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上更新了一条叔叔的消息:“我的宝贝女儿今晚回老家了,可是真的很舍不得!她上火车的时候哭得声嘶力竭,真的!真的好心疼!”我仿佛能够从这短短的话语中听出他内心的难以割舍。我们问他,既然不舍,为何不留下她,毕竟那孩子还没到上学的年纪,留在身旁照顾岂不更好?“女儿粘得紧,工作时也要我抱着,腾不出时间做事,养好一个孩子,什么不得花钱。”他的回答简直令人心酸。
小时候的我也不乏这般的经历。我从五岁就被寄养在姑姑家,直到上了四年级又被寄送到老师家,每年只有在年节时分才能见到父母,对他们既想亲近,又着实陌生。每一次分别都哭得撕心裂肺,却挽留不了离去父母的脚步,小小的我充满了不理解。在我的家乡许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不是跟着亲友就是寄养在老师家,所以我们有了一个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我们的心中充斥着同样的不解: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鸟儿每天都归巢,为什么爸妈不回家?
一个大我十几岁的表哥的经历告诉了我答案。姑丈是一个修车师傅,常年劳作,身上永远带着洗不尽的机油迹和散不去的刺鼻机油味。我的表哥从小觉得父亲对他冷淡,平时既不带他外出玩耍,工作回家后也没多少交流。直到步入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家庭,方知晓父亲曾经的不易。那永远没有假期的劳作,那难洗的道道油迹,那刺鼻的机油味,都是作为一位丈夫与父亲承担家庭的方式。为了养家,父亲总是辛苦操劳以至于没有多余的空暇与精力关注孩子,从而得到孩子的不理解,却习惯了不为此申辩,只待时间解答孩子们的不解——因为离别是为了更好、更多地给予。
在车站、机场这些代表着离别的地方,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一幕场景:小小的孩子拉着父母的衣角不放,然而几乎家长都会狠下心扯开孩子的小手,在孩子的啼哭声中背着行囊远行……看到或者经历过这样一幕的朋友们,请你们理解,不是父母不心疼孩子,作为骨肉至亲,他们比任何人都心疼,然而更多的是明明心疼不已却不得不硬着心肠分别的无奈。曾经的我,每当看到这一幕,都只是感同身受那些孩子离开父母时的伤心。如今,再看到这个场景,我依然能理解孩子的不舍与伤心,但更多的是看到父母用其臂膀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用故作坚强的躯壳包裹着柔软的内心,孩子的哭声就像一根刺,扎在父母柔软的心尖,留下难以割舍的疼痛。
在抱怨父母不关注家庭、不关心儿女的时候,请看看现在所享有的一切吧,离别是为了给儿女更好的生活!他们一直在等待儿女的理解,别让父母等得太久!
(作者系重庆三峡学院 2012级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方向学生)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小时候的我也不乏这般的经历。我从五岁就被寄养在姑姑家,直到上了四年级又被寄送到老师家,每年只有在年节时分才能见到父母,对他们既想亲近,又着实陌生。每一次分别都哭得撕心裂肺,却挽留不了离去父母的脚步,小小的我充满了不理解。在我的家乡许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不是跟着亲友就是寄养在老师家,所以我们有了一个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我们的心中充斥着同样的不解: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鸟儿每天都归巢,为什么爸妈不回家?
一个大我十几岁的表哥的经历告诉了我答案。姑丈是一个修车师傅,常年劳作,身上永远带着洗不尽的机油迹和散不去的刺鼻机油味。我的表哥从小觉得父亲对他冷淡,平时既不带他外出玩耍,工作回家后也没多少交流。直到步入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家庭,方知晓父亲曾经的不易。那永远没有假期的劳作,那难洗的道道油迹,那刺鼻的机油味,都是作为一位丈夫与父亲承担家庭的方式。为了养家,父亲总是辛苦操劳以至于没有多余的空暇与精力关注孩子,从而得到孩子的不理解,却习惯了不为此申辩,只待时间解答孩子们的不解——因为离别是为了更好、更多地给予。
在车站、机场这些代表着离别的地方,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一幕场景:小小的孩子拉着父母的衣角不放,然而几乎家长都会狠下心扯开孩子的小手,在孩子的啼哭声中背着行囊远行……看到或者经历过这样一幕的朋友们,请你们理解,不是父母不心疼孩子,作为骨肉至亲,他们比任何人都心疼,然而更多的是明明心疼不已却不得不硬着心肠分别的无奈。曾经的我,每当看到这一幕,都只是感同身受那些孩子离开父母时的伤心。如今,再看到这个场景,我依然能理解孩子的不舍与伤心,但更多的是看到父母用其臂膀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用故作坚强的躯壳包裹着柔软的内心,孩子的哭声就像一根刺,扎在父母柔软的心尖,留下难以割舍的疼痛。
在抱怨父母不关注家庭、不关心儿女的时候,请看看现在所享有的一切吧,离别是为了给儿女更好的生活!他们一直在等待儿女的理解,别让父母等得太久!
(作者系重庆三峡学院 2012级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方向学生)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