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直接会对设备管理质量产生影响,所以,选用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法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本文针对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设备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保障财产的安全,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此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设备管理的多样化特点,致使现代企业难以实行有效的设备管理,从而造成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一、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理念
设备管理一共包括5个周期,依次是:建设、投入使用、稳定生产、正常生产以及维护更新。为了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会采用如下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PDCA循环模式以及过程控制法。通常而言,现代设备管理也可以概括为:设计制造同使用相结合,维护同检修相结合,修理同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同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同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设备的前期管理
处于前期管理状态下的设备,需对其未来的运行可靠性进行探究,推测其使用寿命。在设备的安装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以及相关章程操作,并且做好记录工作。当设备处于试运行阶段时,要实现规范化操作。
(三)设备的维修管理
设备的维修管理,即使其按照自身的生产经营目标,采取相关的技术、经济等措施,对设备使用期限内的一切关于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与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业内的推广应用,对于维修工作也产生了较多影响,例如,在智能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智能化的维修方法。
二、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的新思维与新模式
(一)打造设备管理中的人才优势
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装备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社会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实际生活中,企业应当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其参与到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决策之中,推动决策变得透明化与全面化,促使决策得到有效落实。其次,企业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例如:1.定期组织各类设备人员参与培训。2.对从事设备管理操作与维修的员工,按照等级不同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对软件、检测、诊断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以期提高相关人员认识问题的深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保证企业的技术水平位于行业内的领先位置。最后,将管理组织朝扁平化方向发展,模糊员工的具体工作界限,将其在工作中易出现的互相推诿转换为主动帮助。
(二)推行全员设备管理的模式
设备管理不仅是一项较为复杂化、专业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科学,还是一门汇集了较强综合性与艺术性的管理技术。所以,企业已经难以仅仅依靠设备管理部门独自推进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而是要借助构建现代化设备管理新模式的方法,明晰个人岗位责任、完善考核体系、落实激励机制,不仅如此,还要使设备管理立足于群众基础,真正使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好本职工作。由于操作人员每天都会同设备有所接触,对于设备的各项技能也最为了解,同时还是最先感受到设备异常变动情况的人。因此,是否可以使操作人员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是实现设备管理全员化目标的关键所在,此举也是关于提升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在设备呈现高速化、智能化发展的今天,令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工作之中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三)设备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发生转变
正所谓观念影响思路,思路确定定位,定位指导实践。现有的设备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转变原有观念,摆正自身位置,将管理型观念转换为服务型观念,主动帮助设备使用部门以及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协调与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并且尽可能做到事前控制,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除外,还需勇于承担服务设备与服务生产的职责,切实将服务理念牢记在心。
(四)规范化作业与科学化维护
伴随着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此时,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操作规范的设备管理队伍成为了设备维持正常运转,降低事故发生率的重要保证。正确操作生产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科学化维护,在确保正常的生产运作之余,还可以促进生产流程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合理维护设备是保证设备完好、实现较高利用率与较快生产率的基础。为了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生产设备的使用安全,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重视安全工作,增强其对事故的預见与防范能力。首先,最有效的方式是日常点检,以此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但点检的具体频次将视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而决定。其次,企业应对点检实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此举也是设备动态化管理得以实现的基础所在。最后,企业需制定具体的维修计划,借助具体的仪器检测设备的使用情况,用以确定设备各项性能的完好度,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五)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
安全管理是一项具有风险性、长期性的复杂管理工程。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项关于每个人生命健康的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过程之中,企业需将安全管理放置首位,在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明晰个人职责,做到“人人有所管,事事有人管”。我们可以按照设备的替代性、对于生产的影响程度、修理难度等特点,对设备进行分类,依次划分为重点、普通、次要,其中,应优先管理重点设备。当然,这个分类随着设备特点的变化,也会发生着转变。除外,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之中,要重点监管有毒、较强腐蚀性与放射性等特种设备,制定合理的危机处理预案,并使其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以期全面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涉及到了许多方面,而企业只有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才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民.浅谈现代施工企业设备管理[J].科技信息,2013,33:161.
[2].梁朝根.设备租赁与现代施工企业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4.09:187-190+56.
