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档案灾难备份工作比较研究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文化财富,确保档案信息的齐全完整,是档案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内在要求。档案灾难备份工作作为确保档案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十分重要和有必要的。通过对中美档案灾难备份理论与实践的对比研究,分析我国目前档案灾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档案灾难备份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档案;灾难备份;异地备份
  Abstract:Archive is the valuable wealth of our country and society. Ensuring the complete integrity of the archival information is the basic security and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the archival work. As an effective wa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archives, archival backup for disaster recovery work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his article contrast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archival backup for disaster recovery. And 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present archival backup for disaster recovery work. It uses the related America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ies’ archival backup for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Keywords:Archive; Backup for disaster recovery; Offsite backup
  灾难备份,就是“为了灾难恢复而对数据、数据处理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进行备份的过程”。[1]具体来说,档案灾难备份,是指当突然发生对档案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灾难时,档案部门具备的及时转移档案信息载体和启动档案信息备份系统的功能。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文化财富,确保档案信息的齐全完整,是档案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内在要求。档案灾难备份工作作为确保档案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十分重要和有必要的。但就目前来说,我国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对档案的损毁已成为档案机构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国档案学界一直在努力,有致力于介绍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方法的,也有着眼于我国目前具体的档案灾备工作的改良上的,但理论研究的如火如荼并没有带来档案灾备实践的新面貌。因此,本文试图从中美档案灾难备份理论与实践的对比研究中思考我国的档案灾备工作,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1 中美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的发展进程
  1.1 美国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的发展进程。美国的灾难备份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步,其历史性的标志是197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由SunGard公司建立的商业性灾备中心。在这以后的10年中,美国的灾备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拥有了超过100家的灾难备份服务商。1989年至1999年,灾备服务商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和重组后,剩下了31家灾备服务商,其业务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目前为止,美国拥有不足10家的大型灾备服务商,他们主要对外提供备份数据中心服务、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规划咨询、OEM保险服务、快速运达服务等。由于美国的灾备市场已日趋成熟,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外采用灾备外包服务的比例达到了71%。[2]目前来说,美国的很多档案馆都拥有自己的灾备中心,不过,考虑到文件增长给灾备中心带来的压力,以及降低成本的需要,他们会选择将最关键的文件自己灾备,而把不太关键的数据托管给文件中心或者商业性的灾备中心。另外,很多美国档案馆都会到保险公司投保,以减轻灾难给档案带来的损失,如,美国Presbyterian学院档案馆就向Traverlers保险公司购买了火灾和意外险。[3]另外,为了防止突发性灾难给政府、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美国的许多行业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措施来规范行业的灾难备份工作。如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规定银行对灾难恢复计划进行测试、维护和演习;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对信息安全、备份及恢复计划等进行了规定。针对档案行业,美国各地方政府制定了重要文件异地存储标准或指南,如,纽约地方政府非现行文件异地存储指南;密西西比档案与历史部异地存储标准等。[4]各州档案馆也相应地制定了本馆的灾难恢复计划等,如,佛罗里达州图书馆与档案馆于2008年制定的《公共文件、档案馆和图书馆灾害恢复指导》;乔治亚州档案馆于2005年制定的《灾难预防计划》;明尼苏达州档案馆于2003年制定的《灾难预防计划》;Presbyterian学院于2007年制定的《档案馆灾难预防计划》等。
  1.2 中国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的发展进程
  1.2.1 中国档案灾备工作的政策依据。我国对信息系统灾备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视,并在多项政策规范中予以体现。200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出通知,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指出,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灾备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提倡资源共享、互为备份,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灾难备份设施建设和提供技术服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2004年9月,国务院信息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抵御灾难打击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5]   2005年4月,国务院信息工作办公室发布了《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指南》,明确了灾难恢复工作的流程、灾备中心的等级划分等内容。2007年11月,灾备行业目前唯一的一部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20988-2007)正式颁布,该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基本要求,并对灾难备份、灾难恢复相关术语进行了界定和规范,明确了灾难恢复、灾备中心的等级等,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灾备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6]2008年3月,我国正式成立“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专门进行灾备技术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7]
