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无一失再动手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mi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葩说》讨论过一个辩题:没钱时可不可以要孩子?这个题目,几十年前不会有讨论的空间:大家都没钱,大家都要孩子。今天讨论这个题目,说明时代进步了,有了选择权:可以要,可以不要,也可以过几年再要。但是选择权也带来了新的焦虑:有没有科学、理性的选法?万一选得不好,将来后悔怎么办?
  其实,如果真有科学、理性的选法,那我们等于仍然没有选择权。我们无非是在做考试时的选择题——看似有多个选项,其实只有惟一的标准答案。很多人把“选择”当成了做选择题,这是应试教育的遗毒。我中午是吃庆丰包子还是麦当劳?我是30岁要孩子还是40岁结婚?这些选择明明都可以,不存在标准,或者更“正确”的答案。
  
  常常有人问我:如何判断另一半是不是我最佳的结婚对象?万一结婚以后遇到更“正确”的人该怎么办?还会举出结婚生子多年,渐渐发现不合适的例子,徒呼奈何。甚至有人做了数学建模:假设人一生可以处100个对象,然而拒绝了一个就不能回头,请问要如何确保他最后选择的那一个是其中最优秀的?——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得出最大概率的选法是这样的:先拒绝掉前面大约37个(用自然对数作为分母),但记住这些人之中最优秀的一个;之后的63个对象,一旦有超过这个的,就毫不犹豫地选他(她),如果始终没遇到就只好选择第100个——这是数学给出的结论。遵照这样的算法,也只能保证做出最优选择的概率最大(大约40%),仍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结果。
  但有谁真会按照这样的算法来选择对象么?不会。大部分人做决定的时候,说的都是:“差不多得了。”如果一定要用理性推理出最优,只怕这辈子什么也干不成。
  “万一后悔怎么办?”“怎么知道这个选择是最好的?”“有没有可能孩子生出来以后跟我受罪?”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统一是:“什么都可能发生。”想通过理性来“预防”负面的结果,达到万无一失的目的,不必费心,糟糕的概率总是无法根除。
  “但那要怎么办呢?”——不怎么办,人生就是这样。
  有一种心理疾病叫焦虑障碍。患者会担心一些可能性:飞机失事怎么办?得病怎么办?发生意外怎么办?被人看不起怎么办?……不能说这些担心全无必要,但这些担心妨碍了正常生活,以至于不敢坐飞机、不敢出门、不敢跟人讲话,就是得不偿失。正常人上飞机的同时,都要承认,这趟旅程存在着极其微小的风险,是我们再怎么提前算好一切也无法消除的。我们愿意承担这种风险,是因为这种交通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便利。
  不可能只要便利,却拒绝风险。对万无一失的追求,会成为生活的绊脚石。
  人生大事更是如此。有选择权是好事,但把选择权变成“必须做出最优选择”的压力,就是过犹不及。大多数人生大事,用脑子想都是没有结论的,只有做了才会清楚。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来自南方,吃惯米饭;我老婆来自北方,吃惯面食。这意味着我们只要一起吃饭,就不能兼顾两个人的口味。我们是否要先解决这个矛盾,才能结婚?——但我们想都没想,就结婚了。处到现在,算是可以得出结论:这不是问题,我俩可以接受这样的差异。如果不结婚试一试,就永远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来。
  试过了,当然也有可能不行。这时候就会造成代价。人生大事,代价说不定相当惨痛,追悔莫及。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很多事无法保证万无一失,但还要做,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常态。现代人总盼望摆脱这一常态,彻底避免风险,其实是害怕承担代价。然而时不时地,我们会发现风险仍旧难以避免。如果不能够承认这一点,就只好归因于自己思考不够,需要更理智的算法。所以一些人的理性越来越强大,做决定却越来越束手缚脚。
其他文献
倒钩出没, 请注意    被抢劫了?    2009年10月11日,18岁的孙中界从河南柘城老家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来到上海,“来的前一天刚在家里干完农活”。  他的目的地,是上海庞源建筑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在那里,哥哥孙中记为他谋取了一份司机的工作。  14日傍晚,上班第二天的孙中界送完工友,把车开到附近的鲁汇加油站加油,接到公司电话,要去附近的航头镇接人。  当时大约7点多钟。孙中界的车由西向
