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公务消费“晒账”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病”的制度造就带“病”的人,太原市纪委、监察局此举的可贵之处,正是以实际行动医治带“病”的制度。
  
  【城市·城事】
  
  打开公款消费的神秘“暗箱”
  太原市纪委、监察局向机关内部公开了2007年该局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公款报销、公务经费的支出情况。把领导干部公款消费“晒”在阳光下,在太原市尚属首次。此举也引来各方热议。
  这一公开制度,分为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公款报销、公务接待、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车辆费、固定资产购置费等八大类。按每个处(室)、每项工作、每名领导、每名工作人员、每辆车进行核算,把每笔支出公开到机关每个处(室)及每名工作人员。
  为付诸实施和行之有效,太原市纪委、监察局还建立起评议制度。他们在局(委)机关成立了“机关公用经费评议委员会”,对公用经费的预算安排、支出项目、支出情况进行定期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向市纪委常委会汇报。
  公开是最大的防腐剂。把领导干部公款消费“晒”在阳光下,在全国各地也不多见。用人和用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有勇气敢于公开领导干部公务消费,是预防腐败滋生的一种有效探索。
  但是,在获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作秀”的争议随之出现。主要原因是“转移支付”的现象太过普遍,众多企业受制于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下厂检查工作,企业负责人要陪吃、陪玩、陪游,所有消费全由企业埋单。
  虽然太原此举争议不断,但是,既然能够首开创新之举,就应当将其完善,使“晒”公款消费不仅仅局限于公开,而是成为遏止不当公款消费的一道利剑,让公款消费中的“黑洞”绝迹除根。
  倘能如此,太原市的“晒”公款消费就具有了标本价值。
  
  【解析】
  
  乔新生(中南财政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有一个常见的悖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并不高,但是实际消费却很高。在一些地方,公务员频繁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出手阔绰,成为当地奢侈消费的主力军。人们不禁要问,公务员为什么在工资性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能够负担起高额消费?
  太原市纪委和监察局的规定,试图破解这一悖论。
  笔者认为,我国在反腐败问题上存在许多基础性的问题,财产申报制度和公务开支透明制度本来是各国行之有效的反腐败基础性法律制度,可是,在我国由于缺乏财产申报制度和公务开支公开规定,所以,反腐败工作往往虎头蛇尾。
  公民纳税的资金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公务员工资收入和公务开支,另一部分则用来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现在,人们把财政预算审议的焦点集中在公共产品方面较为关注,可是对公务员工资收入和公务开支情况却关注不够。这就导致国家财政预算中很大部分被用于公务员工资福利和各种公务开支。有学者测算,在西欧一些国家公务员工资收入和公务开支占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的10%左右,而在我国,公务员工资收入和公务开支却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40%左右。换句话说,在我国财政预算中相当一部分开支用来支付行政管理费用,而纳税人却无法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获得益处。这是一种不经济的财政预算制度,也是一种不合情理的财政预算制度。
  改善我国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必须从约束公务员工资福利和公务开支着手,千方百计地减少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和公务开支。山西太原将公共开支张榜公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但必须看到,公务开支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是公务开支透明化,或者通过所谓公务消费卡限制公务员的公务消费,却没有在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单位实行公务开支透明化制度,那么,公务员很可能会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将自己的开支转嫁到下属单位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所以,在推行公务开支制度时,必须统筹兼顾,要求所有的公务开支部门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实行公务开支透明化。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公务开支透明化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公务员从入职开始,就被要求申报所有的家庭财产。在此基础上,公务员必须签署公务员行为准则。所有的公务开支,事无巨细,都必须通过专门的信用卡支付,并且由消费单位统一向政府财政部门申报领取费用。某个国家的政府要员曾经因为在接待外国客人时,由于涉嫌高消费,被当地新闻媒体曝光,这位要员不得不饮恨辞职。
  在太原的案例中,与其说人们担心公务开支透明化虎头蛇尾,不如说是担心公务开支透明化会加重行政机关下属单位的负担。现在一些公务员外出视察工作,从来都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接待单位会根据公务员的级别,提供不同的服务。而这些服务费用很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转嫁到下属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所以,如果没有系统化的制度设计,那么,这项规定的效用将会大打折扣。
  
