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燕山大学为例,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阐述“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现状,并对高校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依据。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现状策略
2006年12月23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向广大学生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并要求全社会特别是干部、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共同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学校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的“每天锻炼一小时”[2]。“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在全国各级学校实施3年多了。那么实际效果和在开展过程中又遇到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利用现在全社会浓厚的体育氛围,深入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管理面临的又一新课题。本文从高校实际出发,就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论文、书籍。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燕山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在燕山大学的开展情况。将问卷初稿呈送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从专家对问卷的评价来看,问卷的效度符合要求,为了检验问卷信度,抽取问卷200份进行重测,信度系数为0.813,经检验其显著水平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对7燕山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50分,其中回收810份,回收率为95.29%,有效问卷780分,有效率为91.76%。本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和达到了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和要求。
3.专家访谈法
访谈河北省体育界的部分体育专家人士,咨询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听取他们有关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SPSS17.0统计学处理,描述和推断事物的概率意义,为研究结论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二、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一)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
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来看,见表1,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基本在每周2—3次,而随着年级的增加,参加的人数和频率都呈下降趋势,这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主管领导给予更多的重视。
表1: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次数调查表(N=780)
(二)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动机
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动机来看, 见表2,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中,兴趣爱好占了38.5%,真正去锻炼身体的,只占了25.6%,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占了12.2%。所以,学生的动机不同,导致其所产生的锻炼效果完全不同。那么,如何给学生灌输强身健体,只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是以后生活、工作的基础的观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表2: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动机调查表(N=780)
(三)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
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看,见表3,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最大因素就是学习压力、没有时间,占被调查人数的54.5%,导致这个结果不光是学校的问题,还有社会的问题。毕业、就业的压力逐年递增,使学生在学校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紧张。学校的课程也随着社会的需求把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有的甚至周末和晚上都被占用。而如何在社会、学校和学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做为学校体育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场地器材、和缺乏指导也占了相当大比例,说明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和教师指导监督不够。
表3: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调查表(N=780)
(四)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
自2006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提出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学校就积极地开展各种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项目也很广泛。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总结,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一些竞技、趣味项目也逐渐形成传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从表4可以看出,在传统的项目中,比较集中在球类活动,而球类活动中又以篮球运动为首。所以学生的活动相对较集中,且单一。而对于能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的田径项目来说,仅有可怜的2.2%。这和田径项目练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和平淡,甚至还很艰苦是有关系的。学校体育部门可以考虑将趣味项目和田径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表4: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调查表(N=780)
另外在对燕山大学每年参与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数调查显示,每年参与活动的人数大约在3400—3500人左右,参与人数应该不算少了,但与近3万学生的学校总人数相比,只占了11.3%~11.7%,相对来说参与人数比例就显得太少了。而且据调查,学校每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总是这些学生,也就是说喜欢锻炼的人就一直是这些人,而不喜欢的人也一直不参加体育活动。在每年对学生进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学生的达标率也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各别小项的达标率上,比如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等项目上,达标率下降的就更加明显。
三、高校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分析
(一)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构
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的体育学院牵头,成立由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共同组成“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贯彻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学院负责制定全年的体育活动,校团委和学工处负责组织和监督学生参加,而教务部门在安排每学期的课程时一定要把学生每天、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考虑进来。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安排、指导、监督、控制,使每个学生每天锻炼达到一个小时;为学生的健身运动提供场地、器材和技术支持;成立专门的体育俱乐部,为学生的健身运动提供有偿服务;组织各种体育社团,满足学生的各种体育锻炼需求;健全制度,保证“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加强宣传,营造体育锻炼氛围
通过对燕山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出于兴趣爱好,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健康目的。“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与素质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等学校要利用资源优势,以点带面,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带动全校师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辐射周边社区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3]。高校的各个部门——学工处、团委、公共体育教学部、学生会、各种体育协会等互相配合,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
