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產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四、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高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学会利用校图书室、市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
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量。
读书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读写能力必然有限。但读写能力未必和阅读量成正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普罗大众的家庭,上网阅读将逐渐成为今后阅读的大势。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要使课外阅读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佳作、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认识。
六、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的智慧之火,让学生乐于在语文知识的殿堂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