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必须建立现代治理结构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河南一名在读大学生葛伟(化名)报料,称其于2014年11月向113所高校寄出挂号信申请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但截至目前只有44所高校给出回复,已回复公开或通过网站公开其“三公”经费的高校只有30所。其中,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889.06万元,位列30所高校第一。而南方医科大学的“三公”经费的支出是0。
  高校2014年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与2013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2013年年底,据媒体的统计,全国公布“三公”经费的高校也只有30所左右。这着实令人有些沮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教育部曾针对高校信息公开,专门下发《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明确高校应主动公开包括财务资产、收费信息等10大类50项信息。对于教育部确定的信息公开清单,当时的舆论都寄予厚望,认为有了清单,教育部门完全可以根据清单,对照学校的信息公开情况,对学校不公开信息进行问责。可现在看来,信息公开清单,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自筹的“三公”经费要不要公开
  南方医科大学公开的2013年“三公”经费决算显示为0,引起舆论关注,被质疑是“画一个圈”来糊弄公众。针对舆论的质疑,南方医科大学在官微上“澄清”,学校有公务接待、公车消费,总计花了400多万元,但“三公”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自筹两部分,在高校网站晒出的“三公”经费,均为财政拨款部分,由于南方医科大学的“三公”经费都来源于自筹,所以“三公”消费也就为0。
  也许在南方医科大学看来,只要不用财政拨款进行“三公”经费支出,就可以不公开,这是站不住脚的。
  表面上看,学校不用专门的财政拨款,进行公务接待、公车消费、因公出国,就可称“三公”为0,但只要有“三公”消费,就必定有钱的支出,这笔钱从哪里来?这当然不是学校领导自掏腰包,而是用其他方式解决,而其他方式,往往也是动用学校的资源来实现,因此,这也应该向师生、公众交代,否则就可能涉嫌利用学校资源做交换,或者利益输送。
  比如,如果学校公务接待,不是用学校的钱,而是找企业家赞助(或从课题经费中支出),这不就没用公款吗?因公出国也是如此。再比如,如果学校校部没有公车,而是把所有公车都“下放”到校企(医院),使用由学校安排,支出由校企(医院)结账,这不也没有用公车吗?而为了表示对校企的补贴,学校可能会专门设立一笔资助经费,或者让校企少交一点利润即可。
  这种情况,在地方教育部门的公车改革中,并不鲜见。公车按规定取消,公职人员领车改补贴,开私车或者坐公交车上下班,但“隐身”的,放在各中小学的公车据悉还保留,教育部门的人想用,随时可用,甚至有的学校的公车,就专门供行政部门调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表面上“三公”消费没了,但从公开转到了地下。
  其实,只公布“三公”消费,不公布所有学校财务信息;只报告学校校长有出国考察,却不报告出国考察用了多少钱,钱从哪里支出;只公布财务信息的收支总额,不公布具体的细目;所有公布的财务信息,只由学校自己审计发布,没有独立的审计,就会出现这种“三公”消费为0的局面。而且,从账面上看,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如此一来,即便高校公开“三公”经费,师生、公众也无法对学校进行监督。大家花大力得来的信息公开,极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公开,财务信息还是一笔糊涂账。
  笔者希望南方医科大学能公开“三公”自筹经费究竟来自何处,这样才能让师生、公众了解学校的整体财务收支情况。发达国家的大学,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所有办学信息,是向师生公开的,而且,公开的信息,具体到细目开支,而不只是收支总额,在公开之前,财务要由独立的审计事务所审计,也就是说,所有财务信息公开、透明。按照这种信息公开要求,学校是难以在账面上做手脚的。包括学校校产经营、接受捐赠的收支情况,都必须对外公布,而不是“打闷包”。
  高校信息公开为何像“挤牙膏”似的
  按照我国目前的行政治校方式,高校信息公开必定如“挤牙膏”似的,上级行政部门抓得紧一些,师生和社会舆论盯得紧一些,公开的学校也就多一些,但这无法建立起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
  首先,对高校信息公开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按照目前的信息公开规定,学校不按规定公开信息,政府主管部门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可是,这种问责,说到底是老子问责儿子,因此纵使学校不公开信息,问责也很少发生。而且,高校的公务接待费用,往往发生在接待上级领导和兄弟高校的迎来送往中,所以对于不公布“三公”,上级部门并不会有太多责难,兄弟高校也不会举报。近年,被媒体曝光没有按规定公开信息的高校不在少数,却没有高校由此被问责。如此一来,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就沦为一纸空文,行政部门往往只顾发文,却不落实,让监督流于形式,学校并不把信息公开真当一回事。
  其次,高校信息公开完全由行政部门主导,师生只能被动接受公开的数据。一方面,高校就是公布“三公”信息,也只是公布大笔开销、很笼统的数据,而没有公布开支的细目,这无法让公众监督。另一方面,高校公开的数据是否真实,师生没有复核的渠道。这次南方医科大学公开的“三公”经费为0,师生和公众,觉得其真实性可疑,进而进行质疑。而对于那些公布“三公”经费为几百万的学校,这些数据真实吗?换言之,学校公布多少,师生也就接受是多少。
  再次,经过多年的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高校信息公开情况并没有达到公众预期,这让舆论对此的关注度下降。这次只有30所高校公布“三公”经费的消息,引来的舆论关注并不多。这给高校传递的负面信息是,不公开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坚决不公开,舆论也掀不起什么波澜。这就可以解释,为何2014年和2013年公开“三公”经费的高校基本未变。
