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体系,参与式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而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他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课堂教学将脱离一味的听与讲的束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主宰课堂,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转变角色 转变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而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它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导向,以与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意识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并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如何转变角色便摆在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教师面前。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师生互动
一直以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将现成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学习是一种意义的协商活动的过程,是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激发和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整体把握实践活动的流程,精通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应对参与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各种支持和服务,极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环境,在师生之间教师引导学生学,学生的学又促进教师不断思索和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构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二、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中师生地位问题,在世界教学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片面性。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师,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则主张进行重心转移的革命,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的一切措施都围绕着学生转。显然,这种学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使学生的学习陷入盲目探索的境地,而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
当然,以上两种学说都不再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方位地触动教师地位,教师不再是解惑、授业、传输知识的“教书先生”了,而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合适的教育情景,营造良好的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帮助、诱发学生的新发现。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合作讨论、商量,真正体现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民主性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自身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提高自身素质,当好学生的“朋友”
首先,教师要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教师应能够调控学习环境,选择与相关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把环境中的人和物有机地组织起来,让实践活动的内容涵盖自然 、社会、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组织者的智慧,不断增强人际关系能力,增强组织与协调能力,注意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并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校内资源和各项活动,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观察学生,成为学生的“大朋友”。教师要做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和所关注的问题,而且,每个教师不能只关注各自的科目,只局限于各自的班级,还要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业务上的交流,要发挥学科的合作功效。教师自己要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的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而站在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前列。
当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对专业领域的创新以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移。实践表明,一个缺乏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可能在参与式教学中指导好学生去研究、探讨以及创新。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转变角色 转变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而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它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导向,以与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意识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并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如何转变角色便摆在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教师面前。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师生互动
一直以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将现成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学习是一种意义的协商活动的过程,是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激发和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整体把握实践活动的流程,精通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应对参与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各种支持和服务,极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环境,在师生之间教师引导学生学,学生的学又促进教师不断思索和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构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二、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中师生地位问题,在世界教学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片面性。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师,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则主张进行重心转移的革命,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的一切措施都围绕着学生转。显然,这种学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使学生的学习陷入盲目探索的境地,而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
当然,以上两种学说都不再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方位地触动教师地位,教师不再是解惑、授业、传输知识的“教书先生”了,而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合适的教育情景,营造良好的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帮助、诱发学生的新发现。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合作讨论、商量,真正体现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民主性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自身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提高自身素质,当好学生的“朋友”
首先,教师要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教师应能够调控学习环境,选择与相关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把环境中的人和物有机地组织起来,让实践活动的内容涵盖自然 、社会、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组织者的智慧,不断增强人际关系能力,增强组织与协调能力,注意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并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校内资源和各项活动,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观察学生,成为学生的“大朋友”。教师要做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和所关注的问题,而且,每个教师不能只关注各自的科目,只局限于各自的班级,还要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业务上的交流,要发挥学科的合作功效。教师自己要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的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而站在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前列。
当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对专业领域的创新以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移。实践表明,一个缺乏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可能在参与式教学中指导好学生去研究、探讨以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