  以上这些文件,都为我国档案的灾难备份工作提供了全局的政策导向与支撑,但是,我国目前仍未出台任何有关档案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和备份的专门政策法规。
  1.2.2 中国档案灾备工作的实践演变。档案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它既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工作生活的查考凭证,但是档案往往具有孤本性,一旦遭到损毁,就难以恢复。因此,档案的备份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档案的备份工作,但是对档案的灾难备份研究是从2000年左右才开始的,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才成为我国档案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近些年,我国的灾备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调查显示,中国灾难备份市场将在 2008 年至 2013 年保持 20.7%的年复合增长率。[8]银行、政府、保险、能源等是灾备市场的主要需求行业,人民银行、工商银行、海关系统等灾备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内首家灾难恢复服务商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于2000年正式成立。这些都为档案的灾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与指导。
  目前来说,国内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主要有自建、共建和外包三种方式。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其保密性和原始性要求采用自建模式,但是,档案部门往往由于经费拮据,无法完成自建,而外包模式又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共建模式成为建设档案灾难备份系统的最好选择。[9]国家档案局早在2008年就指出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建立异地备份库,对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确保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目前,我国各地档案部门已高度重视,相继建立了备份中心,认真做好了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异地、异质备份。截止到2010年3月,全国副省市级以上国家档案馆异地备份结对工作已基本完成,47家档案馆全部结为对子,互为对方异地备份,馆际互备工作已全面启动。[10]
  2 中美档案灾难备份工作比较
  通过比较我国和美国在档案灾难备份方面的异同,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国档案灾备较美国起步晚、水平低。美国的灾难备份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而我国的灾备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因此,整体来说,我国灾备工作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偏低,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但是我国灾备建设速度很快,局部水平较高,比如,金融信息系统领域等重点行业的建设水平相对来讲普遍较高。而相对于档案行业来说,档案灾备工作才刚刚起步,档案信息系统领域还没有建立基本的灾难备份系统,只实现了局部范围内的灾备实践,档案部门抗灾、容灾及灾难恢复能力仍然较差。美国则依靠文件中心的发展成立了商业性文件中心,并联同灾难备份服务商为档案部门提供专业的有偿的灾备服务,具备了充足的防灾和抗灾能力。
  2.2 中国档案灾备制度建设滞后于美国。目前来说,我国的档案灾难备份体系基础薄弱,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标准来规范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工作,但是并没有及时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标准来指导档案灾难备份工作。档案灾备仍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存在盲目建设和发展的倾向。而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学会不仅发布了多项信息技术系统的应急指南,各州地方政府也基本上都制定了本区的重要文件异地存储标准或指南,各州档案馆也有制定自己的灾难恢复计划。
  2.3 中国档案灾备模式以自建为主,美国档案灾备模式以外包为主。据中国权威研究咨询机构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06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国内灾难备份系统的自建比例高达91.7%。受传统理念、特色馆藏、数据保密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档案部门在灾难备份时往往只进行馆内异库或异质保存,基本上属于自建模式。而档案灾难备份的这种自建模式,一方面成本过高,浪费资源,另一方面,馆内异库或异质保存根本无法完全保证档案的安全,一旦发生重大灾难,后果将不堪设想。美国档案灾难备份多采用外包模式,包括灾备服务的整体外包、租用第三方灾难备份设施、应急支援等多种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够得到专业的服务。有数据显示,国外采用灾难备份外包服务的比例达到了71%。[11]
  2.4 中国档案灾备技术落后于美国。目前来说,我国对于档案灾备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研究力量十分分散。档案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技术多采用档案信息拷贝备份、磁盘阵列方式备份、双机热备份等备份技术。而这些备份技术对于平时一些局部范围内小的灾难有防御作用,但由于它们本身的局限性,一旦遇到类似汶川大地震等突发性的大灾难,档案灾备系统是根本不具备容灾能力的。美国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目前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心灾备技术和管理体系,这些技术能使档案信息系统在第一时间恢复运转。
  总之,由于认识不足和经费紧张的原因,我国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相比美国来说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如,灾备系统建设滞后、灾备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灾备技术落后,等等。因此,加快档案灾难备份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3 完善我国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中美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的分析和比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我国的档案灾难备份工作。