作者简介:
陈德才(1982-)男,壮族,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工程师,高级技师,主要从事设备技术应用管理与维修方向.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设备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保障财产的安全,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此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设备管理的多样化特点,致使现代企业难以实行有效的设备管理,从而造成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一、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理念
设备管理一共包括5个周期,依次是:建设、投入使用、稳定生产、正常生产以及维护更新。为了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会采用如下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PDCA循环模式以及过程控制法。通常而言,现代设备管理也可以概括为:设计制造同使用相结合,维护同检修相结合,修理同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同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同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设备的前期管理
处于前期管理状态下的设备,需对其未来的运行可靠性进行探究,推测其使用寿命。在设备的安装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以及相关章程操作,并且做好记录工作。当设备处于试运行阶段时,要实现规范化操作。
(三)设备的维修管理
设备的维修管理,即使其按照自身的生产经营目标,采取相关的技术、经济等措施,对设备使用期限内的一切关于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与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业内的推广应用,对于维修工作也产生了较多影响,例如,在智能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智能化的维修方法。
二、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的新思维与新模式
(一)打造设备管理中的人才优势
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装备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社会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实际生活中,企业应当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其参与到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决策之中,推动决策变得透明化与全面化,促使决策得到有效落实。其次,企业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例如:1.定期组织各类设备人员参与培训。2.对从事设备管理操作与维修的员工,按照等级不同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对软件、检测、诊断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以期提高相关人员认识问题的深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保证企业的技术水平位于行业内的领先位置。最后,将管理组织朝扁平化方向发展,模糊员工的具体工作界限,将其在工作中易出现的互相推诿转换为主动帮助。
(二)推行全员设备管理的模式
设备管理不仅是一项较为复杂化、专业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科学,还是一门汇集了较强综合性与艺术性的管理技术。所以,企业已经难以仅仅依靠设备管理部门独自推进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而是要借助构建现代化设备管理新模式的方法,明晰个人岗位责任、完善考核体系、落实激励机制,不仅如此,还要使设备管理立足于群众基础,真正使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好本职工作。由于操作人员每天都会同设备有所接触,对于设备的各项技能也最为了解,同时还是最先感受到设备异常变动情况的人。因此,是否可以使操作人员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是实现设备管理全员化目标的关键所在,此举也是关于提升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在设备呈现高速化、智能化发展的今天,令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工作之中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三)设备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发生转变
正所谓观念影响思路,思路确定定位,定位指导实践。现有的设备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转变原有观念,摆正自身位置,将管理型观念转换为服务型观念,主动帮助设备使用部门以及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协调与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并且尽可能做到事前控制,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除外,还需勇于承担服务设备与服务生产的职责,切实将服务理念牢记在心。
(四)规范化作业与科学化维护
伴随着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此时,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操作规范的设备管理队伍成为了设备维持正常运转,降低事故发生率的重要保证。正确操作生产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科学化维护,在确保正常的生产运作之余,还可以促进生产流程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合理维护设备是保证设备完好、实现较高利用率与较快生产率的基础。为了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生产设备的使用安全,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重视安全工作,增强其对事故的預见与防范能力。首先,最有效的方式是日常点检,以此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但点检的具体频次将视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而决定。其次,企业应对点检实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此举也是设备动态化管理得以实现的基础所在。最后,企业需制定具体的维修计划,借助具体的仪器检测设备的使用情况,用以确定设备各项性能的完好度,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五)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
安全管理是一项具有风险性、长期性的复杂管理工程。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项关于每个人生命健康的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过程之中,企业需将安全管理放置首位,在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明晰个人职责,做到“人人有所管,事事有人管”。我们可以按照设备的替代性、对于生产的影响程度、修理难度等特点,对设备进行分类,依次划分为重点、普通、次要,其中,应优先管理重点设备。当然,这个分类随着设备特点的变化,也会发生着转变。除外,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之中,要重点监管有毒、较强腐蚀性与放射性等特种设备,制定合理的危机处理预案,并使其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以期全面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涉及到了许多方面,而企业只有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才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民.浅谈现代施工企业设备管理[J].科技信息,2013,33:161.
[2].梁朝根.设备租赁与现代施工企业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4.09:187-190+56.
作者简介:
陈德才(1982-)男,壮族,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工程师,高级技师,主要从事设备技术应用管理与维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