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翻身——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a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鞍钢绝症?
  
  鞍钢,曾是国家倚重的共和国“长子”,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并创造了大名鼎鼎的“鞍钢宪法”……但1994年时的鞍钢,却和许多国有老企业一样,面临着令人心碎的困境:技术装备极其落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质量不过关;销售困难;企业陷入三角债泥潭;欠银行的一百多亿贷款长期不能还,以致于同为“国字号”的银行,却拒绝再贷款……1994年冬季,四面楚歌的鞍钢就曾经一度因为资金捉襟见肘,库存煤减少,被迫停了两座高炉,只能靠向全公司党员们借钱买煤,才勉强避免了停产的绝境。与此同时,鞍钢还拖欠了两个月的员工工资。由于资金短缺,拥有偌大资产的鞍钢,在1994年年底刘玠上任时只能规定:1万元以上的支出,就要由经理办公会议由总经理一支笔审批!可见,其时的鞍钢已经穷到了什么地步……当时甚至有人断言:即使白给50个亿,也救不了鞍钢!因为技术落后的鞍钢,在维持生产的同时还要养活50万名员工!此外,鞍钢还承担着所有国企都共有的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
  鞍钢当时面临的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是两条:一是落后,二是人多。
  要解决落后,就要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而进行技改,没钱等于痴人说梦,但改造的钱从哪儿来?在企业融资渠道依然相当单一的当时,银行的白眼儿着实令鞍钢人齿冷,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解决人多,远不像择韭菜那样只需要辨识谁是烂叶,关键是那些明摆着的冗员往哪儿安排?对于鞍钢而言,冗员是不可能推向社会的,因为没有鞍钢就没有鞍山市,本就指望鞍钢解决就业的鞍山市,是根本没有能力反哺鞍钢的。
  
  技改: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在没钱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搞技改?在那年月,企业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企业不技改,是等死;而技改,是找死!”一语道出了企业面对技改时的尴尬与困顿。鞍钢能摆脱这样的宿命吗?
  
  转折
  面对鞍钢老得令人伤心的设备,不改造将难以为继,但如果按照通常的思维,技改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鞍钢等得起吗?也许等不到出效益,鞍钢就已经死了。在这样的困境之下,鞍钢是如何起死回生的?这要从鞍钢的平炉改造说起。
  平炉改转炉,按照业内通常的思路,只能易地重建,而且鞍钢起初也做出了这样的计划——但需要斥资51个亿,而且10年才能回收成本。而那时的鞍钢,多半已经驾鹤归西……
  那一段时间,刘玠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才能少花钱多办事。有一次,他去已然名满华夏的邯钢参观,主人介绍的是降低成本的经验,起初刘玠也没太在意。因为鞍钢摊子太大、问题积淀太深,不是个把经验就能对鞍钢起什么作用的。但当参观走到转炉前时,刘玠忽然不走了,问这问那,眼睛幽幽闪亮,就像发现金矿一样。他还跟厂里要来了转炉的各种技术指标,拿自己的平炉指标一项一项地做比较,陪同他的办公室主任于洪就知道有戏了。就在那天夜里,他人还在邯郸,就毅然做出平炉改转炉的决定!
  到底是什么瞬间就打动了苦无良策的刘玠?“平炉炼钢质量差,成本高,还要烧重油,当时重油从900(元 / 吨)涨到1200(元 / 吨),还买不到,实在没办法我们就到辽河油田买原油来烧……真是走投无路!”刘玠知道:当时鞍钢两个钢厂一年亏四五个亿,能否迅速淘汰平炉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当时鞍钢的方案也是易地重新建,地点都选好了。但在邯钢,刘玠发现:它们使用15吨小转炉炼钢,也能做到成本低、不烧重油,这对刘玠的启发简直难以名状!同时也坚定了回来“改造”的决心。一般来说,平炉高度18米,转炉则要30多米,所以改转炉,厂房就得重建。但邯钢的小转炉,完全可以放进鞍钢18米的厂房去,这样原来的厂房、钢水包等设备就都能用得上!在回来的路上刘玠 就开了名单,一到厂里就把设计院、炼钢厂的主管都叫来开会,研讨在平炉厂房建转炉的思路。当时鞍钢只有5000万投资的拍板权,刘玠就问大家能不能5000万做下来?!历尽艰辛,鞍钢最终设计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可以把原有设备全用上,成本由此大大降低:转炉钢每吨成本比平炉钢能节约100元,原来一个厂亏两个亿,现在能赚一个亿!到1996年10月第一个转炉改造完成,这个洗心革面般的大动作,鞍钢只花了7000万!——这里外里省下多少钱……可有人算过这笔账?
  就这样,鞍钢做到了:改一座转炉、停一座平炉,而不停产。其后,连同连铸工艺,鞍钢相继建起了6座100吨的转炉,实现了全转炉全连铸。只这一项每年就降低成本11亿!更不可思议的是,鞍钢此番花钱之少,令很多同行为之咋舌赞叹。一位兄弟钢厂的资深总工看后,连声叹道:“简直是奇迹!建一个钢厂,就得50亿,而你们花5亿建了两个钢厂!我是想不出这样的点子的!”
  看似不可能的事,为什么鞍钢把它变成了现实?投入少,为什么还能高起点?关键在于鞍钢用最少的钱去倾力改造最主要的流程,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而其它不影响质量的部分,则能省就省。
  平炉的迅速淘汰不仅成了鞍钢改造的转折点,对鞍钢摆脱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给国内的同类企业树立了样板,使全国同业比原计划提前5年淘汰了平炉炼钢。
  
