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采莲在《荷塘月色》中的作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中学语文的经典课文。作者在七、八两段描绘了古老而又浪漫的江南采莲图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学习和欣赏《荷塘月色》时,对这部分内容缺乏详细的分析,对其在全文中的作用更是缺乏整体的把握,影响了对全文的感悟。下面试作简析。
  课文写到:“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并引用梁元帝《采莲赋》里的话“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和《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来渲染当时嬉游的光景:衣着艳丽、唱着艳歌的少年男女,荡舟心许,兼传羽杯,迁延顾步,浅笑敛裾,低头弄莲子,尽情嬉游。“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可见当时采莲的热闹、有趣、风流浪漫。
  已经有研究指出,“采莲不是为了真的采莲,采莲也不止是少女表现自己的美貌和众人去看少女的美貌……采莲是为了爱情,为了性爱……采莲是一种文化仪式,一种爱情风俗”(杨朴《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文学评论》2004年2期)。此情此景自然引人遐想,逗人情思,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接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与遗憾之情,“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他又“到底惦着江南”什么呢?不就是那幅已经过去,相当遥远,无法再见的采莲图吗?!“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不是在比较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吗?“这儿的莲花”指的就是荷塘月色中的荷花,“一些流水的影子”指的就是采莲图中的流水。这是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时“忽然想起”的,是作者的自由联想和梦想,是作者感情的自然升华。
  作者在欣赏“无边的荷香月色”时为什么会忽然想起江南采莲呢?杨朴先生认为“那荷花是一种美人的象征。因而,在朱自清的潜意识中荷花也就是美人爱欲的象征”。“这个以荷花象征出的美人由于是幻梦中的美人,因而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正因如此,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我们认为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是为了表达他的一种追求——对自由的追求。因为正是在这片天地里,作者感到了自由,忘记了忧愁和白天的“不宁静”,“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这种自由和独处,是与现实政治的、伦理的不自由相对的,不是“精神的避难”,而是一种理想和对现实不自由的超脱,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孙绍振语 《名作欣赏》2003年8期),是作者具有的被毛泽东高度称赞的民族气节的精神源泉。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一身重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接济粮”的行为。所以虽然描写江南采莲的内容最少,却是课文的核心和灵魂。它就像明灯,照亮了全篇,不仅使小路和杨柳的幽暗有了亮色,也使荷塘和月色的朦胧变淡了、宁静变活了。这不也是我们每每读之,都深深地为之感动、陶醉之处吗?这才是《荷塘月色》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是本文的人文精神所在。
其他文献
一、把握作文运思规律    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运思过程是什么样的呢?心理学认为,根据思维过程中指向性的不同,可将人的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扩散思维。所谓集中思维,是指思考中有关问题的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所谓扩散思维,是和集中思维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思考中有关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正】 心理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必需贯彻启发性原则,这是由学生认识的能动性决定的。启发性教学就在于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性教学原则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并
通过生物测定和温室防病试验,对分离自江苏省南京、淮阴和上海三地30份土样的344株放线菌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了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高生物活性的链霉菌菌株LH121.其培养滤液
从古至今,文学中的爱情题材经久不衰,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不计其数的爱情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悲剧与喜剧。汉末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元代杂剧《西厢记》便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一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一首长篇纪实性叙事诗。它描写了一对青年夫妇——焦仲卿和刘兰芝牺牲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之下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
写文章不一定总要端起架子/表情达意不一定“字正腔圆”/我的内心不一定绝对隐私/我的生活不一定一片暗淡/议论文不一定总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记叙文不一定都是做好事、讲奉
【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70年,已先后制定了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且各有其具体的背景和内容。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不仅会加深我们对各条基本路线的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左拉曾这样高度评价他的作品:“每一篇
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第六专题有一篇钱钟书的散文《论快乐》。这篇课文语言的哲理性很强。思维也很开阔,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备课时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最后我把
【正】 在长期的文化研究中,人们对“境界”问题谈论颇多,尤其在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领域,更为人们所关注。“境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究竟属于哪一领域的范畴?其实质是什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18世纪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成名作,毋庸置疑,是它使歌德,同时也使德国文学走向了世界。它自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以其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曾经震撼了全欧洲整整一代人的心。那究竟这种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它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矛盾,有人认为是它在书信体形式叙事艺术上有新突破,但我却认为这种感染力主要来自于作品中“优美的情感生活”①。在我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