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抗癌方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来源 :癌症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f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扶正抗癌方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中晚期SCLC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西药组(n=3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安罗替尼治疗)与联合组(n=33,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扶正抗癌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4个周期后的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多效生长因子(PTN)]、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CD4+/CD8+).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与西药组的46.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MMP2、VEGF及PTN水平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联合组患者的TNF-α、TGF-β1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联合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西药组(P﹤0.05),CD8+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24%,明显低于西药组的56.25%(P﹤0.01).结论 扶正抗癌方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晚期SCLC,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其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改善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突破性成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轴的抑制,包括纳武单抗和派姆单抗,已经成为进展期胃癌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胃癌的ICI治疗有一定的生存获益,特别是抗PD-1治疗可提高12个月和18个月的总生存率,延长应答时间.此外,抗PD-1/PD-L1治疗可能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EB病毒阳性或晚期胃癌高突变负荷的亚组中更有效.在胃癌中开发ICI的下一步主要面临以下两个挑战,首先是确定能够预测ICI反应的准确生
目的 探讨3D-Slicer虚拟现实技术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术中是否应用3D-Slicer虚拟现实技术将8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鼻内窥镜下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3D-Slicer虚拟现实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生活质量[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量表(SNOT-22)]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Ⅱ型患者的手
目的 探究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0例DTC患者进行血清ps-Tg检测,按随访期内复发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复发转移组48例和无复发转移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TC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s-Tg对DTC术后转移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有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患者TNM分期、病灶数量及ps-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
目的 观察鼻咽癌序贯加量调强放疗(IMRT)中个体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支架的使用效果及对口腔正常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序贯加量IMRT,其中对照组患者在IMRT中佩戴简易口塞,观察组患者在IMRT中佩戴个体化PMMA支架.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黏膜损伤情况、疼痛评分、味觉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CI、H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
目的 探究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标志物的作用.方法 将8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放疗组与联合化疗组,每组41例.单一放疗组采用常规术后放疗,联合化疗组在单一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化疗组患者VEGF、EGF水平均明显低于
目的 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术后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9例MFH肺转移患者共40个病灶行体部伽马刀治疗,37个病灶以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照射,单次剂量3~8 Gy,治疗8~15次;3个病灶以6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单次剂量8~10 Gy,治疗5~7次.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9例患者生存率为44.44%,PFS为7个月(95%CI:3~12个月),OS为78个月(95%CI:51~134个月),
目的 检测miRNA-126、miRNA-26a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NA-126、miRNA-26a表达情况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13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析miR-NA-126和miRNA-26a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及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126、miRNA-26a的预测价值.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miRNA-126和miRNA-26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10 mg,每日2次,连续3周后改为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15 mg,每日2次,连续3周后改为2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治疗有效率、血栓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费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
目的 分析10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分泌型磷蛋白1(SPP1)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594例LUAD患者的数据筛选表达差异基因,并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719例患者的完整生存时间信息,分析不同COL10A1和SPP1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情况.利用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HPA)数据库分析LUAD组织中SPP1蛋白质情况.分析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别预测COL1
目的 探讨腔内超声引导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联合现场细胞学评价(ROSE)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0例肺癌患者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60,行EBUS-TBNA联合ROSE检查)和对照组(n=50,行EBUS-TBNA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穿刺直径、穿刺深度和淋巴结穿刺直径、穿刺数目及穿刺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穿刺次数、淋巴结穿刺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