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辅助磨削碳化硅陶瓷的工具磨损试验研究

来源 :现代制造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l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超声辅助磨削过程中不同工具的磨损特征,采用电镀和钎焊两种金刚石磨头对碳化硅陶瓷进行了超声辅助磨削和普通磨削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声振动作用、工具类型对磨粒磨损形式及其变化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磨粒磨损形式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电镀磨头,普通磨削和超声辅助磨削过程中的磨粒磨损形式均以磨耗磨损和宏观破碎为主,超声振动作用可有效改善加工表面质量;而对于钎焊磨头,普通磨削的磨粒磨损形式主要是磨耗磨损和宏观破碎,超声辅助磨削的磨粒磨损形式主要是磨耗磨损和微破碎,初始阶段超声振动作用可改善表面质量,但随着磨削行程的增加,微破碎形式的占比增高,超声辅助磨削时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高于普通磨削时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当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对开放性、实时性和控制精度的要求,在CODESYS软件开发环境下,基于PL-Copen标准,设计了一种满足各类工业机器人的通用型运动控制系统软件框架,能够实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求解以及直线和圆弧插补.此外,在CODESYS软件环境下,设计了可视化界面.最后以六自由度串联工业机器人为对象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软件框架满足设计精度和实时性等要求,并对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学位
为了得到多机器人系统在无碰撞前提下的较优路径,设计了分层协同规划系统.该系统包括3个子模块,分别为全局最优路径规划模块、碰撞检测模块和避撞模块.在全局路径规划方面,在蚁群算法中加入了多子群并行搜索策略和基于信息素的子群经验交流策略,提出了基于并行排序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在碰撞检测方面,提出了三维时空状态图的概念,基于机器人路径栅格在三维时空状态图的分布给出了碰撞检测结果.在避撞方面,建立了避撞的博弈论模型,基于博弈论得到了集体代价最小的避撞策略.在30 m×30 m的复杂栅格环境中验证,并行排序蚁群算
针对兼顾汽车行驶平顺性和馈能特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磁流变互联悬架模型.先构建磁流变减振器力学与馈能的理论模型,并通过Simulink软件搭建磁流变减振器模型和磁流变互联悬架模型,分析影响馈能特性的主要参数;基于整车仿真模型,以30 km/h车速和一段C级路面为激励输入,对磁流变互联悬架与传统液压互联悬架进行对比仿真,分析互联悬架在实际路面激励下馈能特性和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磁流变互联悬架的减振效果更好;在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需求的前提下,具有有效回收互联悬架振动能量和提高抗俯仰侧倾的能力
为解决传统板级电路组装生产线存在数据采集困难、信息孤岛及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建设了基于Cobweb平台的板级电路组装生产线信息化系统.配置了物流、设备、产品及人员等采集管理模块,优化了作业流程,具备了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和分析关键设备的采集信息的功能.通过实施实现了物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追溯,提高了生产线作业管理效率和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底盘协同控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设计了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系统由主动转向控制器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控制器组成.ESP控制器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中滑模面的模糊逻辑调整策略,并利用模糊控制器建立可跟随车辆状态变化的动态滑模面,与主动转向系统进行协同控制研究.最后基于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完成了低路面附着系数和高路面附着系数路面的双移线工况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较其他控制方法,基于主动转向与模糊滑模控制ESP的协同控制
为了实现快速优选绿色切削工艺,提出一切削工艺绿色度评价决策模型.首先,构建了切削工艺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决策模型,并基于OWA算子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其次,为解决传统TOPSIS法在求解模型问题中存在的鲁棒性差的问题,基于MULTIMOORA法对所建立的切削工艺绿色度评价决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某航空企业的叶片加工工艺优选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实例应用表明,所建立的评价决策模型实用性较强,采用的模型求解方法鲁棒性好,为制造企业工艺人员优选绿色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主要介绍了贵州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针对整个行业的各形态数据监测,经过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项目中的逐步成熟应用,使得各类监测业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防侧滚装置是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架的关键部件.首先针对悬挂中置式悬浮架的防侧滚装置进行了3种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由计算结果发现当前防侧滚装置的片梁结构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通过拓扑优化计算得到改进后的防侧滚片梁结构,并对新结构进行静强度校核,校核结果表明新结构满足设计要求,且相比原结构单个防侧滚片梁减重约26.5%,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轻量化设计目标.
针对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对装配误差的耦合影响问题,研究了一种采用小位移旋量(Small Displacement Tor-sors,SDT)、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的包含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的装配误差传递模型.首先,分析了两零件配合时由于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造成的装配误差.其次,对零件配合面点云数据和ANSYS分析的变形节点数据进行拟合.最后,采用SDT和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装配误差传递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计算出的装配误差与真实装配情况一致,为误差控制、装配体末端误差预测以及关键误差源的识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