  【交锋】
  
  “晒”是作秀?
   作秀!领导干部很大一部分公款消费会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让其下属单位埋单,甚至还有本该私人埋单的消费,以公务消费的名义打进公款支付的行列。仅从账面上看,大都不会超标,不会有问题。这样的“晒”有什么意义?
   ——太原市审计师张先
   即使存在“转移支付”的问题,“晒”公款消费本身仍不能视为作秀。“晒”的真义是一种坦诚接受监督的姿态,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晒”公款消费应稳妥推进,第一步面向单位内部,第二步就可直面社会。
  ——太原市阳曲县公安局政委姚力群
  不能仅止于“晒”,“晒”公款消费对于领导干部监督来说远远不够。在公开领导干部公款消费总额的同时,还应公开领导干部的分工、公款消费的明细等,让人们真正明白“每一分钱的去处”。还应建立起监督举报制度和惩治措施,对弄虚作假,鱼目混珠,包庇纵容的相关人员予以惩办。
  ——山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田伟
  “晒”的亮度还不够,公众仍然看不见公款消费的去向!公款消费不能仅是“晒”一些抽象的数字。既然要让群众对公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那么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性制度和措施,确保群众能够监督、便于监督。只有当群众不仅知道花了多少公款,而且更知道每一笔钱的流向,并有权依据配套的相关规定决定乱花钱者的命运,才能使公开避免流于形式。
  ——媒体青年评论者张森林
  
  【路径】
  
  怎样“晒”出干货?
  乔新生(中南财政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务开支的透明化,是中国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发展的方向。但是,必须认识到,公务开支的透明化不能单兵突进,如果没有财产申报制度,如果不能约束公务员的“转移支付”,没有实行民主选举制度,那么,这项制度很可能会流于形式,甚至会无疾而终。
  首先,必须实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与公务开支公开制度相结合,防止公务员利用制度的不完善,逃避纪检监督。现在一些公务员财产性收入日益增多,他们出入各种高档场所,花天酒地,一旦纪律监察部门追究责任,他们可以借口个人消费,逃避纪律责任;可是,如果在公务开支方面放松管理,他们就会把个人消费变成公务开支。曾经有一位下基层锻炼的副区长,每次回城带领全家老小到高档海鲜餐厅消费,而且每次都要求开具发票,然后回单位报销。这种假公济私、个人开支与公务开支不分的现象,充分说明,如果没有财产申报制度,而只有公务开支透明化制度,那么,这项制度很可能会流于形式,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务卡制度,明确消费的范围和事项,并且由公务员签字盖章。在公务开支中,迎来送往的吃喝消费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许多地方公务开支超标严重,原因就在于公务卡消费设计有缺陷。曾经有一位地级副市长抱怨,每年的接待费用只有3万元,可是,各种各样的政务接待却不胜其烦。迫于压力,他不得不在每一次请客吃饭时,叫上当地的企业家,由企业家负责买单。据笔者了解,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破解制度的方式。
  第三,公务开支的透明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制度。如果公务员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监督,那么,他们就会严格自律,主动减少各种公务开支。反过来,如果公务员不受监督,他们从迎来送往高规格接待中,可以继续获得政治好处,那么,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迎合某些上级官员的心理,不断地提高公务消费水平,并且将各种公务开支转嫁到企业或者他人的身上。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从技术层面来看,财产申报制度、公务开支透明化已经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设备应用效益,增进校际之间交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步伐。汉中市最近举行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
索隐派所搞的"索隐",究其实质是在"研究"推演他们头脑中所提出的多种多样的谜.索隐派不能真正理解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往往把文艺作品还原成为生活的现实;又不能充分认识文学作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成立于1987年6月23日。15年来,省消协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的正确领导和监督关怀下,在省工商局的直接指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积极支持下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但是如何保养电脑,电脑部件“最怕”什么?
网络教学具有3个基本特性:一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造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
近年来,随着室内装饰行业的发展和室内装饰的普及,由于装饰装修和家具生产造成的室内环境有害气体严重超标情况频繁发生,特别是装饰装修中的苯污染,不仅造成对装饰工人和消费
水泥行业是巩义资源型、粗放型行业的一个代表。可以预测的是,它的枯萎是巩义这类行业的宿命。    巩义是一个人口只有78万的县级市,2006年GDP却有242.68亿元,从1992年开始,巩义经济总量一直居河南省县(市)第一位,被誉为“中原第一县”。  巩义市一直就是一个工业重地,其中属于重化工的金属冶炼、耐火材料、煤炭电力、水泥建材等四个行业就占到全市工业的77%,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其中,水泥行业
安徽科技实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具有发展创意经济的较好基础条件。安徽处于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发展创意经济正是一个适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