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的建筑工程也在逐年增多,而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运用,一方面依赖于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依赖于各类操作规范的完善。然而在具体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备浇筑难度大、温度控制复杂等特征,大部分施工人员难以把握其施工技术要点,因而导致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良莠不齐,进而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总体结构强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4-135
引言
如今,现代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建筑所需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在实际工作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最核心的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其会增大建筑的不良风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升级施工技术,找到合理、科学的办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进行控制,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价值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施工结构的最小横断面面积尺寸≥1m,且施工期间必须是系统性、规范化的操作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比例较大,明晰资源技术施工中的要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施工的科学性,降低资源施工应用的损耗比;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要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问题,而针对导致局部裂缝发生的原因,合理进行管理因素的调控,是问题处理最有效的方式,还可以提升工程施工品质。以上两方面,就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价值探究。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行浇筑施工技术的首要前期工作是弄清楚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只有明确裂缝形成的原因,施工团队才能为之后的工作找到研究方向。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序是固定的,同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若是某一环节发生问题,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整个操作的重点是温度,因此,温度把控不当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首要原因。大量的水化热反应发生于整个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使得混凝土的内部热量极具升高,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温度存在差值,差值是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的关键。所以,施工团队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要保证一次性浇筑成功,以免因为重复的操作使得混凝土的内部热量增加,一次性操作可以时浇筑时的水化热降至最低。大体积混凝泥土浇筑成功后,施工团队还要开展细致的养护工作,原因是浇筑结束后,混凝土的表面会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水分大量散失,如此一来,裂缝容易产生。因此,施工团队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对其进行的养护,以便降低其产生裂缝的概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硬化前会发生塑性收缩现象,由于此类原因导致的裂缝被称为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沉降出现不均匀情况是导致塑性收缩裂缝形成的原因,这与施工人员的后期工作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与材料的配制有关,部分施工人员在材料配制时出现不当心行为,会增加混凝土的浇筑量,最终导致沉降不均匀,产生裂缝。
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3.1湿度控制法规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运用湿度控制法规避混凝土施工的裂缝,也是有效的资源处理方案,它主要是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层干燥收缩而引起的开裂情况。虽然这种方式也是通过温度控制视角进行防护,但它同以上的温度调节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某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就主要采用了湿度控制法规避浇筑裂缝问题。其一,在混凝土材料搭配时,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后散热水分蒸发的特征,适当的增加搅拌中的水分比例;其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可借助专业计算公式,对混凝土浇筑后的热量进行数据评估,对应给予混凝土应用中热量强度的控制;其三,建筑结构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浇筑热量的迅速提升,可采取阶段性操作法进行调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为有效规避结构裂缝问题,通过预留混凝土预热热量散发空间的方式,解决水分过度散发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是较科学的资源调控方式。
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每一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均存在不同情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可根据这些不同情况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分为分层连续浇筑以及连续浇筑两种类型。在开展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类型,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从而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如分层连续浇筑,在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遵循由上而下原则,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明确划分出多个层次,分层完成后再进行浇筑施工,以预防混凝土层与层之间出现问题;同时,在进行上下层浇筑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把控好时间的间隔,比如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需要充分做好前层浇筑。此外,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面积较大,在设计分层浇筑时,其高度应控制在3m范围内,以确保浇筑的稳定性。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中,分层连续浇筑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从而提升建筑项目的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因此,进行分层连续浇筑要注重混凝土结构的分层划分以及分层浇筑设计,以确保分层连续浇筑的质量。
3.3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由于环境变化、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针对上述问题,应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予以解决。后浇带施工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施工工序、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在混凝土结构划分过程中,应妥善进行区段拆分,依据其长度和范围进行细化区分。此外,應将施工缝进行合理的组合施工,尽可能的缩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且在后续施工中,应通过后浇带的浇筑将大体积混凝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确保混凝土的抗拉伸性及结构韧性达标。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施工大约在混凝土浇筑的40d后开始,在浇筑前应妥善凿毛处置后浇带接触面并保证接触面的清洁和湿润。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时后浇带施工容易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气温较低时实施后浇带的浇筑,以防混凝土“热胀冷缩”现场影响施工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探究,是建筑产业开发与优化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温度控制法规避裂缝、湿度控制法规避裂缝、浇筑材料最优化选择、浇筑结构操作流程管理、后续护养保护策略,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探索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杰.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186.
