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名扬千古的《苏武传》里,常惠似乎是个不起眼的陪衬人物。他是临时招募的人员,明确的身份是“假吏”,即“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可能是苏武看中他,向朝廷奏报,临时任命的。果真如此,那么常惠之能够19年不改初心,最终促成苏武一行九人归国,除了他坚贞的品质和忠于祖国的情怀,可能“土为知己者死”的心理也是重要原因。
常惠确实是块好钢,但他也还要经历六丁神火的熬炼。苏武受虞常一案牵连,自杀守节,本已气绝,经过抢救,半日方恢复呼吸。常惠等汉朝使者哭着把苏武抬回使营。此时,张胜被捕,苏武重伤,“三把手”的常惠成了被匈奴控制的使者团的实际负责人。常惠当初应募,未必志向高远,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家境贫寒,想寻找个人出路。史书载有常惠“少时家贫,自奋应募”。可能常惠本以为大汉强盛,汉匈双方和好,出使自然顺风顺水,谁料半路生出大乱子!此时常惠之哭,大概百感交集,为苏武气节感动,为苏武生命担忧,为虞常、张胜生气,也少不了为自己而伤心。梦醒了,一片狼藉,残局如何收拾?他多么无奈,多么无助!
软骨頭的张胜投降了,硬骨头的苏武被秘密关押在大窖中,又被流放到北海放羊。苏武吞毡饮雪,北海牧羊,掘食野鼠,收食草籽,不忘汉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19年书写的传奇,从此流芳千古。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常惠如何生活,《苏武传》里只有模糊的几笔。一是“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一是说有人看守,“常惠请其守者与俱”,看来或是被关押,或是成了奴隶;一是说除去已投降及去世的,最后跟随苏武归还大汉的一共九人,而当初出使团有百余人。由此模糊的文字也可看出,常惠所吃的苦所遭的罪,他的毅力与忠心,丝毫不亚于苏武。
常惠也是大英雄,不仅因为他有苏武一样的气节、忠心、意志,也因为他在残酷的环境中,在六丁神火的熬炼中,由稚嫩无助成长为成熟练达、见多识广、明谋善断、在复杂的人事中能游刃有余的智者。比如常惠凭借处世智慧与能力,救回苏武。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与汉和亲。大汉向匈奴再次讨还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和他一起悄悄去见汉使,详细述说苏武及其他成员十几年的实况。末了,他教汉使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按照常惠所教的话责备单于,索讨苏武。单于听了,呆呆地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以为这是天意,半晌才对汉使怀有歉意地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从这些文字判断,看守常惠的人并非监视者而是效劳者,因为如果是监视,常惠不可能有机会详细述说。常惠能够征服一个看守,而他能凭借的唯有他的智慧与人格。鸿雁传书是千年前匈奴等游牧民族常常采用的通信方式,常惠是有心人,在19年的磨难中,已经对匈奴的生活习俗了如指掌,所以才能想出“汉天子射鸿雁得传书”的妙计,从而制服单于。这一场胜利,相对于他以后多次出使西域,解决复杂的人事、民族矛盾,频频告捷,只是小试牛刀,可也多么关键,多么了不起!
常惠单凭苏武传里这简略的几笔,就能与苏武比肩而立,成为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大英雄。而常惠经历六丁神火十九年的熬炼,已经成为可以大展身手的帅才。荣耀归汉,是苏武职业生涯的顶点,却不过是常惠英雄人生的又一起点。其实《汉书》为常惠另立有传。《汉书·卷七十》记载,常惠后来多次出使、出兵西域,击败、征服长期控制西域的匈奴,并团结乌孙、莎车、疏勒,打败龟兹,使丝绸之路进一步畅通,也使西汉政府得以在边防重镇乌垒(今轮台东)设西域都护府,促成了匈奴、龟兹与汉政府的友谊。可以说,常惠上承张骞,下启班超,在丝路发展、民族和睦方面,又可与“班张”比肩。
常惠确实是块好钢,但他也还要经历六丁神火的熬炼。苏武受虞常一案牵连,自杀守节,本已气绝,经过抢救,半日方恢复呼吸。常惠等汉朝使者哭着把苏武抬回使营。此时,张胜被捕,苏武重伤,“三把手”的常惠成了被匈奴控制的使者团的实际负责人。常惠当初应募,未必志向高远,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家境贫寒,想寻找个人出路。史书载有常惠“少时家贫,自奋应募”。可能常惠本以为大汉强盛,汉匈双方和好,出使自然顺风顺水,谁料半路生出大乱子!此时常惠之哭,大概百感交集,为苏武气节感动,为苏武生命担忧,为虞常、张胜生气,也少不了为自己而伤心。梦醒了,一片狼藉,残局如何收拾?他多么无奈,多么无助!
软骨頭的张胜投降了,硬骨头的苏武被秘密关押在大窖中,又被流放到北海放羊。苏武吞毡饮雪,北海牧羊,掘食野鼠,收食草籽,不忘汉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19年书写的传奇,从此流芳千古。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常惠如何生活,《苏武传》里只有模糊的几笔。一是“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一是说有人看守,“常惠请其守者与俱”,看来或是被关押,或是成了奴隶;一是说除去已投降及去世的,最后跟随苏武归还大汉的一共九人,而当初出使团有百余人。由此模糊的文字也可看出,常惠所吃的苦所遭的罪,他的毅力与忠心,丝毫不亚于苏武。
常惠也是大英雄,不仅因为他有苏武一样的气节、忠心、意志,也因为他在残酷的环境中,在六丁神火的熬炼中,由稚嫩无助成长为成熟练达、见多识广、明谋善断、在复杂的人事中能游刃有余的智者。比如常惠凭借处世智慧与能力,救回苏武。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与汉和亲。大汉向匈奴再次讨还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和他一起悄悄去见汉使,详细述说苏武及其他成员十几年的实况。末了,他教汉使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按照常惠所教的话责备单于,索讨苏武。单于听了,呆呆地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以为这是天意,半晌才对汉使怀有歉意地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从这些文字判断,看守常惠的人并非监视者而是效劳者,因为如果是监视,常惠不可能有机会详细述说。常惠能够征服一个看守,而他能凭借的唯有他的智慧与人格。鸿雁传书是千年前匈奴等游牧民族常常采用的通信方式,常惠是有心人,在19年的磨难中,已经对匈奴的生活习俗了如指掌,所以才能想出“汉天子射鸿雁得传书”的妙计,从而制服单于。这一场胜利,相对于他以后多次出使西域,解决复杂的人事、民族矛盾,频频告捷,只是小试牛刀,可也多么关键,多么了不起!
常惠单凭苏武传里这简略的几笔,就能与苏武比肩而立,成为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大英雄。而常惠经历六丁神火十九年的熬炼,已经成为可以大展身手的帅才。荣耀归汉,是苏武职业生涯的顶点,却不过是常惠英雄人生的又一起点。其实《汉书》为常惠另立有传。《汉书·卷七十》记载,常惠后来多次出使、出兵西域,击败、征服长期控制西域的匈奴,并团结乌孙、莎车、疏勒,打败龟兹,使丝绸之路进一步畅通,也使西汉政府得以在边防重镇乌垒(今轮台东)设西域都护府,促成了匈奴、龟兹与汉政府的友谊。可以说,常惠上承张骞,下启班超,在丝路发展、民族和睦方面,又可与“班张”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