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习题增效率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课堂离不开数学题,学生是在学例题、做练习中不断体会数学课的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所以,不管巧设例题还是练习题,教师都要恰当设计,才能使数学课堂达到高效,才能真正减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对例题、练习设计的体会略举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例题中“数”的设计要恰当
  例题中的信息离不开“数”,而“数”的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恰当的“数”会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光彩,特别是对一些计算题教学来说,更是重中之重。比如:我们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的个位数决定了学生的试商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例题时,可以由“个位是8和9”的两位数到“个位是1、2、3”的两位数再到“个位是4或5”的两位数。让学生体会不同数的试商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数”的设计不准确,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不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浪费课堂时间。
  去年远程培训,李玲老师執教了一节《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课中出示的例题是:“今年我们班的语言节名人故事专场在亚海大酒店举行,有一辆接送我们的车,但一次只能坐5个人,咱们36位同学,需要多少趟才能全部送过去呢?”算式为:36÷5=7(趟)……1人
  师接着问:“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告诉司机师傅,需要运多少趟就能把同学们全部送到了。”
  学生有的说7趟,有的说8 趟。
  师:“司机师傅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说7趟,有的说8趟,那么到底运多少趟呢?节约型社会,能少运一趟就少运一趟,我们先来看7趟行不行。”
  正因为余数是“1”,所以才导致学生在争论送7趟还是8趟,7趟的同学认为:
  生1:最后一次可以把剩的一个人抱着;
  生2:最后一次可以让多的那个人坐后备箱;
  生3:最后剩的那个人可以站着(学生可能是联系到平时挤公交站着的情景);
  生4:让一个人跟着跑;
  生5:剩下一个人再送一次太浪费了。………………
  学生争执不下,教师在这个环节处理得也很牵强,浪费了不少课堂时间。其实,如果联系到生活实际,我们一般是把剩下的孩子一起挤一辆车的,不会再为一个孩子多送一次的。如果这个题的全班总人数设计成38人,剩余3人,我想孩子们则不会认为可以送7次了。我们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知道余数在什么情况下要加“1”,在什么情况下药减“1”,在什么情况下不用加也不用减。而这样的例题设计,既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走了弯路,也与生活实际相悖。
  二、巧设习题解疑惑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错误最多的就是应用题,但是应用题题型之间是存在很大关系的,归纳起来不过就是这么四类: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关系;2.每份数、份数、总数关系;3.大数、小数、相差数关系;4.大数、小数、倍数关系。
  每一类型的应用题都能“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掌握,并进行类型对比让学生思考和练习,定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青岛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简易方程,共有4个信息窗,信息窗1是理解方程的意义,列方程;信息窗2是学习解形式为x±a = b 的方程,信息窗3是学习解形式为ax=b、ax±b=c的方程;信息窗4学习解形式ax±bx=c的方程。开始学习时,我对学生说:“学方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解决问题简单化。”学习信息窗1和信息窗2后,比如这道题“我市有32人入选为奥运会志愿者,一共有280人报名参加竞选,有多少人落选?”
  有的学生就问我:“老师,这些题明明用算术法解很简单,为什么要列方程呢?不是自找麻烦吗?”学生学了三年多用算术法解应用题,忽然让他们把算术法换成方程,他们就感觉有点难,两个信息窗下来,学生是既委屈又抱怨。学信息窗3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读信息,找等量关系,而是在黑板上首先出了两道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我国现存黑鹳约500只,国外现存黑鹳的只数约是我国的3倍,国外现存黑鹳多少只?
  2.目前,国外仅存黑鹳1500只左右,约是我国现存黑鹳只数的3倍,我国现存黑鹳约多少只?
  因为这两道题比较简单,所以有将近一半的孩子都用算术法解的,我想让他们知道“第二道题用方程解好理解,不用易错。”这一目的没有达到。于是我又出了两道题,同样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1.小明的体重是2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3倍少6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个书包的价钱是35元,是一个铅笔盒价钱的5倍还多5元,一个铅笔盒多少钱?
  计算结果,大部分学生第一题计算正确,第二题的解答错误就比较多:“35×5+5”“35÷ 5+5”“(35+5)÷5”……全班只有8个同学计算正确,而这8个同学中有7个是用方程解的,只有1个是用算术法解的,而这个同学开始也是解得不正确,后来画图解答出来的。通过这两道题的对比设计,既让学生懂得了哪些题用算术法解简单,哪些题用方程法解简单,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方程的目的。所以在信息窗4的学习时,学生不再抱怨,而是很自然地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那么,如何加强口语交际教学,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下面就此结合教学谈一点本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就
期刊
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都要用到“了解”、“体会”或“理解”这些词汇,那么怎么才算“理解”到位了呢?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某些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但一到具体运用时,却形不成努力的正比效果。以上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课堂学习中的“科技”转化不成实际应用中的“生产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善于总结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
期刊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阅读模式包括文本解读、提炼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定教学流程四个大方面,本文就其中步骤提出以下见解。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操作方法:第一,从文字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来说也是这篇文章的精神凝聚之所在。可惜对这么一个与解读文章有重要意义的环节,在实际的解读文章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要回归自然阅读,就应该从解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  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真所谓读本都读不清楚,更遑论300万字。  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数学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理解、解释、应用。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我们应本着发现现实世界中蕴藏的数与形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服务的目的进行学习数学。基于此,我
期刊
摘 要: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是通过作者调查与研究,对传统地理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关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方法  一、新课标下教学理念的兴趣重要性  地理知识随处可以应用,我国
期刊
对中职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学校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积极适应德育理念在新世纪发生的新变化,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  一、在教育教学目标上把握好一个“度”  所谓“度”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某一学段教学中應达到的效果。只有控制好“度”,才能使教学有落脚点,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中职生身心发展
期刊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可想而知,如果学生缺乏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的本身就会黯然失色。如何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对音乐老师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營造氛围,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课不像唱歌、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中考对于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革新诗词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借以提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教学方法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借
期刊
甘肃省新课程改革进行了三年,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很大差异,脱节严重。为此,我们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组织部分初高中历史老师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  1.课程标准要求的差异  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仅仅局限于“知道”和“了解”,属于识记层次,是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最低要求。而高中课程标准在“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