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及文人的那些事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上的民国热是否该降温虽然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民国教育以及文人风骨,却是一道精神风景线。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民国文人为保护文化命脉,在炮火中南渡西迁;在时局与学术中,追求自己的独立自由价值。正如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文中所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边吃包子边答辩
  民国取士,没有很严格的规范制度,即便是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选学生也是以才为主,不拘泥于严格的考试程序。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等校南迁,在湖南长沙筹组“临时大学”,也就是后来的“西南联大”。1939年开始恢复招生,从全国各大学优秀毕业生中遴选,报考者须先交论文,论文通过后再进行笔试,笔试之外还有口试。
  周法高获得考试资格后,在重庆傅斯年寓所参加口试,由于答辩时间很长,午间他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回答老师问题。他的作答不仅没有引起反感,反而得到傅斯年的垂青,建议他从事汉语历史语言学的研究,由此奠定了成为一位语言学家的基础。
  在破格录用教授方面,西南联大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沈从文小学读完后就去当兵,发表了许多小说,尽管从未当过教员、讲师、副教授,也未去国外留学,但仍于1939年被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聘为教授。没有职称和学历就被聘教授,陈寅恪也是个特例,1926年春天,应清华大学之聘,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师。
  在这之前,清华校长曹云祥原本聘请胡适为导师,胡适坚辞不就,并推荐了梁启超、王国维和章太炎三人。梁启超推荐陈寅恪先生,曹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
  教授的地位比校长高
  1931年,梅贻琦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他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有关办学的重大事宜上,当别人问起他的办学主张时,他常说:“吾从众。”他充分尊重教授的治校意见,他常说:“教授是学校的主体,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为坚守民主治校,西南联大坚决反对“官本位”意识,就连称呼上,西南联大只有“先生”、“学生”两种称呼,学校教职员一律称“先生”或者“某某师”,而不会有“某院长”、“某处长”、“某主任”之称。著名民国研究作家岱峻说,在民国时期,都会称某某教授兼任某某院长,行政职务放在后面。
  1939年,陈立夫为教育部长,政府规定:西南联大院长级别以上的人,都得是(或要成为)国民党党员。对此,西南联大很多教授不以为然。法商学院院长陈序经就说:“如果让我加入国民党,我就不做这个院长。”闻一多发现同屋的教师是国民党员后,专门就此向学校提出换房,理由是在房间里骂国民党不方便。
  蔡元培最早提出并实践“教授治校”,针对传统学校“老爷式”作派,他将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等一批饱学之士聘请入校,同时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凡学校法规、学科的设立与废止、课程的增减与改革、聘请新的教授等重要事项,均须经评议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刘文典斥沈从文:我是替庄子跑,你跑什么跑!
  自古文人相轻,但文人身上的傲骨,在民国时期更加突出。
  据国学大师任继愈回忆,王叔岷的《庄子校释》刚完成时,傅斯年要给他写个序推荐,他却不用。胡适做北大校长时说,老虎狮子都是单独作战,只有狼才是一群一群的。
  民国文人的傲气,不仅在于毫不掩饰的赞扬,更在于明目张胆的无视。西南联大时期,联大国文系也就成了清华国文系血脉的延续。白话文的作家一个接一个地过来了,除了原有的闻一多、朱自清、杨振声,还来了陈梦家、李广田,最让清华大学教授刘文典来气的就是“乡下人”沈从文,刘文典公然讲:“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
  他甚至不顾场合地奚落沈从文。有一次,警报一响,大家一窝蜂地往外跑,刘文典当然也跑,跑不多远,他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这时,他扭头一看,发现那个他素所藐视的“乡下人”(沈从文)跑得比谁都快,立即就恼火了,顾不得自己气喘吁吁,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学生跑是为了保存下一代。就你这么个人,还跑什么跑!”