在燕山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有54.5%的学生是由于学习压力、没时间,而无法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一般只有大一和大二年级有体育课,体育课一周只有2学时,共100分钟,仅靠体育课根本无法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多数还要依靠课外,依靠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而现在这部分时间也被占用不少,体育锻炼只好穿插在没课的缝隙中。国家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课和校内外体育活动以立法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课时上明确要求。这样学校教务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就会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考虑进来,至少能够保证每周有三天下午7、8节课安排学生体育锻炼。硬性的法规会迫使学校、学生重视、适应、习惯,逐渐形成传统,形成良性的体育锻炼氛围。
(四)课内、课外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确保上好体育课。普通高校每周体育课2学时,每学时45分钟;体育课要保证每个学生学会两项或两项以上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自主”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主选择两项适合自身条件,并且符合自己兴趣的项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其体育锻炼的自主性[4]。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以传统校运会和贯穿整年的体育文化节相结合的形式,构建竞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高校体育文化,开展一系列球类竞赛、健身操、趣味体育等体育竞赛娱乐活动,并将各院系的得分列入校运会的最终排名,校运会需增加并强化集体项目和素质类项目,以增强健身意识和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校运会期间可举行竞走、接力走,环校跑等全民健身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关注“阳光体育运动”中来[5]。
(五)建立健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学校成立“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体育学院、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管理并严格监督,共同实施这一长远大计。评价过程应严谨、认真,评价内容应全面、具体,评价指标应科学、合理。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程度,入学时的身体素质和阶段锻炼后的身体素质水平对比,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时间,以及教师评价等[6]。这就要求给每一个学生建立“阳光体育运动”档案,从入学到毕业记录学生的体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情况,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以及教师的评价情况。评价标准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既要鼓励成绩优异超群的学生,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公正、公平[7]。
四、总结
“阳光体育运动”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是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是一项提高国民体能体质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掀起青年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应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构;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在课内、课外多形式配合开展;建立健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及相应的评价体系等策略,使高校体育工作沿着科学化的目标前进,才能使高校的体育工作取得实效性和突破性的进展,才能让体育运动的阳光洒满普通高校。
基金项目:区域经济联合基金项目(编号:201005019);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01A4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2]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81-83.
[3]张凤华.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153-154.
[4]冯唯锐,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3-16.
[5]张俊斌等.阳光体育背景下广西高校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15-118.
[6]苏振阳.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与阳光体育的和谐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20):92-93
[7]王绍建,周雪林,王乐. 对“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9(24):55-56.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秦皇岛)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现状策略
2006年12月23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向广大学生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并要求全社会特别是干部、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共同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1]。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学校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的“每天锻炼一小时”[2]。“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在全国各级学校实施3年多了。那么实际效果和在开展过程中又遇到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利用现在全社会浓厚的体育氛围,深入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管理面临的又一新课题。本文从高校实际出发,就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论文、书籍。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燕山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在燕山大学的开展情况。将问卷初稿呈送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从专家对问卷的评价来看,问卷的效度符合要求,为了检验问卷信度,抽取问卷200份进行重测,信度系数为0.813,经检验其显著水平P<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对7燕山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50分,其中回收810份,回收率为95.29%,有效问卷780分,有效率为91.76%。本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和达到了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和要求。
3.专家访谈法
访谈河北省体育界的部分体育专家人士,咨询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听取他们有关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SPSS17.0统计学处理,描述和推断事物的概率意义,为研究结论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二、燕山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一)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
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来看,见表1,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基本在每周2—3次,而随着年级的增加,参加的人数和频率都呈下降趋势,这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主管领导给予更多的重视。
表1: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次数调查表(N=780)
(二)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动机
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动机来看, 见表2,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中,兴趣爱好占了38.5%,真正去锻炼身体的,只占了25.6%,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占了12.2%。所以,学生的动机不同,导致其所产生的锻炼效果完全不同。那么,如何给学生灌输强身健体,只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是以后生活、工作的基础的观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表2: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动机调查表(N=780)
(三)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
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看,见表3,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最大因素就是学习压力、没有时间,占被调查人数的54.5%,导致这个结果不光是学校的问题,还有社会的问题。毕业、就业的压力逐年递增,使学生在学校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紧张。学校的课程也随着社会的需求把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有的甚至周末和晚上都被占用。而如何在社会、学校和学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做为学校体育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场地器材、和缺乏指导也占了相当大比例,说明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和教师指导监督不够。
