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全社会教育领域都兴起了一股慕课浪潮。面对这一形势,高校思政教师有必要了解慕课的发展及核心精神,明晰慕课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之优劣性,利用慕课兴起的契机,探究运用慕课教学模式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路径,从而推进思政教学的全新变革。
【关键词】慕课 思政理论课 资源共建共享 课程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37-02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慕课”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趋势和合作分享的理念,并且迎合了当下对教育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这一全新的共享式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借鉴模式。
一、 透过慕课浪潮看慕课教学
1.慕课的国内外发展
所谓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才几年时间,慕课就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全面井喷的转变。纽约时报也因此把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目前,三大国际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已经推出了数百门课程,全世界还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加入到慕课这种形式的实践中来。
目前我国高校也已经开启慕课之路。2014年,北京开放大学翻译出版了一本叫做《2014地平线报告》的书,在该书中提到了未来会有六项新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翻转课堂、3D打印、学习分析、量化自我、游戏和游戏化学习、虚拟助理。[1] 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中国大学也陆续加盟edX和COURSERA,开始推出一系列面向全球的慕课课程。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推出国内慕课平台——学堂在线。随之,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致力推动的“优课”联盟(UOOC)等慕课平台也相继上线。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30所“985”高校及多所“211”高校参与慕课课程的制作和慕课平台的建设,协力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国内慕课行业的发展。
2.慕课的核心理念
作为开放教育世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审视慕课背后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实MOOC 组织的原理根植于联通主义教育学的一些主要原则。第一原则是聚集(aggregation)。一门慕课提供学习者在不同地方都可以访问浏览、参与学习的内容,这些学习内容聚集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第二原则是重组,就是说,课程内的这些相互联接的材料汇聚,与其他地方的课程资料相互联系,重新组织在一起为学习所用。第三原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将聚集和重组资料再一次整合使之重新适应于每一位学习者和参与者。第四原则是传播,就是依照一定的目的,在其他参与者之间分享这些观点和内容,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从慕课的几大特点,可以看出其核心理念就是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而课程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课程资源的建设的角度来看,慕课为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二、探究慕课教学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路径
1.直视高校思政理論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最近几年,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但是始终还是没有脱离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固然可以较好地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而伴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多样,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建线下线上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学生多维立体化“学习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2.慕课教学对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启发
“慕课”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它的兴起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慕课可以充分拓展了课程的活动范围,提高学习的灵活度,从而提供创新教学模式的丰富可能性。因此,笔者认为,思政教学应发挥“慕课”的优势,将其核心理念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笔者所在院校也在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慕课,希望以此来优化升级课程资源库,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实效性。
3.运用慕课教学模式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究
慕课的优点众多是无疑的,尽管教育界对它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过。作为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一线的老师,面对这一场慕课革命,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运用慕课的优势,让慕课在思政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可为之处。
北大、清华等这些国家985、211重点大学主要是通过慕课来提升学校知名度,服务公众对社会教育资源均衡的需求,那么众多的普通高职院校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搭上慕课这班车呢。既然慕课的核心理念就是开放共享,那么笔者就从思政理论课如何利用慕课来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建设谈谈思考。
首先,从教学方而言,一门完整的慕课必然要求提供教学课件、授课视频、配套的图片动画、相关的书目、知识链接、作业以及相应的测试题等全套课程资料。这些资料的丰富性和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这门慕课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并产生实际效果。而这些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思政教学团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例,正在进行系列“微课”资源的建设。以几节精品微课为抓手,逐渐推动整门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师从共享这几节精品微课着手,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充分采用“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的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维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合作意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而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变革了以往的课堂局面,转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面貌。而教师在共享这些系列“微课”的过程中,也不断激发各自的灵感和创意,通过彼此间的交流碰撞,进一步推动整门课程的建设。笔者认为,慕课确实是通过一种升级版的互联网信息化运用手段唤醒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本真,而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水到渠成之事。
其次,慕课的生命力体现在课程并不仅仅是教师团队单一固态化的资源构建,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建共享的一个动态化的建设过程。提到课程资源建设,过去我们总是停留在教师选取并整合教学资料,汇聚成课程资源库,这样的理念在当前的背景下已经是落伍了。值得重视的是,在慕课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碰撞结果,同样成为课程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并不亚于课程本身的内容。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这些互动可以形成为课程自身的一些案例和话题。尤其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通过对学生在慕课互动交流中反映出的思考、折射出的三观,从而了解关注和捕获学生的思想狀况,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契入点,是本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思政理论课推广慕课平台的更大意义在于发现和研究分析学生在平台的真实交流信息,从而将之作为教师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依据。发挥学生在平台构建过程中充实和完善课程资源的作用,这也是慕课能够在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途径之一。
慕课教学对于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可为之处有待于在慕课平台的实践运用中不断挖掘和拓展,对这一课题的探究将成为推进新理论思政教学改革的抓手,这会是一个新的教改起点。
参考文献:
[1]汤敏.《慕课革命》[M].中信出版社,2015.
