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的认知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尝试以意象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揭示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本文认为,这一现象是事物意象性突显和概念合成的结果:一方面,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观察者的视角转换是导致事物意象性突显的内因和外因,反映在语言中,便出现了“一名多量”现象。另一方面,人类跨越心理空间的联想能力和合成多个空间的概念化能力造就了名词和量词的超常搭配,从而大大丰富了名量词的组合。
  关键词:“一名多量”现象 意象 突显 视角 概念合成
  
  一、引言
  
  关于名词和量词搭配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早期的“三论”(即量词限制论、名词决定论和量词辅助论)到“约定俗成”论①,再到用语义与认知观点解释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也从静态、孤立的描写分析逐渐转向动态组合的分析,其结果不论在理论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关于名词与量词到底如何进行选择搭配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答案。近年来,宋建勇(2006)、王文斌(2008,2009)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别对“现代汉语物量词和名词搭配关系”“汉英‘一物多量’现象”以及“汉英表形状量词和多个有形事物搭配现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复杂的名量搭配问题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将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一名多量”现象的成因做出分析。所谓“一名多量”,是指一个名词可以搭配一个以上不同的量词②。在汉语高度发达的量词系统中,这种现象非常多见,譬如,“一段/匹/块/条绸子”。本文拟以意象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视野,尝试解释这一现象的认知缘由。我们假设: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是事物意象性突显和人类合成多个空间概念的能力所致。意象性突显又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即名词所指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观察者的视角转换。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意象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imagery)是Langacker (1987)为说明语言结构而提出的,指人们在感知和体验同一客观事物或情景时,由于观察的角度、范围和注意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心理印象,但它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是主观上舍弃了对象事物各种具体细节后所形成的抽象表征和知识结构。它是大脑认识和理解某个领域内容的方式,对语言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认知意象投射到语言结构上,成为语言结构形成的动因。汉语“一名多量”现象恰好反映并诠释了事物在人脑中的各种意象。
  (二)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 & Turner、Coulson等语言学家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意义建构理论,是对语言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该理论认为,意义的运演和形成的过程中,有四个相互映射彼此连接的抽象心理空间网络,即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认知运作的程序首先是类属空间向输入空间I1和输入空间I2映射,反映出这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更为抽象的常见结构和组织,同时规定核心的跨空间映射。当这两个输入空间发生直接的、部分有选择性的对应映射之后,再被映射到合成空间,并在合成空间里经过“组合”“完善”和“扩展”这三个彼此关联的心理认知过程的交互作用而产生新显结构。简单地说,概念合成就是将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整合为第三个空间中带有新显语言特性的一个结构。它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因此,概念合成在名词和量词的超常搭配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将分别对常规搭配和超常搭配的“一名多量”现象的认知缘由做出具体的分析。
  
