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路线指南(T204)

来源 :地质力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an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西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自8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对有关冰川现象提出了异议,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有关现象可用冰缘气候下的雪蚀作用和寒冻泥石流作用给予解释.本路线介绍了可判识北京西山是否发育第四纪冰川关键的模式口冰溜面、管坨岭冰碛层、太平庄冰碛层、鲁家滩冰水沉积和大富庄冰碛层等五处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古冰川宏观和微观特征.
其他文献
沙与尘虽然都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产物,但在风力作用下,习性截然不同。拜格诺用严格的物理实验证明,尘粒能随风远走高飞,而沙粒却只能在地面附近跳跃前进。从北方侵袭华北平原的所谓
变形带力学性质的鉴定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先行基础步骤.近来出现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可用以定量表征变形带的力学性质.天然变形带通常是一般剪切作用的产物,是纯剪切(共轴缩
本文简要介绍了山丹地应力监测台站的概况,用多种方法对该台站安装的TYB-2000A体应变仪在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记录的174次MS4.0~MS8.6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其中汶川地
本文对李四光先生的地震预报思想做了较全面的阐述,强调了李四光提出走自己的路,开展地应力观测研究与活动构造体系调查的重要意义。结合40年来地震预报有关工作的实践经验,阐明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对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和方法做出新的补充。在继续开展地震预报实践和总结的同时,要加强地震发生机制的研究,并对如何开展这项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汶川"5.12"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对周围地区断层活动性的影响和余震发展方向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根据汶川地震同震静态位移我们计算了周围地区一些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并据此评价了震后周围地区断层和地震的活动性。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包括北川、青川、宁强等地,为库仑应力增强区,有利于地震的发生。较大的余震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强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鲜水河断裂带主要为
主要对我国昆仑山-秦岭以南的东西部气温的差异问题进行简要讨论。比较气象台站实测气温和换算至海面后的温度,明显反映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地貌阶块的海面气温自西向东逐级降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坳陷。柴达木盆地构造成因的研究,可以揭示青藏高原形成机制和生长历史。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地震勘探剖面,得到如下认识:柴达木盆地一级构
大别山是中国东部中朝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具有薄皮构造的性质。组成两个碰撞大陆之间的滑脱(冲断剪切)带的岩石就是碰撞混杂岩组合。大别山由于剥露较深
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发育了延伸大于300km、东西走向的拉配泉断裂,为南倾的正断层,局部倾角可以低至30°以下。断层中段表现为30~50m厚的韧性剪切带,发育有较好的糜
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广泛发现了假玄武玻璃出露点,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沿NE-SW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糜棱质条带.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