  刘文典的狂傲是出了名的,在安徽大学校长的任上,为学生运动的事,他当面顶撞蒋介石,不称“蒋主席”,竟敢当面叫他“新军阀”。傅斯年也敢在蒋介石面前跷二郎腿,桀骜不驯,然而他在乡下却十分谦和。在李庄时,有区长、镇长请傅斯年吃饭,饭碗摆好,他一坐下,刚拿起筷子又站起来,看看轿夫桌子上的菜是否跟自己的一样,如果不一样,他站起来就走。
  虽然居高自傲,但是民国文人的敬业精神令人感佩。朱自清任教西南联大时,尽管日本飞机常常轰炸,生活也很困难,但他每天工作到夜里12点以后才休息。有一次,朱自清得了痢疾,可是他已答应学生第二天上课发作文,便连夜批改学生的文章,而在他书桌边就放着马桶。朱自清改了整整一夜的作业,拉了30多次。第二天,他脸色蜡黄,眼窝深陷,人都脱了相,可他连脸都没洗,提起包又给学生上课去了。
  (据《西南角——民国文人抗战年月的那些事》)
其他文献
堵车时堵心吗?告诉你一组数据,你会更堵心。以英国为例,如今,驾车人每年堵在路上的时间最多达91小时,而照此推算,到2030年,英国人一年堵在路上的时间平均达18天,其中伦敦人高达40天。从经济角度看,从目前开始到2030年,堵车将消耗英国经济3000亿英镑,到2030年,每个英国家庭将因为堵车每年多消耗2000英镑,其中伦敦家庭的这一额外开支将翻倍。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伦敦的
期刊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养生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当然,养生并不是一定要你刻意去做某些事情,而生活上一些常见的场景、常见的小动作同样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   松肩:练出酸胀感 对久坐的办公一族来说,松肩算得上一门“必修课”。这个群体每天的运动量有限,平日肩胛周围的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肌肉紧缩变硬,压迫血管,阻碍血液循环流通,就会出现肩膀酸痛等症状。“松松肩,可
期刊
前不久刚落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让京西宾馆进入人们的视野。事实上,低调得连招牌都没有(只有门牌号)的京西宾馆一直是中央讨论和决定重要问题的场所之一。“文革”时期,它还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成了所谓的“走资派”的庇护所。  老帅“大闹京西宾馆”保萧华  京西宾馆1959年开始筹建,对外称将建造“八一饭店”,设计为军队招待所,仅供接待国外军事代表团和军委内部会议使用,不对外营业。直到1964年9月14日,宾
期刊
抬头走路或者经常做抬头的动作,可让全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张,使脑皮层吸收优质氧能量,延缓大脑衰老。抬头走路要求上身稍向前倾,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走起来飒飒有声。如此,不但姿态好看,还能使思想更集中,精力更旺盛。  (据《香港商报》)
期刊
最近,中央巡视组陆续向上海、河北和江苏等三地领导班子反馈巡视情况,并首次出现抵制“山头主义”的字眼。   “山头主义”是个形象说法,没有文字定义。“山头”指的是不同根据地,一个根据地好比一个“山头”,众多的根据地就有众多的“山头”。“山头主义”相当于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延安整风后期,毛泽东也主张反对“山头主义”,因为它于全党的团结和统一不利。不过,他从实际出发,认为“山头主义”不可能一下子消灭,
期刊
对于政治家来说,吃饭也是政治。抗战时期,蒋介石、毛泽东先后请爱国侨领陈嘉庚吃饭,产生的政治后果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  【在重庆】  国民党列支八万元宴请费 陈嘉庚罢宴声明连登三天  1940年春,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带着南洋广大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第一站当然是战时首都重庆。蒋介石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务必让客人满意。他这样要求是有原因的。  陈嘉庚是
期刊
中共元老习仲勋的夫人、习近平的母亲齐心是河北高阳人,1926年生。她和姐姐齐云、弟弟齐步都曾在晋东南工作和生活过。《山西日报》11月17日刊文讲述了齐心姐弟仨在晋东南的革命生涯。  父亲齐厚之曾是阎锡山部下  齐心姐弟仨都曾在晋东南工作和生活,这缘于他们的父亲齐厚之。  齐厚之1894年生,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法律系,系蔡元培的得意门生。齐厚之酷爱京剧,擅长书法,毕业后短暂任教一年,便在
期刊
令人发指的“七五”惨案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以“七五”惨案为导入线索,展开跌宕起伏的宏大故事。历史上真实的“七五”事件是这样的。  1948年春天,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三省的广大地域,把国民党军队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在国民党政府的欺骗威胁下,这些城市中的部分大中学校学生1.2万多人,随校迁至北平。到达北平后,国民党政府对这些学生采取冷漠、拖延、欺骗的态度,东北学生被安排住在寺庙、
期刊
摘 要:现实生活每一处都表现出一定的精神贫困;而这种贫困的根本原因却不是物质匮乏,人们也不缺乏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形而上学的冲动,只缺有利于这样做的自我评价;而制约自我评价的根本因素即为传统思维模式,因而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与传统思维模式碰撞而形成真空成了当代精神贫困的基础。只有当人们明白了财富及声望对人的幸福与快乐只有相对的意义,进而重估一切价值,才可能回归精神家园。  关键词:精神贫困
期刊
今天,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依然活跃。杨振宁的同班同学中,有一位西南联大的同班好友早已作古,却一直令他念念不忘,这就是邓稼先先生。他曾回忆与邓稼先多年不见后重逢,问中国的氢弹卫星是不是苏联人帮着搞的。邓稼先请示之后第二天向杨振宁证实,那完全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杨振宁闻之落泪,流传下来,成了两句诗词——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方脸,宽肩,体格高大厚实,坐在沙发上思考时喜欢歪过头来,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