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的感染及有效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抽取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6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这16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统计其感染发生率,并分析感染类型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者有23名,感染发生率为13.7%,呼吸系统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掌握患者心血管内科感染的特征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感染 临床处理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它包含高血压、心绞痛等多种类型,这几年我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再加上医院的环境又比较复杂,因此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案例并不少见,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的特征,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和预防。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6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68名心血管内科患者当中包括男性患者98名,女性患者70名;患者的年龄为42到76岁之间;有72名患者接受了有创治疗,24名患者没有接受有创治疗;168名患者中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最多,共102名;患者的住院时间在3.5到21.5天之间。本次调查分析的患者都已做过心电图、超声等多项常规检查并经临床医师确诊,原有感染、糖皮质激素以及服用过H2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都不在这次研究范围之内。
1.2 方法
统计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及感染病菌的类型,并将患者分成感染与未发生感染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是否接受有创性治疗以及年龄等相关方面的具体情况,以确定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主要起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简介
168名心血管内科患者当中有23名患者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3.7%,包括14名男性患者和9名女性患者;10名感染者患有冠心病,6名感染者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4名感染者做过心脏起搏器手术,2名感染者患有扩张型心肌病,1名感染者为冠状动脉造影。本文按照美国纽约发布的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对23名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等级评定,情况如下:4名患者为Ⅱ级,11名患者为Ⅲ级,8名患者为Ⅳ级。
23名患者当中以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占47.8%%,有11名;泌尿系统感染者为25.8%,有6名;发生胃肠道感染者有4名,占了17.4%;其他感染者有2名,占了9%。
2.2 相关引起因素条件分析
我们通过单因素及非因素非条件Logistic对10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支护发现,心血管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有许多,比如住院时间比较长,年纪偏高等等,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1,这表明这些因素都和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有关联。
3 讨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血管内科疾病,其疾病种类非常多,而且许多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都比较突然,也是我国猝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同时,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以高年龄患者居多,其机体抵抗力比较低,再加上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往往还伴随有其他合并病症,或者需要做心脏搭桥等各种侵入性手术,住院时间一般比较长,以上种种因素很容易使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而且患者发生感染的类型和部位也各有不同,比如呼吸系统感染、做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等。此外,医院是患者来治病看诊的地方,病原体非常多,有着较为严重的外环境污染,在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的案例更为常见,且医院里所流行的菌株其耐药性都比较强,治疗起来难度更大,因此感染的患者发生病死率也比较高,这些都对患者产生了很大的身体健康危害,也极大的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该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
在这次调查研究当中我们发现,168名患者有23名患者发生了感染,占总患者人数的 13.7%,可见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偏高,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迫在眉睫。而23名感染的患者当中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有11名,占47.8%,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医院没有对探视做严格规定,对于探视者放松了管理与限制,在此情况下陪住人员或者探视者很容易将病原菌带到医院,让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的感染率大大增加。在对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的年龄、住院的时间长短,是否接受有创性治疗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因为这些因素会让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变差,侵入性操作还会增加患者出现手术感染的机率。相关研究表明,在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当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超过60岁,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有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所以,我们必须在重复了解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之后,及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下面是笔者对于如何防治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所提出的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医院应该将感染管理规范制度列入到医护人员的考核之中,并不定期抽查医院感染科的情况,发现问题须及时处理。其次,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在医院内普及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认知度,重视感染问题,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要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第三,医护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比如留置导尿的患者要对其进行定期消毒,患者能自行排尿之后要及时去掉导尿管等。最后,使用药物要规范,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尤其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一定要规范合理,绝不能滥用。
参考文献
[1]李燕,左玉兰.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45-46
[2]钱红翠.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92-93.
[3]余立常.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2,(1):412-413.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感染 临床处理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它包含高血压、心绞痛等多种类型,这几年我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再加上医院的环境又比较复杂,因此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案例并不少见,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的特征,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和预防。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6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68名心血管内科患者当中包括男性患者98名,女性患者70名;患者的年龄为42到76岁之间;有72名患者接受了有创治疗,24名患者没有接受有创治疗;168名患者中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最多,共102名;患者的住院时间在3.5到21.5天之间。本次调查分析的患者都已做过心电图、超声等多项常规检查并经临床医师确诊,原有感染、糖皮质激素以及服用过H2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都不在这次研究范围之内。
1.2 方法
统计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及感染病菌的类型,并将患者分成感染与未发生感染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是否接受有创性治疗以及年龄等相关方面的具体情况,以确定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主要起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简介
168名心血管内科患者当中有23名患者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3.7%,包括14名男性患者和9名女性患者;10名感染者患有冠心病,6名感染者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4名感染者做过心脏起搏器手术,2名感染者患有扩张型心肌病,1名感染者为冠状动脉造影。本文按照美国纽约发布的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对23名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等级评定,情况如下:4名患者为Ⅱ级,11名患者为Ⅲ级,8名患者为Ⅳ级。
23名患者当中以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占47.8%%,有11名;泌尿系统感染者为25.8%,有6名;发生胃肠道感染者有4名,占了17.4%;其他感染者有2名,占了9%。
2.2 相关引起因素条件分析
我们通过单因素及非因素非条件Logistic对10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支护发现,心血管内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有许多,比如住院时间比较长,年纪偏高等等,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1,这表明这些因素都和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有关联。
3 讨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血管内科疾病,其疾病种类非常多,而且许多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都比较突然,也是我国猝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同时,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以高年龄患者居多,其机体抵抗力比较低,再加上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往往还伴随有其他合并病症,或者需要做心脏搭桥等各种侵入性手术,住院时间一般比较长,以上种种因素很容易使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而且患者发生感染的类型和部位也各有不同,比如呼吸系统感染、做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等。此外,医院是患者来治病看诊的地方,病原体非常多,有着较为严重的外环境污染,在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的案例更为常见,且医院里所流行的菌株其耐药性都比较强,治疗起来难度更大,因此感染的患者发生病死率也比较高,这些都对患者产生了很大的身体健康危害,也极大的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该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
在这次调查研究当中我们发现,168名患者有23名患者发生了感染,占总患者人数的 13.7%,可见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偏高,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迫在眉睫。而23名感染的患者当中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有11名,占47.8%,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医院没有对探视做严格规定,对于探视者放松了管理与限制,在此情况下陪住人员或者探视者很容易将病原菌带到医院,让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的感染率大大增加。在对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的年龄、住院的时间长短,是否接受有创性治疗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因为这些因素会让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变差,侵入性操作还会增加患者出现手术感染的机率。相关研究表明,在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当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超过60岁,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有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所以,我们必须在重复了解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之后,及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下面是笔者对于如何防治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感染所提出的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医院应该将感染管理规范制度列入到医护人员的考核之中,并不定期抽查医院感染科的情况,发现问题须及时处理。其次,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在医院内普及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认知度,重视感染问题,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要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第三,医护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比如留置导尿的患者要对其进行定期消毒,患者能自行排尿之后要及时去掉导尿管等。最后,使用药物要规范,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尤其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一定要规范合理,绝不能滥用。
参考文献
[1]李燕,左玉兰.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45-46
[2]钱红翠.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92-93.
[3]余立常.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2,(1):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