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问题设计策略探究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www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小说教学中契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关键。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围绕小说三要素进行小说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对于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主问题;小说;教学
  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落实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把对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内容跟具体的教学实践互相融合,成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1]。语文学科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塑造尤为重要。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该教材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着眼点。小说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充分落实并有效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何将小说教学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中那些高效的、有意义的提问,都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大部分能对学生起到深刻而优质的课堂引导作用,能够深层次地表述教学内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主问题设计策略研究,对于提升中学生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问题”的提出背景
  很多语文教师为了使课堂显得“更热闹”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教学的“指挥棒”下,经常采用的是连串的“连问”“碎问”及任意的“追问”。这样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的提问是随意的、无效的;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让学生按自己的预设回答问题,强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课堂缺乏真正的互动。这样表面看似以学生为主,热闹非凡,实则破坏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习惯。因此,我们强调要设计有效的“主问题”,以满足互动教学中学生的探究需求,使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不再只是浮于表面的热闹,而是让师生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及对“主问题”的探究,达到真正领略作品内涵的目的。
  二、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2]余映潮老师提出的“主问题”的教学概念,基本上归纳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根据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结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学情需求,特将小说教学“主问题”设计作如下阐述:教师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依据学情及小说阅读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主问题”要能充分体现小说文本的特点,能引导学生进行整篇小说的阅读,并能发挥主导作用,能够灵活地、按一定规律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在于使整个小说的教学过程更加精练,教学重点更加突出,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无效问题,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主问题”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小说的学习。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主问题设计策略
  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正是小说的基本特征。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在研究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的主问题时,应该紧紧抓住这三个要素,同时根据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把它们更加深入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依据故事情节“主线”设置“主问题”,建构语言素养
  依据“主线”设置“主问题”就是指教师通过研读小说文本,根据课堂教学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找到小说的“主要线索”,用线索把散乱的知识“串”起来,设计出“主问题”,以整体代替部分,用主问题来贯穿教学的始终。小说的教学,首先应关注的是故事情节,假如教师能按照小说故事发展的轨迹设置一条完整的线索,那么就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凸显课文内含的最佳信息,使教学内容在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3]教师可按照主问题这条线索,带领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在语言梳理和整合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中,作者用第一人称“我”(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展开故事,通过“我”的所思、所感来贯穿故事情节,因此,这里的“我”是可以将整本小说“串”起来的关键线索。“我”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必定要成为“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关键,具体可进行如下教学操作:进行整体阅读,让学生互相讨论,画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句子,并分析体会其中的作用;要求学生围绕“我”来梳理故事情节,体会这是“我”的最后一课,并感受其中的故事氛围;把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谈谈“我的老师”,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物的形象,感受到人物所表达的情感。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小说,都一定会有一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圍绕这个“主线”来设计主要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主线”把握整体的故事情节,进而快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因此,围绕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对建构学生的语言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紧扣人物形象分析设置“主问题”,提升审美素养
  小说的教学核心内容离不开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走进人物内心,是小说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品味、体会、理解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鉴赏文学作品的目的。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加深对小说内涵的理解,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有关人物形象鉴赏的主问题设计,有助于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设置的主问题是:默读课文,想想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体现的正是让学生品读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主要问题时,应注意细节,引导学生欣赏人物。如在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时候,教师应该提醒学生,画出并品读文中关于韩麦尔先生的关键词句,并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注重体会能够表现韩麦尔先生内涵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从中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让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立”起来。小弗朗士也是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对他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因此,在分析小弗朗士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从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上来理解人物,丰富人物形象。教师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这些情感的产生,正是学生产生审美体验的基础。通过寻找关键词来评价人物形象:学生寻找关键词不仅提高了阅读体验能力和对文本语言的审美能力,还检验了学生对人物细节的把握,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出神入化”。这样就完成了对小说中人物的审美体验。   再如,《变色龙》中关于奥楚蔑洛夫四次穿脱大衣的细节刻画,对人物的形象塑造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反映人物精神特征的生动的生活细节,将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联想和想象,很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些共鸣正是审美体验的基础。
