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转折式的结局表达手法初探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iamirr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英美文学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并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其中,英美文学中转折式的结局表达方法,因故事性强、文学价值高、实践意义强,深受英美文学研究者和短篇小说评论家的关注。因此,本文结合欧亨利式结尾展开论述,初步剖析英美文学转折结局分析。并结合欧亨利文本中转折结尾的心理塑造和情节点为基本主线,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引出。通过上述途径,从文学性角度,深刻剖析英美文学的转折式结局营造手法,以期为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英美文学; 转折结局;情节点
  19世纪末期,转折式的结局表现手法开始出现,并逐步得到文学界的关注。其出现与繁荣的时间点,映射了社会变革期英美基层的异化精神与阶级焦虑。人们不再憧憬和向往按照文本故事发展下的“美好结局”,更希望从批判讽刺的转折式结局中透析社会、找到共鸣。随着认识水平的提升,“转折式结尾”的文学价值更加凸显。其中,以欧亨利为转折式结局作品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标志着英美文学转折结局的繁荣期,并开创了后世“欧亨利式结尾”的特色写作方式。
  一、英美文学作品的转折结局表现
  ( 一) 转折结局特征概述
  批判性是欧亨利式风格作品的首要特征。从转折式结局的背景可知,“转折”为的就是营造一种突变、诧异、跌宕的结局心理。而转折结局中批判性的体现,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升华。《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为了找到过冬的地方,故意进行了“六次犯罪”却依然没有被抓。而当他悔改自身的堕落,准备改过自新时,结尾突然话锋急转,苏比莫名其妙的被警察抓走。这种结局的转折让人意想不到,且具有强烈的批判讽刺意味。“故意犯罪”和“听赞美诗”的行为对比; “被放走”和“被抓走”的结局对比,无一不是对贫富分化严重、政治混乱的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讽刺。
  ( 二) 转折结局风格类别
  在转折式结局的作品中,转折结局的风格类别主要分为三类。首先,完全悲剧转折式结局是英美文学的常态。作者通过全悲结局,凸显工业革命社会们精神的异化与小人物命运的不公,以悲剧收尾讽刺社会压榨劳力、民众贫苦黑暗现状。《供应家具的房间》便是全悲剧结局的代表。年轻男人辗转反侧找到恋人居住的地方,却发现恋人早已自杀。因为贫穷、苦痛而自杀,是工业革命过后英美底层人民的生活常态。从恋人自杀的全悲结局中,讽刺了民众的心理压抑状况与社会压迫现象; 更从年轻人痛失爱人的描述中,体现转折式结局的“突发性”特征。其次,《麦琪的礼物》、《爱的奉献》是完全喜剧转折式结局的代表。小说展现了小人物虽生活贫苦却充满爱与希望的故事。完全喜剧式结局是欧亨利对人性之光的希翼与赞颂,在批判社会阶级分化、展现底层民众生活凄苦的同时,强调了爱与人性大于物质的哲学观。最后,以《最后一片常春藤》为例的半悲半喜式风格是转折式结局的特殊风格。
  二、转折式结局的文学性营造解析
  ( 一) 心理铺垫下内容指向
  在转折式结局的作品中,为营造出结局的反转效果,作者通常利用场景描写、比喻拟人、气氛烘托等多种手法进行心理铺垫和暗示。从心理铺垫中瞄准内容的指向性,当读者的心理顺着内容一直进行下去时,作者却陡然停滞,给出结局。《警察与赞美诗》里,作者足足描述了六次故意犯罪的情节,给读者营造出紧张、可读的心理观感。而当读者因为六次犯罪失败,而麻痹了心理期待时,结局却以另一种入狱的形式戛然而止。
  ( 二) 夸张手法透析情节点
  英美文学中,夸张、幽默和讽刺,是作家的常用手法。美国著名学者马克吐温曾说过,夸张的描写是为突出生活的艺术性、调动读者的能动想象力和情绪感。在欧亨利式风格的作品中,为了结局的反转效果,作者将文章中的情节点都进行夸张放大化,在符合生活常理的同时,用情感化的语调、夸张的比拟,让周遭的所有物件和人物的情绪放大化。例如《天窗屋》中,为描述丽森的窘迫困苦,作者用大量夸张的笔墨描写房屋的摆件和样式,以及房东太太的神态,来讽刺当时美国社会的贫富阶级分化及底层民众的困苦生活。当读者顺理成章的认为丽森小姐饿晕甚至会饿死之后,她却获救,并遇到了自己的“希望之星”。
  而在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对流浪汉的行为进行夸张的描述:“他为扰乱治安,在街上大吼、大叫、不停吸引警察的注意力”。按照日常的社会生活行为来看,苏比的六次故意犯罪无疑会被抓进监狱。而在文中,警察却说流浪汉是在“高兴的欢呼庆祝”,并没有管这件事。可在流浪汉什么都没做的时候,却被抓走关进了监狱,使结尾与上文情节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夸张的手法极尽讽刺了美国社会统治阶层不分青红皂白、盲目裁决的乱象,用六次夸张的情节,满足了转折式结局的“可行性”。使得文章不仅更加幽默风趣,逻辑思维也能够衔接得当。
  ( 三)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式结局既是最高阅读体验,也符合文本的逻辑结构。这种如同过山车般的阅读体验,不仅让读者震惊的拍案叫绝,还极尽体现了文章的主题,讽刺了当时美国金钱至上、利是图的扭曲价值观,以及在这种虚伪的风气中偶尔透射出的小人物的价值。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似乎虚荣、金钱至上的结局才是合理的,而《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中,“机器人”哈维对女友的浪漫求婚,在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体现出纽约城中的小人物不屈不挠、不放弃浪漫与爱,与工业革命时代价值观抗争到底的精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英美文学转折式结尾的点睛之笔,急转的独特性将人性显露无疑,结尾的转折也暗示了小说笔下人物的命运。
  结论
  英美文学转折结局式风格作品笔下的人物,有一种“提线木偶”式的扁平感。人物单一性、平面化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小人物无法摆脱命运、却努力抗争的精神,为完全悲剧、完全喜剧以及半悲半喜的结局给出了情通过对欧亨利研究及英美文学的评论参考可知,欧亨利独特的结局表现手法在文学上、社会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欧亨利为代表的英美文学,从近代到现代,转折式结局的深度和层次也逐渐提升;文本中的转折结局对于现实的反讽和人性的回归希翼,也更加明显。“欧亨利式结尾”开启了后世现实主义文学的多元发展。而其转折式結局的高度批判性,也推动了世界文学反作用于社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忠喜.浅谈“慕课”环境下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2.
