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运作机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的相关人员及可供使用的财力、相关机构、乡村环境等。运用有效互动、连片开发、螺旋上升的开发机制开发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课程资源,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农村贫困地区 基础教育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运作机制
  [作者简介]黄必超(1972- ),男,广西崇左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广西 龙州 532400)梁萍云(1965- ),女,广西武鸣人,广西梧州学院教师教育系,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教学论。(广西 梧州 543002)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31-03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的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涉及面广,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形成各方合力的机制,才能使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顺利进行。
  
  一、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
  
  实践表明,直接影响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因素包括学校、社会与家庭三个层面。
  (一)学校层面的因素
  1.学校管理者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建设、支持与落实等作用。从建设的作用来看,需要学校管理者制订计划、开拓物力资源、充实人力资源等。学校管理者要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带动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使社区中的资源能够无偿或有限补偿地向学校教育教学开放,形成互相支持的开发机制。从支持的作用来看,学校管理者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更新与组合现有资源以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运用,要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倡导教师与学生开发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各种资源等。从落实的作用看,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就是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优势资源,使课程资源开发与新课程融为一体。
  2.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他们的才干、情感态度、教学风格、个性特征都是课程资源的不竭源泉。同时,教师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是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指导者和带路人。课程能否实现动态与再创造,教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最终消费者,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情感状态、个性差异等都是新课程的起点。同时,他们还是极富潜力的积极的课程资源开发者。学生人数多,涉及面广,来自农村各地,对各自生活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有着丰富和深刻的认识。他们交往比较频繁,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只要教师加以适当指导,就可以收到良好成效。
  (二)社会层面的因素
  1.教育行政部门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坚强后盾。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通过提供经费、政策制度来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拓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筹集渠道,设法不断增加各级学校的经费投入,为学校基本教育设施的配备提供资金来源。(2)统筹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的建设、管理与运作,使之与学校教育相配合。(3)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鼓励学校与教师主动、积极、正确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促进社会各机构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辅助,发挥对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所组成的资源网络的组织与协调的作用。
  2.教育理论工作者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咨询与指导力量。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理论咨询与指导。他们提供理论咨询与指导的方式主要有:以农村中小学校为研究基地并与其保持定期的联系;在教学一线长时间地工作与研究;到中小学作报告、开讲座与教育实践者共同讨论等。不同的方式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指导实践并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3.社会人士。主要包括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离退休干部等。学校可以邀请他们来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让他们参与课程评价与管理,保证课程评价与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4.社会资助。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因此,社会资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着促进作用。
  5.乡村或社区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境。乡村或社区可以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提供广阔的开发空间。乡村社会环境中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良种站、农场、养殖场以及文物古迹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线条美的道路、造型美的雕塑、节奏美的音乐,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曲折离奇的民间故事、神秘的传说可以成为品德课程;雕塑、剪纸、蜡染等民间艺术可用于艺术课程。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
  (三)家庭层面的因素
  家庭是农村贫困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持力量。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所以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对开发课程资源的态度更是开发工作的重要保证,没有家长的支持,课程资源开发就会缺乏动力。同时,家庭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家里不同时代的老照片、实物、长辈的回忆、家长的见识与文物收藏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课程学习。现代家庭的文化用品与家居环境也是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学校还可通过邀请具有相应技能、技术、行业知识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或给学生提出相应的任务,由家长协助完成。
  
  二、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运作机制
  
  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打破学校、教室与教材的束缚,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有效互动、连片开发、螺旋上升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运作机制。有效互动是指影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开发利用合力的过程;连片开发是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充分挖掘各种环境中的课程资源,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课程资源网络的过程;螺旋上升是指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力量和环境通过有效互动和连片开发,不断推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趋向既定目标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关系,构建三者互动的开发机制。
  (一)学校与社会的互动
  1.促进学校与农村社区交流和对话。学校与农村社区在思想观念上的交流和对话是双方进行有效交往的思想基础。一方面,学校要从农村及其居民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社会大教育观,增强服务农村社区的意识,致力于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要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摒弃知识本位、课堂中心、教师控制、分数驱动的教育模式,主动与当地社区进行交流和对话,使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和社会环境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校还要从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主动与社会沟通、结合,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农村社区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改变单纯注重经济的发展模式,树立教育在农村建设中应当优先发展的现代农村发展观,增强教育意识,提供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与农村社会的接触中接受教育。
其他文献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年龄结构不够合理,青年教师人数过多;高级职称
依据巷道顶底板岩层真实力学参数,通过RFPA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巷道进行底锚杆支护前后的底鼓破坏应力应变情况和破坏程度的对比,演示了底锚支护对巷道底鼓的控制作用。现场试验
通过煤矿掘进设备电气系统的了解,在掌握系统组成的基础上,研究对电气系统的控制以及日常的维护,提出实效性建议,确保掘进设备电气系统更好地应用到煤矿生产中,提高掘进效率,
某矿井回踩工作面采空底板出现突水现象,在采用大功率的潜水泵难以排水的情况下,借助潜水泵接力排水技术,最终将水完全排除。针对此过程,详细介绍潜水泵接力排水技术在矿井抢
探讨了气提泵输送水,模拟料液,30%三烷基氧膦-煤油溶液时标准孔板流量计两端压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气提泵中气液相互作用,造成了标准孔板流量计两端的压降随时间呈周期
临床见习是对医学本科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为了解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课质量及对临床见习课的需求,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实施问卷调查,分
就某矿井生产条件,需在主斜井增设一部带式输送机,同时需对现有带式输送机进行改造。从环境条件、胶带输送机技术特征、电动机参数、CST传动装置、盘式制动器、逆止器参数等
实验测定了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各步反应动力学数据.结合反应器中的气液传质数据以及有关的混合时间数据,比较了反应、传质和混合速率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工业反应器中的混合速
以108国道晋中市祁县—平遥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着重探讨PS360多锤头破碎机和ZYZ20型振动压路机的性能特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