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备课中如何备学生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很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变化,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面对职校生,该怎样备好课呢?本文就备课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学生,备好每节课,提出我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 备课 备学生 备好课
  
  Abstract: Preparing less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nly prepare a good lesson can make the lesson effective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ur education objec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Education ideas are also updated. Under the new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What should we do to prepare a lesson for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school. In this paper, I put forward some views of how to prepare a good lesson taking the students into consideration.
  Keywords:Vocational schools lesson preparation prepare students prepare lesson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在不断地被分解、重组和优化,或者被更新;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被丰富;教学方法也趋向多样化。所有这些,目标指向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期待他们能更好地发展智慧,形成能力,掌握技能。而目标的实现,靠的是教师的教,教师如何教,教学“五认真”怎样做,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解精彩纷呈。而教师备课中对学生的思考,往往会出现忽视、不重视或考虑不周全等问题,而这又是教学目标达成绝对不能轻视的环节。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备课时不仅脑中要有学生,还要能对学生进行客观而又理性、全面而又深入的把握,才能备好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备课时要备好学生,首先要了解现在的学生。笔者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目前职校生的一些共性的特点。1.学生的个性意识增强,越来越不愿做老师的乖学生。学生身上充满了反叛的个性,我行我素,课内课外不再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2.学生形成的自我人生价值观,盲目追赶时代的潮流,重视外表,而不重视提高自己内在的修养,教师很难改变。3.学生的道德、知识和行为都存在问题。现状是,道德水准不高;知识水平一般;行为习惯散漫。4.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增多,对课堂教学中长期面对的讲听教学方式感到厌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精神,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由讲听教学方式延伸出来相关学习活动,也只是应付。
  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备好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这里谈的是观念问题,观念要不断更新。如果没有观念的与时俱进,也就不会有备课时积极的创新思考,闪耀出备课思维的瞬间火花,形成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里要强调的是两类教师群体,经验型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师)往往凭过去的教学经验备课,这是不行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在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有些经验确实已经过时或者已不能用;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会忽视学生的存在,备课时几乎考虑的都是展示自我,推销知识。这两类教师群体中老教师要有观念的更新转变,新教师要主动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否则发生脱离学生的备课,教学效果必定受到影响。
  二、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以讲听为主,备课时想的就是我的知识如何传遞给学生,而不是想的怎样让学生学好知识,个性意识很强的学生不再对这种推销式、强制式的教学方式感兴趣。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不能只见物(学科知识),不见人,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教师的备课设计也不能只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轻视学生的思维逻辑特点。
  哈佛学者在《学习革命》中说:人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教案设计要改变以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为主教学方式的设计模式,设计出能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实施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是开展这些教学方式的好途径,通过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开展合作学习,较高层次还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当然面对职高生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备课时的教师对问题设计是要颇费心思的,问题难度不能大,对问题要进行分解,问题要系列化,有层次梯度,问题提出要吸引学生,让学生愿意去思考、讨论和探究。
  古代的教育家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的话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备课时确实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内容和途径,上课时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
  三、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的讲堂,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因此,教师把课堂由教师教学的场所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对话过程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是首席。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对话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是演员,是主角。显然,教师要导演好每堂课,必须备好每堂课。如何根据学生的状况,让学生愿意表演,能够表演得起来,表演得好呢?应该说让职校学生动起来没问题,关键是达到预期的效果。备课时,教师可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状况进行设计。职校的学生个性强、好动,但活动起来很盲目,很随意。显然,要在这几方面之间寻找好的结合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好的结合点”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量的,这个关键点还是要放在学生身上。如果说教学目标是幢房子,优秀的教师应是出色的建材门市部的经理而不是优秀的房产销售经理,备课时不是给学生画好一幢房子,而是给学生准备好最适宜建房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自我建构。
  如果教师提出,上课不重视知识的积累,那考试怎么办,这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现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改革。
  以上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备课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职业学校的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较少有过硬而又明确的考核指标约束下,教师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的备课环节的隐性特征又是那么的突出,本着对职业教育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教师要备好课,不仅仅是备好教材,更要多多考虑状况颇多的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有生机,有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新课改认为教学应不枸一格,要博采众长,特别是语文教学,不应采取一成不变的模式,而要重视多种多样的变式。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
陈寅恪1930年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
本文针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面临的管理约束,分析了中小企业突破管理约束,实施职业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实施职业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产业集聚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现象,本文试图对国外一
任务型教学要使课堂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对教学进行设计时考虑出语言学习者充分领悟语言真实性和实用性的方案尤为重要,如何做到期这
如何发展我国的外贸产业,国内理论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理论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笔者试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现有贸易理论进行分析,以求找到适合我国外贸产业
本文主要阐述在我国的中部崛起战略中电子商务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中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很多障碍,中部崛起的电子商务策略需要从政府、企业、人才等方面进行。
一、案例摘要  该案例以“意象”为切入点,表明了中国古典诗词重“意象”的特点,进而阐述了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特点。该案例主张回归课本,夯实课内“意象”学习,提升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及应对高考的能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年高考语文出现的古典诗歌鉴赏题正是对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成了主观题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经常被作为一个忽略的环节,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是一带而过,没有真正达到训练目的。文中对口语交际训练提出四个落实:一是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案,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二是口语交际训练中表达力求流畅、清晰、准确,具有“实用”性;三是口语表达时要注意场合、情境和对象,注重“实践”性;四是口语表达要真诚、得体。重在“实效”。希望在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中与更多的专家教师共
文章从形式、语义和句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网语中的一些特色动词,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一些结构的特点,对网语动词的规范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