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快乐活动日”的成效

来源 :浦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9月起,在我市各小学全面铺开。“快乐活动日”课程的开设,旨在遵循教育规律,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创新课程实施的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快乐活动日”现状分析
  1. 学生、家长对“快乐活动日”欢迎程度高
  “快乐活动日”的开设,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与家长的支持。“快乐活动日”的实施是针对当前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需求的,家长的育儿重心亦从一味追求分数逐渐向身心健全、综合素养均衡发展的理性认识转变。高度的认同感有助于此项活动深入、持续地有效开展。
  2.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各校依照《指导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开设了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限定拓展内容以及校本拓展探究、兴趣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体现了自主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活动方式。课程内容丰富繁多,注重趣味性和选择性,便于学生实践和体验。
  3. 课程实施扎实有效
  学校对“快乐活动日”的开设都十分重视,落实活动时间,出台 “快乐活动日”实施方案,组建领导小组,落实管理部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进行合理师资配备。课程管理有力,教师素养扎实,课程教学认真,资源配置到位,使整个活动富有积极成效。
  4. 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不够理想
  小学生在选择活动课程时,自己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爱好项目的仅占三分之一,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选择活动项目时不同程度地受老师指派,甚至是完全违背自身意愿而无奈参与的。这种状况的出现,反映了当前各校普遍面临的师资的短缺、人力的不足、活动资源的匮乏、活动空间的狭窄以及活动器材配置上的滞后,是学校和教师不得已为之的举措,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快乐活动日”的快乐主题,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 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沉重
  《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为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快乐活动日”不布置当天需要完成的书面回家作业。但现实是有九成的学生回家仍需要完成书面作业,有近50%的学生“快乐活动日”当天要完成相等于平时的课业负担,真正落实要求的学校只有10%左右。这说明学校对于减负的管理措施没落实到位,相当多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必要性,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活动日”十分受学生喜欢,但也反映出一些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如:快乐活动日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没有得到释放;活动课程的设置基本以我为主,没有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活动的空间狭窄,没有充分挖掘考虑社会资源;器材的添置、更新和保管不够及时;课程教学的管理、监督与考核有的比较松懈;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枯燥,不够灵活多样,缺少互动与激励机制等。
  二、切实提高快乐活动成效的思考
  1. 加强课程组织管理
  各校对快乐活动的开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在减负增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实质性的举措,它不是一场临时应对的救急,也不是一阵风似的一场运动,它是我国经过教育改革阵痛后的理性回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有效途径,因而,这项活动是必须长期坚持且不断完善的。
  各校必须建立一套高效、长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坚决而确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程设置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自主选择;快乐活动的内容要注重主题的序列化,年级之间体现梯度性;重视对教师教学环节的检查与考核,加强活动过程管理,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快乐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推进活动体制创新
  (1) 快乐活动与基础性课程的整合。快乐活动课程是学校探究性、拓展课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但不能完全割裂与基础性课程的有机整合与合理渗透。
  基础性课程需要一个让学生实践与体验的空间,而快乐活动又促进学生体验和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更好地去适应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两者是互为补充与融合的。但如何有效整合,则考量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既不能简单地把快乐活动作为基础性学习的菜园,使其成为学生肩上又一个新的课业负担,也不能把两者视为两块种植不同庄稼的实验田。
  (2) 快乐活动与有效激励的组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淡化消退。而在持续且不断变化的激励下,小学生能保持较长久的兴趣与激情。
  学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表彰激励的措施,以吸引学生更投入地参与,不断收获成功的体验与乐趣。如:开展“快乐的节日”主题征文活动;评选“篮球之星”、“小黄莺”、“小棋王”;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开展“体锻章”、“服务章”、“巧手章”系列争章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快乐活动日”学生成果展示活动等。
  (3) 快乐活动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结合。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愿望与爱好。在活动开展初期,由于受场地与师资的局限,我们往往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为使开设的项目相对平衡,我们只好搁置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力,造成许多学生参加了他原本不想参加的项目。倘若学生兴趣不在,快乐犹存?