表3: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调查表(N=780)
(四)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
自2006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提出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学校就积极地开展各种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项目也很广泛。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总结,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一些竞技、趣味项目也逐渐形成传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从表4可以看出,在传统的项目中,比较集中在球类活动,而球类活动中又以篮球运动为首。所以学生的活动相对较集中,且单一。而对于能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的田径项目来说,仅有可怜的2.2%。这和田径项目练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和平淡,甚至还很艰苦是有关系的。学校体育部门可以考虑将趣味项目和田径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表4: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调查表(N=780)
另外在对燕山大学每年参与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数调查显示,每年参与活动的人数大约在3400—3500人左右,参与人数应该不算少了,但与近3万学生的学校总人数相比,只占了11.3%~11.7%,相对来说参与人数比例就显得太少了。而且据调查,学校每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总是这些学生,也就是说喜欢锻炼的人就一直是这些人,而不喜欢的人也一直不参加体育活动。在每年对学生进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学生的达标率也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各别小项的达标率上,比如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等项目上,达标率下降的就更加明显。
三、高校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分析
(一)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构
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的体育学院牵头,成立由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共同组成“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贯彻落实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学院负责制定全年的体育活动,校团委和学工处负责组织和监督学生参加,而教务部门在安排每学期的课程时一定要把学生每天、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考虑进来。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安排、指导、监督、控制,使每个学生每天锻炼达到一个小时;为学生的健身运动提供场地、器材和技术支持;成立专门的体育俱乐部,为学生的健身运动提供有偿服务;组织各种体育社团,满足学生的各种体育锻炼需求;健全制度,保证“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加强宣传,营造体育锻炼氛围
通过对燕山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出于兴趣爱好,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健康目的。“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与素质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等学校要利用资源优势,以点带面,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带动全校师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辐射周边社区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3]。高校的各个部门——学工处、团委、公共体育教学部、学生会、各种体育协会等互相配合,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
在燕山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有54.5%的学生是由于学习压力、没时间,而无法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一般只有大一和大二年级有体育课,体育课一周只有2学时,共100分钟,仅靠体育课根本无法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多数还要依靠课外,依靠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而现在这部分时间也被占用不少,体育锻炼只好穿插在没课的缝隙中。国家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课和校内外体育活动以立法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课时上明确要求。这样学校教务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就会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考虑进来,至少能够保证每周有三天下午7、8节课安排学生体育锻炼。硬性的法规会迫使学校、学生重视、适应、习惯,逐渐形成传统,形成良性的体育锻炼氛围。
(四)课内、课外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确保上好体育课。普通高校每周体育课2学时,每学时45分钟;体育课要保证每个学生学会两项或两项以上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自主”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主选择两项适合自身条件,并且符合自己兴趣的项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其体育锻炼的自主性[4]。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以传统校运会和贯穿整年的体育文化节相结合的形式,构建竞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高校体育文化,开展一系列球类竞赛、健身操、趣味体育等体育竞赛娱乐活动,并将各院系的得分列入校运会的最终排名,校运会需增加并强化集体项目和素质类项目,以增强健身意识和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校运会期间可举行竞走、接力走,环校跑等全民健身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关注“阳光体育运动”中来[5]。
(五)建立健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学校成立“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体育学院、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管理并严格监督,共同实施这一长远大计。评价过程应严谨、认真,评价内容应全面、具体,评价指标应科学、合理。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程度,入学时的身体素质和阶段锻炼后的身体素质水平对比,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时间,以及教师评价等[6]。这就要求给每一个学生建立“阳光体育运动”档案,从入学到毕业记录学生的体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情况,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以及教师的评价情况。评价标准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既要鼓励成绩优异超群的学生,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公正、公平[7]。
四、总结
“阳光体育运动”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是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是一项提高国民体能体质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掀起青年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应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构;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在课内、课外多形式配合开展;建立健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及相应的评价体系等策略,使高校体育工作沿着科学化的目标前进,才能使高校的体育工作取得实效性和突破性的进展,才能让体育运动的阳光洒满普通高校。
基金项目:区域经济联合基金项目(编号:201005019);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01A4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2]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81-83.
[3]张凤华.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153-154.
[4]冯唯锐,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3-16.
[5]张俊斌等.阳光体育背景下广西高校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15-118.
[6]苏振阳.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与阳光体育的和谐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20):92-93
[7]王绍建,周雪林,王乐. 对“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9(24):55-56.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