  谈判
  鞍钢技改的第二个突破口,是改造前苏联援建的年产250万吨板材的一米七半连轧。这部早年建设的轧机,产品质量差,用户不欢迎,但又占当时鞍钢板材生产能力的一半。鞍钢决定新建一条1780mm热连轧取代改造,计划投资是75.6亿。但刘玠知道:“75亿我们根本拿不出来,只能拿出一半。我当时都想买一个日本的二手设备,可是我们已经买了三个二手设备了,再买没法向上级和职工交待……当时我绞尽脑汁,就想能不能有少花钱的办法。”
  有一次刘玠去北京开会,同行们纷纷向他打听热轧线准备花多大价码引进?刘玠秘而不宣,说谈谈看吧。大家就说谁谁引进热轧线花了90亿,就算你刘玠能压价,少说也得80亿,这是国际市场的最低价了。刘玠说:我准备用80再除以2,40亿就拿下来。大家就哈哈笑,以为他在说疯话或者是过于幽默——怎么可能?
  其实,鞍钢热连轧改造的考察和谈判从1995年春天就开始了,前来投标的意大利、美国、德国和日本公司把鞍钢的东山宾馆住满了。刘玠决定货比三家,让集团副总、“1780”项目负责人王明仁找他们一个一个地谈,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谈。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比智慧,更比意志和韧性。东山宾馆的草坪由绿而黄,由黄而枯,当第一场大雪徐徐飘落时,谈判结果仍然没有浮出水面。而此时鞍钢光图纸就出了好几吨。一年以后,熬不起的美国人和意大利人相继告退,还是日本人和德国人执着,于是最后鞍钢要从日本和德国公司选择一家作为“1780”项目总负责。
  终于,与日本和德国公司的“马拉松”谈判结束,只等最后拍板,这时刘玠出现了,他说:“你们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减500万美元,咱们就握手签约!否则,你就回去吧……”日本的项目负责人当即在刘玠面前抱头痛哭,甚至下跪!毕竟,这么艰苦好不容易要达成和约了,怎能前功尽弃?!刘玠说:“如果你不签,你们就走吧!”结果,第二天日本人在连夜磋商后果然答应了刘玠的条件。“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用别人1/2的投资拿下来!即便外国人不干,我自己干!所以我不怕他们!”刘玠回忆道。
  
  “点菜”吃饭
  人常言:“便宜没好货!”在签约额上如此苛求,会不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鞍钢的做法是凡是影响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关键部位才由国外引进,其它凡是国内能制造的设备全部由国内制造,但要日本三菱的技术人员来监制。刘玠的判断是:当时国内的机械加工行业设备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厂家缺少的是制造工艺,缺的是精细制造,但只要有日本技术人员监制,即使在国内生产也能保证设备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鞍钢大量采用国产设备,却能一次投产成功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工程中,采用的图纸虽来自日本三菱,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编程则由中方负责。“1780”热轧线仅用了30个月就建成了。至于投资,由于全部硬件设备和大部分软件系统都是国货,只用了43亿,比国内企业引进同样一条生产线的投资额少了一半!参与投建的日方技术人员酸溜溜地表示钦佩,说建同样一条线,国际记录是36个月,鞍钢又身处北方,还应该增加6个月。
  人们常说:好的机遇是给那些执着追求的人准备的。可谓生逢其时,这项被鞍钢人称之为“希望工程”的“1780工程”一投产,钢材市场的价格就一路上扬,给鞍钢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为鞍钢后来一步步的技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80工程”可谓是对鞍钢“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技改原则的最好诠释。而且,过去中国引进外国设备吃的是“包席”,很多存在重复引进,现在鞍钢把它变成“点菜吃饭”,则做到了“将将好”的境界。
  鞍钢不仅消化吸收了1780机组的工艺技术,而且还用他们多年在热连轧方面开发的技术成果,依靠自己的力量改造老半连轧机组,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1700短流程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资仅相当于国外引进项目的1/3,每年增加260万吨优质热轧卷板;改造原有冷轧机,新增浅槽紊流盐酸洗线,形成一条国际先进水平的冷轧酸洗联合机组。这三条板材生产线的改造,迅速提高了鞍钢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彻底改变了鞍钢过去给人留下的只能生产“大路货”的印象。
  以后,鞍钢又用同样的思路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改造。“十五”期间,鞍钢新建的具有500万吨生产能力的新厂区即将建成,而新区建厂投产后,定员只有1800人,生产效率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与昔日几万人同炼800万吨钢的“热火朝天”可谓天壤之别。
  
  转制:如何减员增效?
  
