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理念如何走向教学行为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品质,现如今的基础教育体系紧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时代浪潮而进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高效转接,这是教学理念走向实践、走进课堂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旨在理清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语文基层教学实例,分析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实践;语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理念的提出背景及其核心思想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他们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指导着教学实践中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学理念可以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三个部分,是具体的教学活动的理论向导。
  教学理念这一概念可追溯到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被全球各国的教育学者高度关注。在此之前,“教学是艺术”这一观念主导着西方的教育理论,20 世纪以来,各派科学思潮逐渐风行,人们逐渐意识到,关于教学实践同样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于是将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深入到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中。关于有效教学,实质上是研究教学的效益,衡量教学环节是否取得高效益,并不是单一地通过判断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取得实质性的收获,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体会学习探索的乐趣。
  二、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现状
  在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各种教学改革方案琳琅满目,“研究性学习”“教学创新”“课堂改革”等新兴教学理念令广大教育工作者目不暇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怎样能够实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辩证转接?如何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之各得其所?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个“学无止境”的领域,也是个“开掘不尽”的矿藏。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基层的、真正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才是关系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结合的关键人物。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站在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必须得坚持不懈地学习、探求、实践、总结、反思,有机又高效地将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行为。当社会上的一些人将关注点聚焦在教师身上,对于需要投身于一线的教师,这些教育理念,往往不能局限于从教材中来探究它的内涵,而主要依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形成合力,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生成新思路,达到新境界。
  过去的语文学习课堂,老师总是习惯按照相同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单一的教授方法,让学生得出一致的答案。语文教学的千人一面、考试中的强求一律,这种刻板、单一的方式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束缚于教师可以完全掌控的范围内,这并不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理念走向教学行为的途径
  ( 一) 把握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教育观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想实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高效转接,我们首先应该掌握新课程新理念,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同时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将保守陈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兴的教学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现阶段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是关于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习惯与方法、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融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此提出过明确标注,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语文审美和情操,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和态度。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努力将这些目标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因此,既要求学生走进教材,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拓展阅读,多实践,把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非常符合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外在的可衡量的能力,从语文课程的功能来看,必须承认语文本身是一种运用工具;而“人文性”培养的是相对有内涵的精神力量,包括各种文化现象、审美趣味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语文课程标 准》的始终,其实质是让学生逐步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 情,使他们能够长久保持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做到乐学、爱学、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松弛有度、收放自如,一方面要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教学过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输送,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精彩的生命历程与人生体验。在此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与促进者。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发现真知,在共同行动中践行教学理念。
  (二)把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为了实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因素的变化,要用自己的心灵体察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体察文本主人公心灵的目的。如在讲授《老王》这一堂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进行作品角色扮演,让“老王”与“杨绛”进行一次日常生活的平常对话,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最深处碰撞,还原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况,让学生真正去感受老王“活命”的遭遇,最终达到对文本情感的最本真體验。
  另外,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一课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充分感受革命领袖崇高、博大的胸怀。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无不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激流与心灵独白,他们笔下的人物、风景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最后一课》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而连接这两者的巧妙结合点,就是老师在讲课时所使用的话语和表达技巧,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深度思考。如果老师在引导与启发学生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就会更深入。这样,教育理念便很好地实现了向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互动,进行有效对话
  为了更好地将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体现师生互动,实现有效对话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高质量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响应。
  我曾经看过一位中学教师对《本命年的回想》一课的教学设 计,课前就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了精心布置,春联、灯笼、倒福、鲜花随处可见,教师与学生互送新年祝福,整个课堂气氛洋溢着一种轻松、愉悦、喜庆的氛围。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老师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说說我们北方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你认为南方的春节会是怎样的呢?现在过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过年时你最想干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春节?”整个课堂就围绕这几个学生最了解、最感兴趣、最想表达的话题有序展开,很好地抓住了课文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点,实现了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的有机过渡。
  (四)教学实践中形成刺激教学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专家赖格卢特对于教学设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始终立足于协助学生取得教学实效,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目标。要想将教育理论更有效地向教学行为转化,就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度、有效的刺激,促使学生的神经系统产生反应,形成有规律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相比较,语文学科的可创造空间比较大,因为好多文本都是作者自己的亲身体验,都具有独创性,因而在解读文本时避免不了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巧妙地设置问题,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个疑点激起学生的一串思维浪花,便很好地将教育理念转向了教学行为。
  四、结语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性、有序性、复杂性的开放活动,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教育理论,脱离教学实际,空谈教学计划。而应在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下,教师灵活把握课堂,转变课程观、教学观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集思广益,要有爱心与耐心,时刻关注学情,同时配合敏锐的洞察力、多样的教学技巧和敏捷的教学机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语文教育理念植根于教学行为,使教与学在有力配合中走上广阔延伸的旅程。
  参考文献
  [1]阳谷,陈风.中学语文教育文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2]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刘墨,欧阳芬.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思艳,女,1992 年生,山西吕梁人,喀什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在现阶段是一个日渐热门的教育教学改革词语,与传统基础教育改革相比,它更侧重对学生的“三维目标”综合与整体的教育,而不是只侧重于书本知识对学生价值意识的构建。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素养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核心素养在现阶段是一个日渐热门的教育教学改革词语
【摘要】本文分析了“作文先导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同时阐述了“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征,最后从实际出发,围绕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情况展开实践应用探究,目的在于充分發挥出“作文先导式”教学优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基本内涵  应用了“作文先导式”这一教学模式的语文课堂,强调的是
【摘要】谈到思维训练,在大多数教育者眼中,可能认为“思维训练”是数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实不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多的是一种阅读思维的发展,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独特性,这与其教材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拿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不难发现,课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记叙文,二是优秀文学作品节选,三是一些议论文和说明文。想要充分理
【摘要】《秋天的怀念》是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从“以文传文”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以文中的四处省略号为出发点,探究语文教学活动中,扎根文字细读文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省略号;文本细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看似无心,实则匠心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会因读者的改变而失色,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微写作因形式多样、创作灵活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成为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的最佳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当立足微写作,强化对学生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特点;意义;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互聯网时代,人们的生
【摘要】王君老师是当前“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正是因为对语文教师职业的知与爱,王君老师带领学生探秘语文世界,在教学的新与变中共享“青春语文”之美。  【关键词】王君;青春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程翔老师说她用青春创造了语文教育的辉煌;韩军老师说她小女人教出了大语文;余映潮老师说她立志高远,拼命实干。她就是王君,工作三个月就主动请缨要上全县公开课,教学第三年获得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学  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七年级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就情境教学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要】李白,中国文学史上极为夺目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想象力丰富、笔势大开大阖极具盛唐气象,数百年来一直万口相传,而他的人以及他的作品同样也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但这个“了解”并非仅指背过多少诗作,更包括在赏析诗作的过程中从中感知到的属于李白的文化精神,那是一种盛唐气象之下狂放不羁心中自有一番天地之人的思想精神,是一种透过诗作而展现的率性与大气,这种“精、气、神”在他不受拘束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进,丰富了教学方法,实现了视觉和听觉的协调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本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和方法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单边的课前预设不可能变成“万能良药”。其实,课堂的活力往往就是来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现场教学中必须要顺应学生的课堂生成。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一个“也”字使学生分化出了两派意见,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一场预设外的辩论,却收获了惊喜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不确定性;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