  3.1 建立档案灾难备份管理体制。近些年,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灾害给档案信息带来的损毁。而建立一个高效、专业、制度化的档案防灾备灾体系不失为应对灾害发生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在中央成立一个负责全国灾备管理的指挥协调中心,并将档案灾难备份纳入其工作范围之中。国家档案局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档案灾备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层级式的档案灾难备份指挥系统,先由国家档案局负责制定档案灾难备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再由各省市的档案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落实。另外,加强不同档案机构和部门之间档案灾备管理的横向协同合作,避免因官僚体系的存在,使得决定时有太多人参与,导致决策速度缓慢,应对灾难反应迟钝。[12]   3.2 完善档案灾难备份制度建设。国家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和国家档案局要细化档案灾难备份制度,增强档案部门抵御和抗击灾难的能力,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根据当前实际状况,建立健全馆际互为备份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互结备份对子,互为对方提供异地备份库。各级档案馆要制订本馆档案异地备份的具体方案,就备份方式、备份技术、备份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互为备份的馆际之间要充分沟通协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好档案备份的交接工作,并要充分认识到数据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以确保档案实体及信息的安全。另外,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灾难备份的审查制度和惩戒措施,定期对档案部门的灾难备份工作进行审查,督促档案机构严格按照规定加强灾难备份体系的建设,确保灾备系统的有效性,而对于那些不按照规定进行灾备的档案部门,要进行严厉的惩罚。
  3.3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灾备培训。首先,档案工作人员只有真正认识到了档案灾备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灾备意识,平时多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档案灾备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各档案机构应把自己本部门的灾难备份计划和应急措施编制成一本小手册,保证人手一本。在手册里,详细地备注灾难备份过程中的责任归属、接口关系、应急操作规范和流程以及一些灾备小常识。再次,要积极培养专门的档案灾备人才,有条件的档案部门可以选派档案工作人员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档案灾备理念和技术,条件较差的档案部门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灾备专业人士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灾备培训和指导。最后,要经常性开展档案灾难备份演习,使每个档案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己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责任分工。
  3.4 采取多种模式推进档案灾难备份体系的建设。其一,由国家档案局牵头成立档案灾难备份中心,按照会员制管理方式,入会档案机构缴纳会费并享受专业的灾难备份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又有利于统一灾备标准,提高灾难恢复能力,特别是可为地方各级档案机构提供成本较低但优质高效的灾难备份服务。其二,国家档案局协调已建立灾难备份中心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为档案机构提供灾难备份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多方共赢。其三,采用外包模式,由专业灾难备份服务商为档案部门提供灾难备份与恢复服务。
  通过中美档案灾难备份工作的比较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档案灾难备份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加强档案灾难备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势在必行。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档案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的优势,自上而下地开展档案的灾难备份工作,力争早日建成科学化、系统化、完整化的档案灾难备份体系。
  参考文献:
  [1][6] 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Expotao Born.W. 国际灾备行业发展状况[2006-01-11]. http://blog.niwota.com/space/6349441.
  [3]杨安莲.国外档案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意义[J].档案学通讯,2009(1):71~74.
  [4]李琦.国内外档案信息灾难备份研究现状分析[J].城建档案,2011(5):23~25.
  [5]熊四皓.灾难恢复的政策与工作[J].信息网络安全,2006(2):3~4.
  [7]姚文斌,伍淳华. 中国灾备标准和产业发展现状[J].中兴通讯技术,2010(5):1~4.
  [8] 潘乐天.我国灾难备份软件服务去年增长 29.9% [N].上海证券报,2009-02-12(B05).
  [9]黄南凤.关于档案馆灾备中心建设模式的思考[J].档案管理.2008,(2).
  [10]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0(6):12~18.
  [11]沈韶恂. 调查显示:灾难备份系统自建比例高达91.7% [2006-10-13]. http://www.ccw.com.cn/cso/htm2006/20061013_215660.htm.
  [12]冯迪凡. 解剖美国灾害应急管理机制[2008-07-07].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707/03165060697.shtml.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 来稿日期:2012-01-09)
其他文献
《档案界》论坛是档案界重要的网络社区。文章分析了《档案界》论坛的专业性,实时互动性,广泛参与性等特点,以及在档案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文化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指
不能不:复员、退伍军人档案是在部队形成的,由于各种原因,有个别退伍军人在退伍时,把在部队生病、伤残等的原件取出来自己保管了。现在,要向民政部门申请补助等,来档案馆查就没这方
“保安和医院挂号的人和票贩子里应外合,一个300元的号,他能要4500元。”“保安不安排排队,票贩子安排我们排队,都干保安了,把他们人全排前边去,我们是啥呀?”
现阶段,随着我国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控制的关键,其又是由各类电气设备组成。因 此,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会直接影响涉及系统环境的安全可靠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这便是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理念。
昆明地铁6号线盾构工程,要穿越老旧房屋区域,是6号线建设要解决的重大风险管理课题,经过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老旧房屋状况的详细调查分析,采用监测信息化应用管
2006年11月16日上午,许昌市档案局四楼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由许昌市档案局、各县(市、区)档案局和部分基层档案员参加的对办好《档案管理》建言献策座谈会在市档案
为了保证路桥施工的质量,首先在施工期间需加强技术、质量管控,尤其是路桥建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加强对于施工技术质量的全面控制,及时进行技术分析,保证路桥工程施
近几年,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迅速,输电线路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机在电力行业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也相继发文大力发展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作为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水平会直接影响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基于此,对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阐述,进而分析该项技术在桥梁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