  三、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的认知分析
  
  (一)常规“一名多量”现象是事物意象性突显的结果
  所谓常规“一名多量”现象是指一个名词在规范、有限且稳定的量词集合内进行多量选择的语言现象。这种量词和名词的组合是习俗的、常规的。所谓“意象性突显”,从术语本身看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意象和突显。“意象”如前文所述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征,是一种舍去事物具体细节后的心理印象。突显(salience or prominence)是知觉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突显原则认为,突显的事物容易引人注意,容易被识别、处理和记忆。人们在认知现实世界时,会对功能上重要、形态上突出的部分加以注意,语言在表述时也会对注意的部分加以突显。因此,“意象性突显”就是指事物的部分意象在人脑中相对显著,因而被优先识别、处理和记忆的过程。语言系统中“一名多量”现象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这一认知模式。不同的量词折射出其修饰名词时所指事物的不同意象。这种意象性突显受制于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观察者的视角。下面通过实例来对这一阐述作进一步的分析。
  1.“一名多量”与事物的本身属性
  一个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具有有别于他者的或外在或内在的特征或特性。若两个事物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彼此之间可以完全替代,那么其中一个事物必然会失去其存在的根据。只有事物各自的独特性被人们感知时,它们才能在人脑中得以区别和储存。而这些独特性就是人们在认知它们时所指称的部分,“因为尽管事物的特征或特性往往是多维的,但是人在表达事物时却往往难以全面兼顾,只能在认知中抓住其某一相对显著的特征或特性加以指称”。量词往往突出了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特性,而视觉属性因最容易激发意象而成为量词的首要认知域选择。我们以名词“水”的量词搭配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水”和不同的量词组成的短语主要有“一滴/摊/片/碗/杯/瓶/缸/壶/池水”等。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以上量词主要是表示水的形状和储水容器的词。根据我们的假设,“水”之所以能和上述量词搭配是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得到突显的结果。先来看表示水的形状的量词“滴”“摊”和“片”与名词“水”搭配的理据。
  众所周知,水是一种形态多变的无色无味液体。这就为名词“水”能与多个表形状的量词搭配奠定了物质基础。Foley(1997)指出,量词的典型作用就是描述名词所指事物的形状、数量或其他的感知性特征,而形状因始终是客观事物最为明显的特征而成为量词所表达的最为显著的语义特征。也就是说,形状是客观事物最突显和最容易被感知的特征,而量词不仅计量事物,同时也承载和标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因此,“一滴水”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水”在人脑中呈液态、点状的意象。同理,量词“摊”突显了“水”的凝聚成片、糊状物的意象,而“片”则突显了“水”平而薄和面积大的特征。
  再来看“水”和容器量词搭配的理据。“水”的液态性质,使得它不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且必须借助其他有界、有形的物体来计量,这就是容器。容器量词的语义特征能起到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从而增强名词本身表现力的作用。因此,容器量词常被用来计量抽象或无具体外形的事物③。又因为可见的比不可见的显著,即容器比内容显著,所以当“水装在容器里时,容器是在人脑中突显的意象。这种名词和量词的搭配关系也体现了现实世界中名词所指事物跟量词所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汉语临摹性(iconicity)的一种表现。正因为量词不仅计量事物也承载人们对事物的主观印象,因而,同样是“水”,当我们说“一/滴/滩/片/碗/杯/瓶/缸/壶/池水”时,我们大脑中出现的水的意象是截然不同的。
  上述例子都是个体量词,我们再来看同一名词和多个群量词搭配的现象是不是也和事物本身的属性有关。我们以名词“大雁”为例来做如下分析。“大雁”是群居动物,因此和“大雁”搭配的量词主要为群量词,主要有“行/排/群”等。稍加注意便会发现,这几个量词后的名词“大雁”所指的实体呈现的阵容是不一样的。量词“行/排/群”分别突显了“大雁”有次序地纵向排列、有次序地横向排列和无次序地聚集的特征。因此,只有当大雁的聚集方式在人脑中突显的意象和量词所描述的感知性特征相吻合时,相应的名量组合才会出现。
  可见,事物本身的属性是导致常规“一名多量”的本质依据,因为它往往直接影响了量词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不因人的视角变化而变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既然事物的突显是指某些相对显著的特征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在人脑中形成意象的过程,那么,如果离开了“人”这个主体,也就无所谓“突显”了。因此,观察者必定会在事物意象性突显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观察者的视角有时直接决定了事物在人脑中的意象,从而导致了“一名多量”的语言现象。
  2.“一名多量”现象与观察者的视角转换
