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弓形尺寸大
可发射重箭
清弓形制考
清弓是指满族人入关而由其带入中原的传统弓,国际上对清弓也称为满族弓。清弓与其前身金朝(女真族)的弓类似,特点是尺寸大,弓梢长而反向弯曲,弓梢根部设有弦垫,采用木(或竹)材、牛角及牛筋材料制成,故其属于反曲式复合弓。清弓的这种大尺寸设计使得其拉力很大,可发射重型箭矢。其配用的箭较长,宛如小号标枪。
清弓的大尺寸可从以下实物得到佐证。清朝武举考试所用的硬弓(硬弓是指需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拉开的弓),即使小型弓长度也达到159cm,中型弓长度为178cm,大型弓长度为181cm。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朝御用弓长度很大,如清太宗皇太极御用弓有2件,其中白桦皮御用弓长度为178.5cm,黑桦皮御用弓长度为177.5cm;顺治帝御用弓有4件,长度均在174~178cm之间;康熙帝御用弓有3件,长度均在174~178.5cm之间;雍正帝御用弓有1件,长度为179cm;乾隆帝御用弓有13件,长度均在113~179cm之间。这些御用弓的长度接近或者超过了人体的身高。
清弓的结构组成
清弓主要由弓弝、弓臂、弓梢、弦垫及弓弦组成。其整体呈对称型,因为要求作战时使用便利,所以其两端是不分上下的。
弓弝 弓弝位于弓身中央,即手握持的部分。清弓的弓弝长度为19~21cm,在弓弝出箭处的上下还贴有鲨鱼皮。
为握持稳定,弓弝背面设有望把,其一般采用榆木制造。
弓臂 弓臂位于弓弝的两侧,呈弯曲状。清弓的弓臂较长,清朝武举考试时所用的小号弓弓臂长84cm,中号弓弓臂长103cm,大号弓弓臂长103cm。弓臂的宽度根据弓的力量大小也不同,普遍在3.5~4.8cm之间。弓臂正视或后视时,其形状分为三类,上下等宽的称为“一字”型;靠近弓梢处宽而靠近弓弝处窄的称为“倒拔字”型,这种弓,箭射不远但是在近距离射重箭时可以打出相当大的冲击力;靠近弓梢和弓弝处均窄而中部宽的称为“柳叶”型。
弓梢 弓梢位于弓臂的两端,即弓身上、下末端部分。清弓的弓梢较长,但也分为长弓梢和短弓梢两种。长弓梢的长度为27~30cm,短弓梢的长度为20~20cm。弓梢整体向前弯曲,其弯曲度为110~120°。清弓弓梢的形制根据“聚元号”(“聚元号”弓箭店铺位于北京朝阳区团结湖附近,店铺名“聚元号”由乾隆皇帝御笔题写。2006年6月,“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的传统弓箭行业只剩下北京“聚元号”一家弓箭铺)第十代传人杨福喜珍藏的弓梢来看有10余种之多。
较长的弓以及反曲形弓梢可以提供更大的拉距并能省力,当拉动弓弦时,向前弯曲的弓梢会逐渐变得竖直,从而将向后拉的力变为向下的压力,弓梢起到省力的作用。由于这种形制的弓具有较好的省力作用,所以使用者在拉满弓时无需太大的力,并可保持稳定的瞄准姿势。
但是长弓梢的清弓也会带来保养和使用方面的问题。越长的弓梢,其弓臂也越长,如果不注意保养,弓臂和弓梢容易变形扭曲,从而使整个弓身不能保持在一个平面内,无法正常使用。若此时强行拉开弓,容易导致翻弓事故的发生。翻弓事故是指使用者拉弦开弓时,必然要用力弯曲弓身,而变形的弓身会使弓弦脱出挂弦口,弓身回弹,会击伤使用者。在弓箭领域,翻弓事故经常与“翻弓打死牛”的行话连在一起描述,其意是说翻弓事故发生时,其快速回弹的弓身或弓梢可以将牛打死。
清弓在较为潮湿的南方需要更多的保养。乾隆皇帝曾经在一封谕中说过这个问题:“习射之弓皆梢长面窄,原为拉扯灵巧,南方多系丛林深箐,并雾雨烟瘴,一经潮湿必导致歪斜无用,于各营马步兵丁每百名内,另制短梢宽面弓二十张。”意思是说,因气候缘故,在南方军队中,除配备长梢弓外,还应配备短梢弓。
