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构建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c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生态是高扬生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化入”教学法,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需要树立师生结合的学生主体观、相近层面的多种语言材料输入观和英语习得的社会化实践观,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课堂生态 “化入”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方义桂(1969- ),男,安徽和县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英语教学和词典使用。(浙江 宁波 31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化入’与课堂生态的和谐构建”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吴琪。(项目编号:06YB256)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072-02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教育边缘学科,它采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来研究教育学问题,为人们重新审视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主题,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事件等生态位组成的一个系统,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综观课堂生态的现有研究文献,理论介绍、探讨、评析的相对较多,而结合具体学科进行教学实践运用的较少,结合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实践的则少之又少。鉴于此,下面着重探讨“化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构建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构建一个互动、开放、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系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
  
  一、课堂生态概述
  
  美国学者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提出了“教育生态学”概念,开启了运用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重新审视传统教育的先河,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学术工具。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交叉边缘学科,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学科。①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主要用生态学的原理来关注、研究课堂活动。台湾学者方炳林在其写作的中国第一本教育生态学著作《生态环境与教育》中指出:“这里的‘生态’…… 是生物彼此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重在‘关系’,彼此交互作用的关系。”②Doyle & Ponder把课堂生态定义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③这个定义普遍为广大的课堂生态研究者所接受。孙芙蓉等认为课堂生态的基本内涵为“生命”和“关联”,是课堂时空内生命体之间及其同环境之间的关联。④课堂生态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启动自由天性、展现自我的舞台。
  
  二、“化入”教学法简介
  
  外语三突破教学法是由张正东教授命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法流派之一,⑤曾被命名为韩忠亮英语教学法和三大教学法。⑥该教学法是以“反三中心”为核心、⑦以三突破(即突破教师中心的原则,突破教室的原则,突破课本的原则)为主要教学原则的教学法体系。⑧外语三突破教学法所主张和推崇的“化入”法是一项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认同化入随进随出”法的简称。⑨它是从中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是魅力无穷的交际能力培养技巧。⑩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课堂导入、新课讲授、还是练习巩固阶段,“化入”法都要求教师自觉地把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学生化入整个教学过程,把教学的内容化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化入具体的语言应用实践,把课堂的小生态化入社会的大生态之中,让课堂回归自然,使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认同感,实现难得的英语学习“化入”。
  
