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明珠人间宝,何故闲掷野藤中”——浅析徐渭艺术与青藤画派的形成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藤画派之名出自画派“创立者”徐渭的别号,长久以来被视为中国花鸟画艺术流派之一.徐渭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青藤画派”一词似乎现已约定俗成,但对其深究溯源又“名不见经传”.该文围绕徐渭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想背景及其“生前事”“身后名”,讨论徐渭艺术与青藤画派何以成为一派,旨在阐述此画派的形成并非“开创者”个人有意为之,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合力而成.
其他文献
为激发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谈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抗美援朝艺术作品展”不久前于湖北美术学院开幕.rn展览由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油画系“青马工程”培训班、青马学社承办.此次作品展汇集了湖北美术学院“青马工程”、青马学社学员代表精心创作的作品30余张,参与系部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版画等,展现了当代艺术青年的爱国赤诚,用视觉传达的方式再现了红色经典.
期刊
不久前,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画院、郑州美术馆联合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在郑州开幕.
期刊
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美术馆主办,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重庆市新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大展”不久前在重庆美术馆举行.
期刊
期刊
不久前,“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开幕.展览以“大奇至美”为主题,取自徐悲鸿一生秉持的“绘画虽是小技,但可以现至美,造大奇,非锲而不舍、勤奋苦学不易成功”艺术理念.展览将原作展出、史料文献、实景还原、科技互动、云上虚拟展览结合,甄选油画、素描、书法、国画代表作,共展出徐悲鸿22幅经典原作,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群奔》《群牛》,首次展出的油画作品《徐悲鸿自画像》《廖静文画像》,以及他在重庆创作的《巴之贫妇图》《国殇》等作品,再现了徐悲鸿在重庆磐溪时期的创作和生活点滴,以及一代巨匠
期刊
期刊
唐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阶段.唐朝以后,便有唐人诗意画产生.现在,唐人诗意画已成为一种固定的国画题材.唐人诗意与绘画联系密切,近代美术巨匠徐悲鸿曾提到,要想研究中国画,就需要了解中国的诗词歌赋等.中国传统绘画与之息息相关、不可分割[1].在中国近代以来的绘画创作发展过程中,近代画家从唐人诗意画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诗词和绘画艺术的理解不断深入.
美国分析美学家阿瑟?丹托在20世纪提出了著名的艺术界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怎样界定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不再通过其审美特性进行判定,证明艺术品的身份需要经过阐释、命名与识别三个程序.这种艺术界定的方式反映了当代艺术呈现出语境化的倾向.人们应当意识到,艺术的语境化倾向不仅剥夺了普通受众界定艺术的话语权,而且割裂了艺术与直观感性审美间的联系.
《中山图》画如其名,长卷从右至左皆是连绵的山丘,没有溪流瀑布、亭台舟子、山涧小径,也没有意象证明画中的季节或天气,更没有“通山川之气”的云雾暗示气象的变化.《中山图》给人坐道入定般的沉寂宁静.元代绘画四时之景皆备,该文探究《中山图》隐藏的时间信息,从画跋、习俗、图像对比等方面确定画中时节,分析《中山图》与吴镇其他作品的区别,探寻时间在元代绘画中的意义.
鲁道夫?阿恩海姆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上的视知觉理论认为,艺术活动不是受神指示的秘密活动,它与人的生活相关,是一种生活的工具.被布雷东称为“最富于超现实特征”的米罗成熟创作时期的作品《我的褐色女郎的身体……》[1],被后人看作米罗自觉地解放潜意识的产物,是无意识思想的集中体现.为探索这幅作品背后的客观因素、现实概念和画家的原始本能,该文基于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解读画作图像的构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