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望远镜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文望远镜可分为折射和反射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从荷兰听到望远镜的新技术,自行制造出折射望远镜。1668年,牛顿用凹面镜聚焦,设计出反射望远镜,解决透镜的色差问题。还有一种望远镜不用透镜和反射镜,也能搜寻宇宙天体,这个望远镜和爱因斯坦有关。
  爱因斯坦没有发明或制造望远镜,但根据广义相对论,我们利用时空的扭曲,可以达到望远镜的功能,观测几十亿光年远的天体。说穿了,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是利用万有引力,观察非常遥远的星体,甚至可以“看到”没有电磁波的暗物质,堪称为引力望远镜。
  引力望远镜之所以能“看到”暗物质,是因为所使用的原理不同。以折射望远镜为例,远方的星光从物镜进入望远镜镜筒,星光经过不同的介质(主要是空气和玻璃透镜)有光线偏折的现象,最后将星光聚焦成像。引力望远镜则是因为星体的质量改变周遭空间的曲率,使得星光因而偏折扭曲,甚至重影。
  质量改变空间曲率的理论来自广义相对论,但理论的建立并不那么顺利。爱因斯坦在1907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最终版本是在1915年11月定稿。在这期间,爱因斯坦发表过一些相关论文,也不断在更新的版本中证明之前的错误。1914年8月,德国天文学家欧文·弗罗因德利克带队到俄国克里米亚半岛观测当地的日食,希望看到太阳周围的扭曲空间改变背景星光路径,借以证明广义相对论。1911年,爱因斯坦根据旧版本预测背景星光的偏移量。其实早在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索德纳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就算出相同的偏移量(0.84秒弧,1秒弧等于角度1°的1/3600),如果欧文的日食观测顺利,会发现与爱因斯坦的预测不符。既是幸运(对爱因斯坦),也是不幸(对欧文),当欧文进入俄国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俄国士兵抓了起来,失去了机会。爱因斯坦在1915年11月15日得出的广义相对论终极版,算出来的星光偏移量是原先的2倍。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率领观测团队到西非普林塞小岛,得到了他自称“我一生最快乐时刻”的结果:星光偏移量与终结版广义相对论的预测相符。
  只要有质量或能量就可以当成引力望远镜的透镜,当星光经过透镜四周凹陷的空间时就会偏折,离凹陷中心越近,偏折角度越大,偏折角度和透镜质量成正比。因此,我们看到的光源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产生偏移或扭曲。
  在众多扭曲的星光中,最令人震撼的是爱因斯坦环,当光源、透镜和我们正好在同一直线时,位于中间的透镜将单一光源变成一圈光环,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1987年,贾克琳·休伊特的团队利用特大天线阵观测类星体,发现了第一个爱因斯坦环(MG1131+0456)。早在1924年,俄国物理学家奇沃尔松便曾预测大型恒星形成的引力透镜可能造成爱因斯坦环,但爱因斯坦在1936年的评论中表示,理论可行但不容易观测,因为排成一直线的机会太小,并且恒星等级的引力透镜所造成的爱因斯坦环半径太小,远超过观测能力。但透镜若是一个星系,所造成的爱因斯坦环便足以观测到,MG1131+0456就是一例:它的透镜是一个星系,爱因斯坦半径约0.87秒弧。
  除了完整的爱因斯坦环,天文学家在1979年首次观测到类星体Q0957+561的双重电波影像。由于这两个电波影像有近乎一样的光谱,可以断言来自同一个电波源,受到一个星系透镜的作用而形成两个影像。这也是人们首次观察到的引力透镜效应。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990年发现的爱因斯坦十字(Q2237+030),当中的星系透镜离我们约4亿光年,远方的类星体离我们约80亿光年,类星体的影像在星系透镜的影像四周,以十字排列的方式形成四个魅影。星系团也有足够的质量担任透镜的角色,1986年美国天文学家林德斯和佩托西奥首次发现一个1014太阳质量的星系团造成的局部爱因斯坦环。他们只看到一段弧状的影像,但比之前的明显许多。
  引力透镜造成遥远星光的扭曲,也会有聚光的功能,让某些星光突然增亮,这种增亮现象(被称为微透镜效应)可以用来寻找黑洞和系外行星。在这个搜寻过程中,黑洞和系外行星的角色是引力透镜。
  三个独立的观测团队开始了长期观测,希望能找到银河盘面和核球内的微透镜事件,进而找到黑洞和系外行星。1999年,其中两个团队观测到一个微透镜事件,聚光造成的亮度变化最强可达原先的32倍。整个事件延续了3年,初步估算可能是一个4倍~10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如果引力透镜是系外行星,微透镜事件只有几小时或几天。
  引力望远镜主要不是用来观测扭曲的星光,而是测量透镜的质量。由于扭曲星光的程度主要是和透镜质量有关(还有之间的距离),因此除了星系、星系团、黑洞和行星外,还可以通过寻找暗物质,进而推算暗物质的质量多寡以及分布状况,甚至为我们的宇宙称重。宇宙的组成只有约4%是一般的原子,还有23%的暗物质和73%的暗能量。暗能量虽然不能用引力望远镜直接测量,但其会在宇宙大尺度结构留下印记,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引力望远镜研究大尺度结构和时空的演化,探究宇宙的起源以及来龙去脉。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各级领导机关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布置多,检查少,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就是有布置无检查.我们应该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做到布置一项
【正】 县级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处于整个决策系统的较低层次。这一特定的地位决定其信息开发与上报工作相对于省、市一级而言,存在着区域小、隔层多、局限大等较多不利因
植物种子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和“保守性”在物种鉴别、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探讨了种子形态学信息在新一代植物志(或智能装置)iFlora中的应用,提出在iF
淮南市是重要的煤电基地。建国以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本文分析了淮皇市棼地面临的形势即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以及使用的情况;煤电生产现状及趋势,提出煤电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概况我国加入 WTO之后,发展、应用现代化科技技术成为首要问题.电子政务的建立,对提高政府部门办公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和运行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
夏块菌(Tuber aestivum)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菌根食用菌。对夏块菌与青刚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在形成菌根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菌根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夏块菌
在2013年7月下旬,弥漫的森林野火将加拿大北部的寒带森林烧毁殆尽。美国航空航天局Terraw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获取了这些蔓延至哈德逊湾的冲天火柱的图片。  在这张图片中,马里兰大学的大气科学家看到一些奇特的东西:烟雾似乎 将正常天空与积云天空切割开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获得的图片仅仅显示烟雾与云层的最顶端,因此不足以证实他的怀疑,但是这种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可以提供另一种可行性。
在人类历史的传说中,有一块已经沉没的古老而神秘的大西洲。这是一个经历了数十代繁荣,创造过灿烂文化,但却不明不白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岛国。  早在寻找新大陆的浪潮中,就曾有人把大西洲画在航海图上。然而,大西洲究竟在地球上的何方?又是如何毁灭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始终未得其解。  1967年,在爱琴海克里特岛以北113千米的桑托林岛上,希腊考古学家挖掘出公元前1500余年的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在
暴雨过后,蝴蝶总爱聚集在佐治亚州西北部鸽子山中的泥洼边。詹姆斯·亚当斯和欧文·芬克尔斯坦手持捕网悄悄埋伏。突然间。一只很奇特的蝴蝶从两人身边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