  要积极扶持个别在某一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树立典型,以激励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这并不违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个体来说,“全面发展”只是相对的,而“个性发展”才是绝对的,我们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着想,就应该尊重学生,张扬其个性,展示其华彩的一面。快乐活动就是一个好的舞台。
  (4) 快乐活动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结合。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建设品牌特色文化,就更应好好珍惜快乐活动这个优良的载体与机遇。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需要广泛的学生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同。运用快乐活动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学校特色文化相关联的活动课程,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做大做实特色文化的根基,使特色文化成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如:学校创建科技特色,可以积极开设“科学小实验”、“科技制作”、“科技探究”、“科技与生活”等相关活动课程。   (5) 快乐活动与服务社会的融合。当期的快乐活动,很多学校都着眼于校园内的“快乐”,没有把“快乐”延伸到校外;都着眼于为活动而“活动”,没有把“活动”与“服务”有效融合。将学生活动局限于学校之内是短视的行为;停滞于“活动”的范畴,没有社会的体验、践行和服务,学生就没有了社会意识与服务观念,培养的技能又有何用。
  服务社会的渠道其实也丰富,如:“科技制作”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拿出去展示,宣传科技意识;“舞蹈”、“合唱”、“二胡”等艺术类活动,可以利用社区舞台举办广场演出;“低碳环保”,可以把学生的金点子制作成展板去宣传;“十字绣”、“插花”“书法”、“美术”等可以在社区现场制作,作品可以举办慈善义卖活动;“种植”小组学生可以参与小区花坛绿化的种植、养护,并记载观察日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让每个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服务、学会奉献。
  3. 重视师资能力的培养
  快乐活动的实施,对当前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学生快乐活动涉及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历史、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实施者,光懂得一些知识也无法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讨。
  当前的快乐活动课程,主要是依据各校师资的现状来组织实施,没有充分考虑与征求学生的兴趣与建议。但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趋势来着眼,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来开展快乐活动将是必然。因此,师资能力的培养,是摆在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除学校积极开展师资校本培训以外,主管部门要协调各方力量,如:科技艺术指导中心、心理辅导服务站、科普馆、农艺科技站、文化馆等社会力量,协同开展教师专项能力的培养,并在时间与资金上给予积极的扶持。
  4.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目前的快乐活动,范围基本局限于校园内,互动双方也仅限于教师与学生,校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尚没有实质性的有效展开,这必然会阻碍快乐活动的深入推进。如何充分挖掘社会可用资源,是今后快乐活动推进的研究课题。
  社会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师资短缺的现状。针对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聘请相关家长来担当体育、手工、种植、环保、科技、讲解等课外辅导员,聘请文化站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声乐、器乐的指导训练,既增强活动指导的新生力量,也激活了家长、学生、社区的参与热情,提高了活动的质量。
  社会资源可以有效拓宽快乐活动的空间。要充分发挥纪念馆、历史遗址、展览馆、科普站、农艺园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当地自有特点如气候、海滩、港口、机场、物产等开展自然学科探究;针对浦东地区沪剧、腰鼓、秧歌、婚嫁习俗、传统工艺等开展社会文化历史的探究等。
  “更新观念,优化师资”是快乐活动持续发展的保证,“内挖潜能,外拓空间”是快乐活动持续发展的基础,“家校并举,社会参与”是快乐活动能持续发展的支柱,让我们积极呵护这块学生的“快乐园地”,让它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是带有启蒙性质的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形成、科学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二期课改全面展开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反思实验教学却沉痛地发现仍然存在许多“忘本”的行为,如“机械实验”、“讲实验”、“背实验”等等,实验教学中重知识目标、轻技能目标,或者把技能、方法目标转化成有关技能、方法的知识目标,影响了学生能力
期刊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其次,看到问题能够马上想到应用那个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概念很多,老师讲的时候是懂的,但是看到题目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怎样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改进教学方法,
期刊
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脑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前,受到外伤、中毒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细胞受损,从而出现运动神经损伤的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其临床症状包括大脑或小脑受损引起的智力障碍、运动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等。  我校是一所招收脑瘫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必须摸索出一些适应脑瘫学生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选择和运用,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提出
期刊
南汇第四中学是2008年8月成立的一所初级中学,地处惠南镇中心城区。学校成立三年多来,教职工从19人年增加到了73人,学校走过了筹备之初的艰辛与困难,经历了各方面的磨合与适应,经受住了各类考试及大型活动的考验。学校遵循着“崇德尚智,始终如一”的校训,在不断的探索中负重前行,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思索学校发展的特色。因为我们深知有特色的学校才是有生命力的学校,才是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学校。  2
期刊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最负盛名的雕像,很多人都曾对她的美有过研究,究竟是什么魅力使维纳斯成为世界女性艺术美的典范?她到底美在哪里?焦点最后落在了那只断臂上,手臂残断,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留下的空白,成就了创造美的无限空间,当一个艺术形象由作者的酝酿创造与欣赏者的审美体验共同完成的时候,作品的艺术价值便得到完整的体现,于是,“残缺”便成了维纳斯永恒的魅力所在。  由此我们认识到:“残缺”或许是升华到更高
期刊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怕羞内向、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等,学生在英语课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活跃气氛,提高三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注重抓住三大课堂教学环节,即新知导入、新课展开、巩固拓展,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而又轻松地投
期刊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是日常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作业”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不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它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巩固与强化,更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对于教师,它可以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同时,作业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因此
期刊
朗读,即有声阅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传递情感,获得思想熏陶。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听觉分化功能差,语言发生晚,再加上识记缓慢、保
期刊
高三加试物理的学生常说“物理听听都懂,做做都不会”,为此教师常常希望在课上讲更多的例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希望通过布置更多的课后练习加强巩固复习的效果,总感到课时不够用,作业练习批改不完。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循环中都感觉身心疲惫。如此的现状要得以改变,提高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改变固有的复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平时在复习教学中最常用的复习模式是先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政治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做过几遍的题目,学生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这里固然有学生记忆遗忘规律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和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有一定的关联。  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说起来、动起来、学起来。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记忆持久性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忆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