  对于小说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对人物的分析。许多细节都包含在朴素的语言描写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细节描写,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掌握欣赏人物的能力,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小说的目标。学生对文字的体验、欣赏、评价的过程,也是审美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聚焦环境描写妙用设置“主问题”,延伸文化素养
  小说中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描写之于小说,并非可有可无。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对于小说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揭示小说的思想主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描写通常包含许多背景性内容,而这些背景性知识恰恰是离文化素养最近的。[4]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编者把鲁迅的小说《社戏》放在其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小说,感受江南独特的风光,感受纯朴善良的民风民情。阅读这篇小说,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水乡文化气息。该文能够取得成功,其中的环境描写功不可没,“平桥乡月夜行船”更是为人所称道。据此,笔者设计如下主问题:作者在叙述“夜航行船”这一情节时,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它们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样的主问题设计,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脑海中勾勒出文中意韵隽永的江南水乡的景致:月色、连山、渔火、笛声,以及松柏林中的石马、石羊。此段描写以景托情,如梦如幻,散发着令人陶醉的江南文化意味。环境蕴育性灵。双喜、阿发这些水乡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养成憨厚、淳朴的性情。
  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自然环境也好,社会环境也罢,都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在设计小说教学主问题时,应该有强烈的“背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精心设计主问题,挖掘其中的作用,带领学生认真品析环境描写的语言,通过对人物所处背景的体会,梳理其深层意蕴,使学生充分感受通过环境描写所折射出的人文底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规定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关键能力。小说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小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小说的“主问题”设计研究是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心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2]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4(7):11.
  [3]柯永生.核心素养下小说体裁教学内容研制的策略浅释[J].教学研究,2017(15):17-18.
  [4]龔丽.精心构思,有效实施——浅议主问题的构思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2014(1):6-66.
  (责任编辑:刘北芦)
  作者简介:黄耀淦(1974-),男,福建南平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对独立,无形中造成读和写一定程度的分离。就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而言,可以从续写、仿写、补写、扩写等方面入手,寻找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契合点,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续写,以续写促进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寻找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契合点,以读激写,以写促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续写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各统半壁江山,各领风
摘要: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中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特色,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内容在该册化学教材中具体分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运用策略。  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信息技术教育;网络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不断深入的教改中逐渐付诸实践。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在一些章节的习题、活动中特别设置了多处与计算机软件、网络相关的开放式作业,尝试性地引导教材的使用
[摘 要] 基于学科哲学的“1245”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课堂教学将“一指导、两基点、四价值、五步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该模式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高度和品质,创建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哲学;教学模式;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初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在教学活动中感悟和提升的,是以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为载体,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形成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造优质的教学。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单元设计;活动元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向“内涵发展”的阶段,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
[摘 要] 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在曾经实践的“快乐课堂”中,尝试把“课文范读”让给学生,通过实践,自觉甚好。学生通过研究学习,把文本读“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知此,还会知彼,在完成文字朗读的同时,促进阅读理解,为读“懂”、读“美”提供保障,这种学生的探究学习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聪明之举。“学生范读”较“教师范读”更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新课程理念相符
[摘 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近几年来大量涌现“课程化”一词,进而出现了“课程泛化”现象。为消解课程泛化的危害,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建立科学的学校课程体系,有必要在厘清课程概念的基础上,确立“课程化”的合理规范和合法地位。课程化既为一个过程,依据课程理论和课程要素,规划课程方案的研制过程、以及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过程,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一种适度符合课程规范和要求、属于活动课程范畴的准课
[摘 要]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运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和思考。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线段》为例,设计了以统领教学的大问题为主线,帮助学生有层次、有结构、有深度地认识线段的特征。另外,通过让学生三次画线段,正确处理好“动手”与“动脑”的关系,使学生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深度教学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摘 要]  直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善用直观教学的手段,更要让数学直观成为孩子学习数学的有效驱动力,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鉴于此,从直观兴趣入手,强化意识、灵动方式、熏陶情感、培养习惯、渗透思想,使得数学直观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强大驱动力,成就数学学习的一路精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直观;思想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看到很多孩子对数学
[摘 要]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检验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化学实验;关键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
摘 要 课堂是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育,以鲁科版化学2(必修)“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围绕乙醇的广泛用途展示、分子结构探析、性质实验探究三个环节展开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证据识别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认知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科关键能力 课堂教学 证据识别  2016年9月,《中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