  [2]龚红霞.英美文学评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海外英语,2020(04):191-192.
  [3]刘肇霞.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究[J].海外英语,2020(04):197-19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徐冰倩(2000.5-),女,汉族,安徽淮南人,专科学历,署名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第二作者:吴雅娜(1998.12-),女,汉族,河北廊坊人,专科学历,署名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第三作者:刘悦(1998.3-),女,汉族,安徽宿州人,专科学历,署名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我國西北边疆面积广大,边境线长,在进行边疆治理时需要解决安全威胁、生态问题、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失衡等诸多问题,多种问题相互联系,十分复杂。地方政府在解决治理过程中问题上需要因地制宜,强化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构建有利于西部边疆安全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西北边疆;边疆问题;地方政府;机制  就一般意义而言,边疆就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中国的边疆,既具有一般的国家边疆的性质与特点,也具有由中国的
期刊
摘要: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族传统婚礼的缩影,婚礼中蕴含着蒙古族传统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音乐文化、酒文化以及宫廷贵族文化等多中文化内涵,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蒙古族伦理文化的积淀。  关键词: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汗;独特性;源远流长  Abstract.Ordos wedding is a microcosm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wedding. The wedd
期刊
摘要:舞蹈的表现力是舞蹈的重中之重,幼儿时期是培养舞蹈表现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增强幼儿舞蹈表现力的培育会影响他们对于舞蹈的认知,对于舞蹈美感的认知。所以教师在进行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时应注意与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等的配合,运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之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本文从幼儿舞蹈表演的特殊性出发,对于幼儿舞蹈表现力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对幼儿舞蹈表现力的提高研究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掀起了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高潮,现在全国上下的各类院校全身心的投入到创新教学模式的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事业逐渐开始朝向多元化发展模式前进,当前国家对教育事业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因此音乐表演专业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  关键词:音乐表演;心理素质;钢琴演奏者  引言:  音乐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音乐逐渐发展成多种形式,但是无论是传
期刊
摘要:镜子,在文学中早已变成表达真实或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象。镜子意象发展到日本文学中,纯粹只有映照自我本质之意。日本文学中似乎总是运用镜子表现虚无,镜子映照的不是他物而是真实的东西。《雪国》中岛村的形象是一个特殊的形象,有很多学者从其他方面研究过岛村这个形象,然本文作者认为,岛村在《雪国》中其实是作为一面人物镜子存在的,他的存在和小说中的“暮景之镜”“晨景之镜”主客观交融,映照出了其他人物的本质。
期刊
摘要:对于英美文学研究在我国文学界一直饱受关注,其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趋势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英美文学研究在当代转型,从发展趋势分析如何转型,转型的难点以及重点,从我国文学以及社会现状出发分析转型意义以及基本条件,了解其研究意义和影响,接着探讨英美文学的现当代研究如何转型。  关键词:英美文学;现当代;转型  1英美文学研究现状  1.1英美文学研究概述  英美文学研究一直是国际文
期刊
摘要:《布达佩斯大饭店》延续了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一贯风格。又活泼调皮又慵懒绅士,一曲浪漫并悲伤着的欧洲挽歌;当粉嫩诗意遇上暴力幽默,怀旧与致敬铺面袭来。结局让人又不舍又悲伤。保留了韦斯安德森独特的运镜构图色彩剪辑音乐特色的同时,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也同样成功。尤其是各种空间的营造,监狱,雪山缆车等,不再是使影片风格化的辅助,而是直接参与叙事,大部分时间主角就像身处一个迷宫连环闯关游戏一样,一气呵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商品经济下的金钱欲望,封建伦理残余中的男权思想,女性自身的情与欲三方面分析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火光”的多重意蕴并以此管窥农村女性的生存困境,追问女性解放的路有多遥远?  关键词:金钱;传统伦理;情欲  在英芝的人生中,金钱、情欲与传统伦理这三重“火光”先是依次铺开,而后相互交织,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其牢牢困住,直至最后焚身而死。从“火光”的不同意蕴中,管窥阻碍当代女性解放步伐的
期刊
摘要:探析盐的功能效用在苗族群体中的生活内涵与精神文化信仰层次追求,其谓“盐”不仅仅在食用之生存价值,更深层次衍生为涵盖在苗族对生命无形、生老病死的生命观和人生的取舍态度。  关键词:苗族;盐;苗族生命意象  一、苗族族群与盐  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民建乡苗族群体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一句人逝去之后的俗语,“这个人去背盐去了”,(苗语译:Dol nenb mol drik nzhed
期刊
摘要:演员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抓住人物心理,理解人物的思想活动,使自身形体、情绪以及语言表达等更加接近角色,因此,演员的生活积累与角色的情感创造非常重要。  关键词:生活积累情感创造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影视行业也是如此,演员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抓住人物心理,理解人物的思想活动,使自身形体、情绪以及语言表达等更加接近角色,因此,演员的生活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