[2]陈靖,王振义.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7):190-191.
[3]方思儒.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2-23.
[4]孙杰.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186.
[5]孟凡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15):112.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4-135
引言
如今,现代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建筑所需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在实际工作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最核心的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其会增大建筑的不良风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升级施工技术,找到合理、科学的办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进行控制,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价值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施工结构的最小横断面面积尺寸≥1m,且施工期间必须是系统性、规范化的操作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比例较大,明晰资源技术施工中的要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施工的科学性,降低资源施工应用的损耗比;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要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问题,而针对导致局部裂缝发生的原因,合理进行管理因素的调控,是问题处理最有效的方式,还可以提升工程施工品质。以上两方面,就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价值探究。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行浇筑施工技术的首要前期工作是弄清楚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只有明确裂缝形成的原因,施工团队才能为之后的工作找到研究方向。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序是固定的,同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若是某一环节发生问题,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整个操作的重点是温度,因此,温度把控不当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首要原因。大量的水化热反应发生于整个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使得混凝土的内部热量极具升高,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温度存在差值,差值是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的关键。所以,施工团队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要保证一次性浇筑成功,以免因为重复的操作使得混凝土的内部热量增加,一次性操作可以时浇筑时的水化热降至最低。大体积混凝泥土浇筑成功后,施工团队还要开展细致的养护工作,原因是浇筑结束后,混凝土的表面会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水分大量散失,如此一来,裂缝容易产生。因此,施工团队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对其进行的养护,以便降低其产生裂缝的概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硬化前会发生塑性收缩现象,由于此类原因导致的裂缝被称为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沉降出现不均匀情况是导致塑性收缩裂缝形成的原因,这与施工人员的后期工作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与材料的配制有关,部分施工人员在材料配制时出现不当心行为,会增加混凝土的浇筑量,最终导致沉降不均匀,产生裂缝。
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3.1湿度控制法规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运用湿度控制法规避混凝土施工的裂缝,也是有效的资源处理方案,它主要是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层干燥收缩而引起的开裂情况。虽然这种方式也是通过温度控制视角进行防护,但它同以上的温度调节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某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就主要采用了湿度控制法规避浇筑裂缝问题。其一,在混凝土材料搭配时,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后散热水分蒸发的特征,适当的增加搅拌中的水分比例;其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可借助专业计算公式,对混凝土浇筑后的热量进行数据评估,对应给予混凝土应用中热量强度的控制;其三,建筑结构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浇筑热量的迅速提升,可采取阶段性操作法进行调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为有效规避结构裂缝问题,通过预留混凝土预热热量散发空间的方式,解决水分过度散发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是较科学的资源调控方式。
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每一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均存在不同情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可根据这些不同情况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分为分层连续浇筑以及连续浇筑两种类型。在开展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类型,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从而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如分层连续浇筑,在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遵循由上而下原则,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明确划分出多个层次,分层完成后再进行浇筑施工,以预防混凝土层与层之间出现问题;同时,在进行上下层浇筑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把控好时间的间隔,比如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需要充分做好前层浇筑。此外,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面积较大,在设计分层浇筑时,其高度应控制在3m范围内,以确保浇筑的稳定性。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中,分层连续浇筑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从而提升建筑项目的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因此,进行分层连续浇筑要注重混凝土结构的分层划分以及分层浇筑设计,以确保分层连续浇筑的质量。
3.3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由于环境变化、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针对上述问题,应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予以解决。后浇带施工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施工工序、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在混凝土结构划分过程中,应妥善进行区段拆分,依据其长度和范围进行细化区分。此外,應将施工缝进行合理的组合施工,尽可能的缩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且在后续施工中,应通过后浇带的浇筑将大体积混凝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确保混凝土的抗拉伸性及结构韧性达标。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施工大约在混凝土浇筑的40d后开始,在浇筑前应妥善凿毛处置后浇带接触面并保证接触面的清洁和湿润。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时后浇带施工容易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气温较低时实施后浇带的浇筑,以防混凝土“热胀冷缩”现场影响施工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探究,是建筑产业开发与优化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温度控制法规避裂缝、湿度控制法规避裂缝、浇筑材料最优化选择、浇筑结构操作流程管理、后续护养保护策略,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探索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杰.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186.
[2]陈靖,王振义.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7):190-191.
[3]方思儒.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2-23.
[4]孙杰.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186.
[5]孟凡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15):112.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