  本文探讨的视角转换是指对同一客观事物(尤其是有固定形状的事物),由于观察者注意的焦点不同,使得事物的不同侧面得到突显,从而在人类的大脑中形成不同意象的过程。对此,语言中“一名多量”的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不同的量词标记着人们对该名词所指事物的不同主观印象。我们以“一盘/眼/扇磨”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首先来看这三个量词的来源和含义。“盘”本为名词,指“盛东西的器皿,盘子”,借用为量词,计量形状或功用类似盘子的东西。“眼”本为名词,指“视觉器官”,引申为量词,计量有孔洞的物体。“扇”,原指“门扇”,即“门窗上可以开合的板片状的东西”,如“合扇、隔扇”等,引申为量词,计量门、窗,或者类似门窗作用的,以及可以开合的物体。那么,这三个量词是怎么和石磨联系起来的呢?这里我们有必要把石磨的构造和运作过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石磨是古人用来把粮食加工成粉或浆的工具。它由两块上下对合的扁圆柱形的石盘组成,上扇凿有填加粮食的孔道,并安置手柄以推动上扇石磨使其旋转。粮食过上扇的孔道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在上下扇磨齿的接触中被研磨成粉或浆,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
  不难想象,当人们获取面粉或豆浆时,眼睛聚焦在磨盘上,这时磨盘的形状是整个石磨最为突显的部分,于是就有了“一盘磨”;当人们添加粮食时,看到的是像眼睛一样深洞的孔道,因此也说“一眼磨”;而当人们磨面的时候,两块磨石像窗户似的一开一合的转动形式是石磨最为突显的功能,所以“一扇磨”就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与同一事物搭配不同的量词体现了人们观察事物的多种视角和突显事物不同方面的意图。王文斌(2009)指出,一种视角往往就是一种意象图式,视角转换是产生“一物多量”的根本缘由。我们在这里对视角转换和被观察事物对象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说明:事物本身的多维性是视角转换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而视角转换又彰显了事物的多维性。因此,投射出人们不同观察视角的名量组合往往是具体的有形事物和表形状等感知特征的量词。这里不同量词体现出的情景变化不是现实世界的变化,而是认知者自身运动方向的变化。类似的名量搭配还有“一面/道/堵/带/角/扇墙”“一口/眼井”“一朵/枝/瓣花”“一支/杆/把/条枪”“一条/孔隧道”“一门/尊/座炮”“一条/尾鱼”“一台/件/架仪器”“一座/条/架桥”“一面/杆旗”“一面/把琵琶”“一扇/道/重门”“一匹/条/头骡”“一把/柄伞”“一道/座山”等等。
  综上所述,常规“一名多量”搭配是名词所指事物在人脑中的意象性突显的结果,而事物本身的属性和人们的观察视角对事物的意象性突显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无固定形状的事物来说,其本身的属性是影响其意象突显的主要原因,从而直接决定了量词的选择,而对于有固定形状的事物来说,其本身的多维性使得事物可以被多角度地观察,从而突显了不同的意象。也就是说,事物本身的属性是造就“一名多量”的内因,而视角转换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引起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理,事物的意象性突显也是其本身属性和视角转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引起突显的根据,后者是实现突显的条件。这种意象性突显最终导致了“一名多量”语言现象的产生。
  宋建勇(2006)指出,物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主要受制于主观意象,而不是客观场景,人们在语言表达时也常常会依据其主观感受。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正如前文所述,主观意象以客观事物或场景为基础,因而这种意象不可能完全超越事物本身的属性。譬如,固态的事物,我们一般不能用表示液态的量词与之搭配。但有时,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会突破常规对量词进行选择。因此,在创作性表达中也常常会出现超常的名量搭配。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将在下文作具体分析。
  (二)超常“一名多量”现象是概念合成的结果
  前文讨论的常规“一名多量”现象中量词和名词语义都是一致的,但在现实语言中,我们还常看到一些量词与名词语义不相一致的情形,即名词和量词的超常搭配。如“一滴太阳”“一角天空”等。这是因为人们常常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将量词的语义迁嫁到名词上,产生名量的超常搭配,从而使语言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也正是这种超常名量组合进一步促进了“一名多量”现象的产生。本文以“月亮”的量词搭配情况为例来考察这种不一致的搭配背后的认知理据。正如概念整合理论所述,人们常常通过跨越心理空间的联想能力,溶入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合成多个空间的概念。超常的“一名多量”现象恰好诠释了人类的这种认知活动。
  “月亮”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常常是汉民族借物抒情的对象,人们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因此和“月亮”搭配的量词也往往烙上了人们情感的印记。例如:“一痕残月/一泓满月/一眉新月/一丸冷月/一茎月芽/一瓣黄月”等。我们仅以“一丸冷月”为例,分析其概念合成的过程。显然,这里的输入空间I1和输入空间I2分别是量词“丸”和名词“冷月”。“丸”原指圆形颗粒状的药丸,和“冷月”属于两个冲突的心理空间,但人类通过抽象思维和联想能力又可以找到这两者共享的属性,即“外形圆而小”。这是因为人类和月亮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在浩瀚天空的衬托下,月亮就像一粒药丸那么小。这个共享的类属空间分别投射到输入空间I1和输入空间I2的相应部分,然后这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映射和匹配再次投射并整合成合成空间“一丸冷月”。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上述名量搭配的概念合成过程,我们将“一丸冷月”的跨空间投射过程绘制成下图:
  