  为了解决这种20万人同吃大锅饭、人多、效率低、效益差的状况,鞍钢制定了“主辅分离”的总体改革实施方案,把一个传统的、大而全的钢铁联合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组建为模拟以资产为纽带、母子公司形式的钢铁企业集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人多的问题,转换吃一锅饭的机制来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办法减人。
  主辅分离的结果,20万全民职工,钢铁主业占7.4万人,矿山、辅助生产部门、非生产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分别组建成为二十几个子公司和经济实体共12.5万人。这些分离的单位由独立核算、承包经营开始,逐步完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资子公司和法人实体。这些单位1995年亏损14.5亿元,大多数经过二至三年就扭亏为盈。这既是机制转换,也是减员增效。从亏损到盈利,这对鞍钢走出困境发挥了很大作用。
  谈到鞍钢的主辅分离改制,刘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刚到鞍钢的时候,首先对当时亏损最严重的两个矿山(弓长岭矿山公司和鞍钢矿山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测算。好家伙,这一算把我吓了一跳。2万多人的弓长岭矿山公司,一年亏损竟达4.5亿元!鞍钢矿山公司一年亏损3.9亿元!而且矿石价格大大高于进口……当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弓长岭矿经理,问他一年发工资要多少钱,他说一年工资1.5亿元。当时就有这样一种意见,说不如把两个矿山公司停下来,宁可发给他们工资,然后买进口矿都划算。从算术的角度讲是这么个理儿,但却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是保持几万职工队伍稳定的大事。我认为必须从体制上解决问题,把两矿与主体划开,让他们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从1995年二季度起,刘玠就将两个矿山从钢铁主体分离出去,授予他们独立法人资格,成为鞍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并要求他们按市场化运作,3年扭亏。刘玠还承诺:如果哪个公司完成了目标,公司领导将被授予劳模称号,并晋升两级工资。
  “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机制一改,把企业经营好坏与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挂,两个矿就都完成了任务!我们也兑现了奖励。不相信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完成了?说起来道理很简单:通过体制改革,把企业命运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有危机感,这就是改革的关键”。刘玠说。
  转换机制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995年时鞍钢铁矿的成本是每吨400元左右,而现在成本已经下降了将近一半,这样下来单是矿山这一块,鞍钢的成本就要比宝钢等吃进口矿要低得多。
  现在原来号称50万人的大鞍钢,经过减人增效、改制并轨、分流办社会职能,钢铁主业用工已由10.57万人减到3.2万人,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1995年到2003年鞍钢从主体中分离出来的辅业部分累计减亏增效150亿元。
  2003年,国资委等八部委下发文件,号召中央企业进行主辅分离的改制,这与鞍钢早在1995年就开始的实践不谋而合,足以说明这是老国企改革的必经之路,而鞍钢走在了前面。
  在主辅分离改革机制的同时,鞍钢同时抓了基层管理,通过三项制度:分配制度、劳动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来实际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在鞍钢的改革实践中,改革机制和加强基层管理,抓住管理的两头。这是鞍钢两点非常重要的经验。
  
  事实的回答
  
  1994年,刘玠赴任鞍钢之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就曾经这样问刘玠:“有一种说法,国有企业不改造等死,搞改造是早死,你怎样看这个问题?”当时,刘玠这样回答:“我希望用鞍钢的事实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
  10年过去了,鞍钢用事实解决了国企技改与改制这两大难题。在企业生态依然很不理想的情况下,鞍钢却翻身成为了全球第九大“钢都”!而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曾经与鞍钢同样处境甚至处境大大好于鞍钢的国有老企业,却依旧在低谷中徘徊,其中原委令人深思。
其他文献
从公立医院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的角度,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为内涵,构建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和实践。指出以人为本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通过提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更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参与者。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校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大学生投身其中。可是,这波热潮涨得猛也退得快,潮涨时崛起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大部分在潮落中悄然消失。大学生创业到底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深切地认识到在艺术学校里,通过一节节实实在在的地理课,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最大化地让这些观念
关键客户管理的重要性已西越来越被企业所认知,并对企业的价值导向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目前有些企业还不能正确评定关键客户,更无法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始终保持个具有相
我很高兴出席第13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首先我代表全国工商联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同时,对本次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大家都会感到,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随着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方针、政策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完整,应该说企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当中。  但实际上,大家都感觉到现在企业想提
一家企业的品牌资产包含了许多构成:CEO声誉、企业识别、员工行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等。究竟该如何打造CEO声誉.进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呢?
企业道德  不应只是“企业文化部”或党委的事  随着企业道德  与企业运营结合的日益紧密  它必将反映在我们的日常职能管理中    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要用高尚的操守来抵御违背商业伦理的行为。美国的默克公司以低于零售价的折扣价格向贫穷国家提供药品,既提高了公司的信誉,又赢得了顾客的忠诚。摩托罗拉不管别的公司是否同意,依然奉行它的那种甚至在行贿受贿成风的国家里也禁止小额报偿的“不折不扣的诚实”原则。
鞍钢,是我国名副其实同时肩扛“规模最大、设备最老和负担最重”三座大山的“经典”型国有企业。可以说,几乎所有国企面临的困难与障碍,鞍钢无所不有!几乎所有国企可能的窘境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