  推进高校信息公开,是遏制高校腐败,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要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其一,必须完善问责机制,改变目前这种由上级行政部门问责的机制。一方面,应该引入人大问责,应该建立由人大检查执法、追究责任的新机制。对于用财政投入举办的公办学校来说,人大有责任监督预算的落实情况,也就是说要求学校公开所有办学信息,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务信息,以接受公众监督,避免经费被挤占、挪用、挥霍、侵吞。另一方面,要引入司法问责,对于高校办学经费被挤占、挪用、挥霍、侵吞等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就启动司法调查,而不是仅由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自身进行自查,自查的结果有可能是不了了之。
  其二,师生要积极维护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以此推动信息公开。这名河南大学生的行动,就是以实际行动,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进程。在促进高校信息公开、透明办学过程中,师生和舆论要持续推动高校信息公开,而不能失去对此事的关注。必须意识到,在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公开,是需要打持久战的,虽然近年高校的信息公开没有达到理想预期,但是,与多年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政府部门对高校信息公开的要求,以及师生维护自身知情权的努力,会加快推进高校信息公开。
  其三,从根本上说,我国大学还实行行政治校,在校内,行政权力主导所有资源的配置,而且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包括对于信息公开,虽然有关规定赋予了师生要求学校公开信息的权利,可是,如果学校不公开信息,师生也奈何不得。
  要让学校信息公开形成一项基本的制度,必须在大学内部建立现代治理结构,这就包括,实行校长公选,推进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分离,建立能独立发挥作用的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推动学生自治。只有实行现代治理,师生拥有学校办学、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进而,所有办学信息向师生和社会公众公开,也就顺理成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早已提到,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这需要加快落实、推进,以解决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学校行政治理、闭门办学的老大难问题。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黄河科技学院始终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力打造综合实力领先、校企合作优势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中国
2019年元旦假期,一条微信刷爆了黄淮学院学生的朋友圈——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期赛通过网络公开投票与专家评审结合的方式,从30个入围项目中评出学期12强。
电石炉配电精准化操作是电石炉安全、高效生产的首要因素,是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粗放式电石炉配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电石炉精准化操作的方法及该方法对电
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2016版的发布是全球治疗脓毒症的进一步跨越。本次指南认可了脓毒症新定义。总体而言,新指南并未对原有指南的治疗原则作出重大改动,仅在具体操作细节上作
公共艺术介入都市空间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在擢升着城市的品位。但在快速的城市扩张运动中,城市建设者对公共艺术的美化功能予以了过多的关注,却忽略了公共艺术本应具有的
目的研究妊娠期母体补钙与新生儿长管状骨干骺端钙盐沉着的关系及其与发育过程中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处理儿童缺钙引起的骨发育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取健康未曾妊娠过的
环境问题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敏感性强,影响面大。环境问题报道对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其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
河南工程学院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组建升本。学校现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7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1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0人。现有21个教学单位、5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0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2017年以来,学校已获批国家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对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确立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