从长远来看,黄金坪岛这样的经济合作项目对中朝双方是不是好事、对东北亚局势的稳定是不是好事,都值得去思考    朝鲜,这个“隐士之国”,它的一举一动总能引发世人为的关注。而作为山水相连的邻国,朝鲜的所作所为不仅牵动我们的神经,更影响到中国的利益。  今年5月下旬,金正日低调访问中国。这是他在一年之内第三次访华,频率之高让各国媒体惊叹不已。访华期间,他同样用“惊叹不已”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并
流感和巨人之死  1920年,慕尼黑的春天来得格外地迟。至5月下旬,天气依然阴冷,经常下着小雨。马克斯·韦伯开始咽喉沙哑,症状持续了三天,似乎有所缓解,他又开始和一位女性朋友坐在花园里闲聊。第二天早上,他开始发高烧。医生的诊断结果是支气管炎,认为是他讲课过度劳累造成的。  自1918年春,第一次世界大战已到后期,一场被后来的历史学家命名为“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病在军营以及往来于欧洲大陆和美洲的船只
中国公众90%的捐款都到了地方,成为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    近日,网络红人“郭美美”频频在微博炫耀其奢华生活,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到了风口浪尖。郭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其财富来源是否与红十字会有关招来众多猜测。无独有偶,6月27日,审计署发表声明,称中国红十字会多笔资金存在问题。对此,舆论再次哗然。红十字会为何频频发生信任危机事件?红十字会的捐款流向何处?公民捐款去向是否应该透明化?本刊采访了北京
2006年年初,谁也无法想象中国的股市在一年之间发生的巨变。  当时,决策层与投资者心如油煎,探讨的是股改能否解决中国信用黑洞,挽救濒于崩溃的股市。2006年年初多数投资机构对上证综指全年股指点位最大胆的预测在1700点左右。现实是,2006年年底上证综指蹿升到令人眩晕的2847点,130%的上证综指涨幅位居全球第一。于是,关于2007年的预测也就气势不凡,一些机构看到了5000点以上。    历
请你通过独立思考,为以下两幅画命名(或配诗、配文),要求简明、贴切、深刻、幽默。好作品将在第7期刊登。一旦选中,将有小礼物相赠。
今天的中国,不孕不育科几乎人满为患。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冻卵等各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越来越常见,在其背后,费用、隐私、歧视,种种问题笼罩着不孕的人群如愿  2011年,我搬了一次家,工作和生活渐入正轨,想要个孩子了。那一年起,我才开始了解到某个圈子里的流行语——“30岁前不想要,30岁后要不到。”那一年,我29岁。  我拿到了上海市卫计委2014年12月公布的一组数据,关于2012年上海辅助生殖技术
做了一年的清华学生,马驰(化名)选择退学,到大洋彼岸的宾夕法尼亚报到。  “出国留学的想法很早便有了。”小时候在重庆合川的县城长大,让他去美国过更好的生活成为父母的愿望。初中他去市里读了外国语学校,3年里,除了学校的加强版英语教学,他自学了4册《新概念》,还把第二第三册的课文全背下来了。“我后来再也没有那么努力过,”马驰笑说。  初中时,他发现自己痴迷数学。听说重庆一中那年的数学竞赛考得不错,便去
图/郑萍萍  1949年2月,在海浪颠簸中难以安眠的王芸生面色蜡黄。  在这趟中共为他安排的从香港北上解放区的旅途中,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天津《大公报》宣布更名,揭旗造反;接着,中共对《大公报》的态度再次“升级”,政治定性其为“彻头彻脑的一张反动报纸”。  生性敏感而自傲的王芸生沮丧,愤愤不平,甚至一度“准备结束生命”。然而,抵达北平二十多天后,这位《大公报》总编辑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逆转,
她研究社会运动,本人参与运动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8岁。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之间比较群众运动的成因:人们为什么会以及怎样集合在一起,通过什么样的口号或歌谣表达诉求,与政府之间又形成怎样的张力    跟许多年逾古稀的同事相比,裴宜理在哈佛算得上年轻教授。她先后出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燕京学社社长是毫无争议的事情,除了她怡人的性情,学术水平也有目共睹。她的中文是1960年代在台湾学的,从文言文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