  三、“化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构建中的运用
  
  (一)把教学对象“化入”教学过程,树立英语课堂生态的学生主体观
  作为生态系统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张扬其鲜明个性,展现其自我的舞台。在英语课堂生态中,师生是该系统的两个关键“生态因子”,师生之间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尊重,教学过程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以维持课堂生态的动态平衡。在英语课堂实践中,始终要求把学生化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师生结合的学生主体观。具体地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将教材中的人物换成本班、本校的学生,把学生化入所学的材料中,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的内容就是关于自己和同学的事情,所讨论的话题与自己密切相关,由此形成外语不外的认同感,消除横亘在课堂和社会、学习和交际、课本和生活之间的壁垒。[11]
  学生主体观是指教师指导下的英语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论,它认为英语习得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本人学出来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12]这一观点有建构主义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建构起来的。[13]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应把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14]从学和教两方面来看,“学习原则”应该优先于“教学原则”,学习应当是二者的核心。[15]因此,必须把学生和学习放在突出的主体地位,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生本教育理念,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平衡的课堂生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平衡课堂生态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干劲的直接动力,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与尊重,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能平衡课堂生态,避免“花盆效应”,建设耐度生态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使学生体验到民主、平等、理解与关爱,感受到激励、感化、建议和指导,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从而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生机勃勃、平衡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
  2.认同化入,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实现课堂生态的互动和开放。兴趣是学生探究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在大学英语“化入”法教学中,不管是把学生化入教学过程,还是把课文化入学生实际,讲述的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真东西、真感受和真想法,具有真实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仍需不断地设法使学生的英语兴趣持久和深化:(1)和学生接触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的感受做到移情体验;(2)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使学生获得进步感和成就感;(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用语言做事的欲望;(4)教师要有随和的教态和幽默的语言。
  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使课堂生态呈现出积极的互动和开放态势。课堂生态的纽带是信息,只有通过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才能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言,将教学过程变为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作为生态系统的课堂同样也是开放的。只有开放,才能吐故纳新,增强系统的内在生命力。大学英语课堂生态要努力实现多方位的开放。一是教学内容开放,除了课本外,教师与学生还需力所能及地采用相近层面的多种教材;二是教学空间开放,教师要确立“大课堂”观,把校内外、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教学手段的开放,要大量使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四是教学视野的开放,要将原来的“语言技能”培训提升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3.强化竞争意识,促使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可持续发展。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张扬。为此,在“化入”法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其英语兴趣及学习动力,从而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地追求、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后又会激发追求,如此循环上升,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达到“一勺水引无穷水”之教学功效。[16]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在课堂生态中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在面对千差万别、个性迥异的学生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把教学内容“化入”学生生活实际,树立英语课堂生态的多种语言材料输入观
  在“化入”法教学中,教师要力所能及地使所授的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同时还必须不遗余力地把英文版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化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使英语课堂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实践表明,此种举措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和学习动力,让课堂生态充满生气和活力,而且践行了“相近层面的多种语言材料输入观”。[17]此观点主张从与教学大纲要求在内容、难度方面相近层面的语言材料中,推荐、选编一些材料,和课本结合使用,作为实际学习的教材。这样,既可使教材更切合学生的需要,也可降低课本难度,提高新知识的复现率,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此外,教师应积极向学生介绍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最新语汇,推荐与所学材料有关的学习材料和网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志趣选择相近教材,或阅读原著,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例如,笔者在教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八单元的“克隆”话题时,把近几年刊登在Beijing Review,China Daily 和China Today等国内权威英文刊物上有关克隆的文章有选择性地印发给学生,作为课本的有益补充。学生热情高涨,兴趣大增,教师则因势利导,举行“克隆技术利与弊”的英语辩论赛。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极佳。
  (三)把英语知识“化入”英语应用技能,树立英语习得的社会化实践观
  英语课堂生态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在课堂生态中,必须树立英语习得的社会化实践观,把所传授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化入英语技能培养和习得的实践中,特别是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克拉申[18]认为英语的流畅性不可能由教师直接教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在交际环境中通过磋商而产生发展的。既然学生是英语习得的主体,那么英语交际等技能也得由学生在英语实践中去锻炼、培养。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内和课外形成英语技能习得的连续体,实现课内和课外的高效联动。在课内,要从不同的侧面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训练;在课外,则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和听力等方面的练习。在课堂上,要把英语知识化入英语实践应用,将学生生活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在课堂外,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搞辩论,多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技能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英语技能习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英语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结合,教与学结合”的动态社会化大课堂。
  
  四、结语
  
  课堂生态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系统,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舞台。“化入”教学法是从中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培养英语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化入”法,把学生化入教学过程,把教学内容化入学生生活实际,把英语知识化入英语技能的培养,牢固树立师生结合的学生主体观、相近层面的多种语言材料输入观和英语习得的社会化实践观,从而把大学英语课堂构建成一个互动、平衡、开放、平等、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注释]
  ①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12.
  ②方炳林.生态环境与教育[M].台北:维新书局,1975:8.
  ③Doyle,W.& Ponder,G..Classroom Ecology: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Dimens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J].Contemporary Education,1975(46):183-190.
  ④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87-92.
  ⑤⑧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4,
  290-291.
  ⑥⑨[11]孙长顺.韩忠亮.英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213-214.
  ⑦魏立明,孙长顺.现代英语教学原理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12.
  ⑩[12][17]孙长顺.“3B”——英语素质教育的建构主义途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51-56.
  [13]Gredler,M.E.Learning and Instruction:Theory into Practice(3rd edition)[M].Upsaode River:Prentice Hall,1997:57.
  [14]李庭芗,王武军,于永年.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53-55.
  [15]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60.
  [16]孙长顺.“一勺水引无穷水”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4):66-70.
  [18]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9-32.
其他文献
分析目前信号概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和改进方案。
2013年10月8日晚上,加州列车(Caltrain)公司宣布,已经启动实时发车信息系统,在公司网站的3个位置上可以查看信息。
随着郑西、武广等客运专线的相继开通,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GSM-R网络作为承载CTCS-3级列控安全数据传输的平台,其系统优化和稳定工作对于列车高效
用继电器的空闲接点组成停电表示电路。当车站设备停电时,在控制台上给出区间的占用表示,便于人员监督列车的运行。 Use the relay idle contacts to form a power failure
本文应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给出了周期系统(?)=A(t)x+g(t,x)x∈R~n存在周期解的一组充分性条件,推扩了文[1]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