弦垫 弦垫位于弓臂的末端,用于定位和保护弓弦。清弓的弦垫呈元宝形或方形,具有突出于弓梢背部、较高较大等特点。这种弦垫在开弓射箭时能够减缓弦对弓臂的冲击,以保护弓臂不受损害。
弓弦 根据《大清五朝会典》(《大清五朝会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也称《大清会典》)记载,实战使用的清弓,其弓弦由鹿皮条编成,取其材料易得,编成后使用重物吊坠,使之不再有延展性方可使用(弓弦是不能有弹性的,提供弹性的是弓臂)。而习射及校阅时使用的清弓,其弓弦采用丝质弦。
清弓在中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蒙古及青海西藏等地,形成了蒙古弓和青海弓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都类似于短梢清弓,但形制略有区别。蒙古弓弓梢粗大、平直、弦垫大;青海弓弓梢反曲程度较蒙古弓大,箭矢速度更快。
清弓的制作流程
清弓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制作弓胎、弓梢、望把,处理牛角,铺设牛筋,制作弦垫,上弦及画活等工序。
制作弓胎 制作弓胎即制作弓身的主体部分。根据《大清五朝会典》记载,制作弓胎主要采用榆木或直径足够粗的茅竹等材料。使用竹材制作弓胎时,需要将竹材根据所需要的长度和宽度切开后整平,并用水煮,然后取出晾干,再使用炭火将竹片烤热后弯成弧形,这个弧形就基本决定了弓的反曲度。最后在弓胎两边开出两个“V”形槽,以插接弓梢。
制作弓梢 将榆木或桑木加工成所需的弓梢,弓梢下端加工成尖形,然后将弓梢上、下端涂鰾胶(鳔胶由大黄鱼的鱼鳔熬制而成,熬制温度以胶液的温度不烫舌头为宜。也有用猪皮胶、兔皮胶的记载),并将弓梢下端插接在弓胎的“V”形槽内。弓梢上端则插接用牛角制成的梢头。因为清弓两端的弓梢结构相同,故这样的弓梢、梢头需要制作两件。
在制作弓梢的过程中,需仔细调整好各器件之间的配合度和位置,并且使用锛子、木锉等工具将整个器件修整到合适的宽度,最终将整个器件再次烤火加热,弯制成所需的弧度。
粘贴望把 望把由榆木制成。望把加工好之后,使用鳔胶贴在弓胎正中的背面。使用压具压几天待其牢靠后,再将此处弓胎的宽度削减成合适手握的宽度。
处理牛角 将水牛角从中间锯开并将牛角的尾部锯掉,然后将牛角的四周边缘磨平。将磨好的牛角用火烤,当牛角烤到一定程度后会变软,此时使用重物将牛角整平。最后用绳子将牛角和弓胎接触的面勒出多条条纹,以便在将牛角粘贴到弓胎正面时,增加其粘贴的牢靠度。
粘贴牛角 将两条牛角修整宽度后,使用鳔胶将其分别粘贴在弓胎的正面两侧,两条牛角在望把处留下4cm宽的空隙。然后使用鹿角或最硬的牛角尖制作一个长方形块,这个块称为“梁子”,将其贴在两条牛角空隙处。
铺设牛筋 清代制弓所用的筋都是牛背筋。牛背筋在经过去油处理后,使用碾盘将其碾压成粗细合适的筋丝。而后用水泡并放在木板上梳理成型,使用鳔胶将筋丝粘贴在弓胎背面。由于筋丝的长度有限,所以需要交错铺设,相互叠压。在制作拉力较大的弓时,可以铺设多层筋丝,但是最多不超过9层。最终使用筋丝横向缠绕望把。
制作弦垫 将牛角或鹿角加工成块状弦垫,黏贴在弓背面的弓臂末端。
上弦 在牛角梢头与弓梢的衔接处,用木锉锉出一个小斜口,作为挂弦之处,然后上弦。上弦时要使用专用工具将弓身固定,把弦挂上后,从专用工具上取下弓身,此时弦的长度还要进行调整。弹一弹弦的声音,如果声音不太清实,说明弦有些松,再继续把弦往紧拉,直至调整到合适为止。
画活 画活是指对弓进行装饰加工的诸多工序,清弓装饰的画活包括抛光牛角面、包望把、包弓梢及贴桦皮等。
抛光牛角面,即用刮下的牛角丝混合香灰,在牛角梢头表面缓速推磨,以使牛角表面光亮。
包望把,即用软纸或桦树皮或熏菠萝树皮将望把包住,不但能使握持舒适,而且还能起到吸汗的作用。包望把时,先用锉锉下粘在望把上的鳔胶残余硬块,然后裁下相应大小的软纸。软纸要事先刷上鳔胶,再用火烤,使其受热以粘得更牢。