  可见,超常的“一名多量”现象体现了人们在词语表达和事物之间的认知构建,赋予语言以新意,使其更加生动感人。人类概念合成的认知能力使得两个原本相互冲突的语义单元可以整合成一个新颖的语义单元,增强了名词和量词搭配能力,促成了许多超常的名量搭配关系,进而导致了“一名多量”的现象的产生。
  
  四、结语
  本文运用意象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对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的认知缘由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事物在人脑中的意象性突显和人类合成多个跨空间概念的活动分别是常规“一名多量”现象和超常“一名多量”现象背后的认知缘由。
  事物本身的属性和人们的观察视角对事物的意象性突显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它们是造就“一名多量”的内因和外因。对于无固定形状的事物来说,其本身的属性直接决定了量词的选择,而对于有固定形状的事物来说,观察者的视角转换是导致名词选择不同量词的直接原因,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事物在人脑中的意象,而不同的量词反映了事物的不同意象,但事物本身的多维性才使得视角转换成为可能。也就是说,虽然事物本身的属性是导致“一名多量”的本质根据,但惟有内外因相互共同作用才能最终产生“一名多量”现象。
  另外,人类跨空间的联想能力和合成多个空间概念的活动大大加强了量词的搭配能力,丰富了名词的量词选择,因而产生了许多超常的名量组合,进一步促成了“一名多量”现象。
  
  附 注:
  ①量词限制论,即量词的作用在于对名词进行限制。这种观点以陆
  志韦(1956)为代表,他在《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中指出:“我们的名词是材料性的,数量上没有限制。那限制必得另用一种类乎名词的词来表达它。”这类词就是量词。
  名词决定论,即量词的选择由名词决定。这种观点以廖庶谦(1946)为代表,他在《口语文法》中提到,“不是因为首先有了量词的不同然后才决定名词的种类的,而是因为名词本身的性质不同,然后才有加添不同的量词这个事实”。
  量词辅助论,即量词是辅助名词的词。这种观点以高名凯(1948)为代表,他在《汉语语法论》中提出,辅名词的“作用在于辅助说明事物的单位或单位的特点。数位词也是给具有名词功能的词一个范围,表明其特性之所属——表示每一个事物的具体的形状而加以范围”。
  约定俗成论认为,什么名词和什么量词搭配是约定俗成的。这种观点以朱德熙为代表,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代表了汉语语法学界对名、量词关系的看法。
  ②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为了集中讨论问题,本文只关涉
  物量词。
  ③这里的“事物”是泛指装在容器里的事物整体。因为一些细小、
  有固定形状的固体也可以装在容器里,但是离开了容器,事物整体就散开了,自然就没有固定形状了。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Califor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7.
  [3]田琳.概念整合与汉语量名词超常搭配[J].湘南学院学报,2005,
  (1).
  [4]王文斌.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J].外国语,2008,(3).
  [5]王文斌.汉英“一量多物”现象的认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
  究,2008,(4).
  [6]Foley, W.A.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Britai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7.
  [7]沈家煊.转指与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
  [8]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手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
  [9]王文斌.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
  不定性[J].外语教学,2009,(2).
  [10]宋建勇.现代汉语物量词和名词搭配的认知解释[J].语言理论
  研究,2006,(12).
  
  (肖仙乐 王文斌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本文以山东省微山方言为例,分析中原官话的处置句。中原官话的处置句分为有标记格式和无标记格式两种。有标记格式是普通话“把”字句的变形,或者说是普通话“把”字句某些成分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政
在5龄蚕第3天起添食500倍、750倍、1000倍、1250倍不同浓度的蚕用蜕皮激素,试验结果表明:对家蚕的结茧率和虫蛹率没有影响;同一天添食不同浓度的试验区5龄经过没有差异。在蚕没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课程,已在各音乐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广泛设立,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诚然,伴奏能力对于一个音乐工作者特别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的确非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的小型化和数字化成为技术的发展主流,导致开关电源的应用日趋广泛。文中对计算机系统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各种机理做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
目的:对172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评价。方法:172例肾囊肿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行硬化治疗。比较两组囊肿直径〉6cm、≤6cm患者的疗效。结
11月1-3日,由皖能集团主办、学院承办的“皖能集团发电运行人员仿真机操作技能调考”在我院举行,皖能集团旗下7家发电企业的42名一线运行人员参加了调考。
按照省电力公司要求,培训中心将于7月20日实行ERP系统上线,为此,本单位积极做好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培训中心已完成了静态数据的收集整理和46人次涉项目、人资、财务、设
本文以从日语借入的“婚活”、从英语借入的“乐活”、汉语自身产生的新词“穷活”三个例子入手,例释近年来流行的“活”族新词,剖析其释义,展示其用法,并尝试对其成词方式进
目的:探讨卵巢移位术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的6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术,其中27例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行卵巢移位术(15例术后辅助放疗);比较患者于术前月经第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