包弓梢,即用鲨鱼皮或蛇皮或桦树皮裹住弓梢。以上述同样的方法,提前刷好鳔胶,把鲨鱼皮或蛇皮烤热并加湿,使其柔软一些,便于粘贴得更加平整。
贴桦皮,即将桦树皮粘贴在弓身背面。
这些桦皮表面常常使用天然染料染成各种图案,以起到装饰作用。桦皮外表面还要涂抹桐籽油,用于防潮。
清弓的画活在满清入关之前品种并不丰富,清太宗皇太极及顺治皇帝所用的御用弓仅仅是黑、白、绿桦皮包裹,或者是在包裹的桦皮上染出黑、黄色间隔的花纹。清朝中期以后,由于汉族文化的融合,画活开始逐渐丰富起来,常见的有“开光分水图案”、“冰梅”图案等,甚至还有最为华丽的“堆山子图案”,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弓梢外表面包裹的鲨鱼皮有镂空出寿字等纹饰。由于中国古代人对北斗七星的崇拜,弦垫有使用牛角和鹿角复合制作的“七星弦垫”。另外包裹弓臂的材料除了桦皮之外,还有用金桃树皮包裹的。金桃树产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山一带,树高不超过1m,是珍贵的稀有树种。金桃树皮表面呈红黑色,但内表面却金光闪闪,所以古代时用金桃树皮装饰的物件只有皇帝可享用。
有关弓箭买卖的记载
纵览中国历史之各个朝代,中华民族骑射、步射之传统始终盛行,弓箭买卖亦非常兴盛。兹举一例。关于明代弓的价格,在《水浒传》中有“王庆买弓”的记载:“王庆出了本营,到府北街市上弓箭铺中,止用得一两七钱银子,买了一张真陈州角弓。”陈州即现今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明朝初期白银未贬值时,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500元,即买一张弓合现在人民币约2600元。
在明朝专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老乞大》(《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而成的书,该书历经多次修订,是考察汉语变化的珍贵文献资料) 中,客人与店主有关买卖弓的一段对话十分有趣。
客人:有卖的好弓么?
店主:可知有,没时做甚么买卖里?
客人:你将这一张黄桦弓上弦着,我试扯,气力有时我买。(看中一张黄桦弓,让店主上了弦,试拉一下。)
店主:新上了的弓,慢慢的扯。(店主让客人试拉时小心拉弓,此处涉及到一个弓箭礼仪。古语称:他弓勿张,在试拉他人的弓时,切忌上手就用大拉距,尤其较短的弓和古弓。)
客人:是好弓时怕甚麽扯?这弓把里软,难扯,没回性。(客人嫌弓拉力大,弓臂回弹力弱。)
店主:这弓你却是胡驳弹,这的弓你还嫌甚麽!(店主驳斥了这种说法。)
客人:这一张弓为甚麽不桦了?(客人问为什么这弓外部不用桦皮包裹。)
店主:你不理会的。这弓最好,上等弓,若桦了时,买的人不信;教人看了面子上的角,背子上铺的筋,商量了价钱,然后桦了也不迟里。(店主说这张弓最好,故意不包裹桦皮,让客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角和筋,确定要了再包裹桦皮。)
时至当代,弓箭已经作为体育器材而远离了战场。中国弓箭历史深厚,解读其在历朝历代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这一冷兵器。
本文在写作过程能够中,得到刘勇、喇西道尔吉、周晓初等弓箭研究达人的有益帮助,在此深表感谢!限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欢迎业界朋友批评指正。(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