[2]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0第六章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 2014-JG-S-01)
【关键词】慕课 思政理论课 资源共建共享 课程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37-02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慕课”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趋势和合作分享的理念,并且迎合了当下对教育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这一全新的共享式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借鉴模式。
一、 透过慕课浪潮看慕课教学
1.慕课的国内外发展
所谓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才几年时间,慕课就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全面井喷的转变。纽约时报也因此把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目前,三大国际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已经推出了数百门课程,全世界还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加入到慕课这种形式的实践中来。
目前我国高校也已经开启慕课之路。2014年,北京开放大学翻译出版了一本叫做《2014地平线报告》的书,在该书中提到了未来会有六项新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翻转课堂、3D打印、学习分析、量化自我、游戏和游戏化学习、虚拟助理。[1] 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中国大学也陆续加盟edX和COURSERA,开始推出一系列面向全球的慕课课程。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推出国内慕课平台——学堂在线。随之,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致力推动的“优课”联盟(UOOC)等慕课平台也相继上线。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30所“985”高校及多所“211”高校参与慕课课程的制作和慕课平台的建设,协力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国内慕课行业的发展。
2.慕课的核心理念
作为开放教育世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审视慕课背后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实MOOC 组织的原理根植于联通主义教育学的一些主要原则。第一原则是聚集(aggregation)。一门慕课提供学习者在不同地方都可以访问浏览、参与学习的内容,这些学习内容聚集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第二原则是重组,就是说,课程内的这些相互联接的材料汇聚,与其他地方的课程资料相互联系,重新组织在一起为学习所用。第三原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将聚集和重组资料再一次整合使之重新适应于每一位学习者和参与者。第四原则是传播,就是依照一定的目的,在其他参与者之间分享这些观点和内容,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从慕课的几大特点,可以看出其核心理念就是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而课程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课程资源的建设的角度来看,慕课为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二、探究慕课教学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路径
1.直视高校思政理論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最近几年,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但是始终还是没有脱离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固然可以较好地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而伴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多样,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建线下线上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学生多维立体化“学习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2.慕课教学对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启发
“慕课”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它的兴起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慕课可以充分拓展了课程的活动范围,提高学习的灵活度,从而提供创新教学模式的丰富可能性。因此,笔者认为,思政教学应发挥“慕课”的优势,将其核心理念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笔者所在院校也在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慕课,希望以此来优化升级课程资源库,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实效性。
3.运用慕课教学模式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究
慕课的优点众多是无疑的,尽管教育界对它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过。作为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一线的老师,面对这一场慕课革命,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运用慕课的优势,让慕课在思政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可为之处。
北大、清华等这些国家985、211重点大学主要是通过慕课来提升学校知名度,服务公众对社会教育资源均衡的需求,那么众多的普通高职院校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搭上慕课这班车呢。既然慕课的核心理念就是开放共享,那么笔者就从思政理论课如何利用慕课来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建设谈谈思考。
首先,从教学方而言,一门完整的慕课必然要求提供教学课件、授课视频、配套的图片动画、相关的书目、知识链接、作业以及相应的测试题等全套课程资料。这些资料的丰富性和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这门慕课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并产生实际效果。而这些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思政教学团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例,正在进行系列“微课”资源的建设。以几节精品微课为抓手,逐渐推动整门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师从共享这几节精品微课着手,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充分采用“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的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维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合作意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而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变革了以往的课堂局面,转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面貌。而教师在共享这些系列“微课”的过程中,也不断激发各自的灵感和创意,通过彼此间的交流碰撞,进一步推动整门课程的建设。笔者认为,慕课确实是通过一种升级版的互联网信息化运用手段唤醒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本真,而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水到渠成之事。
其次,慕课的生命力体现在课程并不仅仅是教师团队单一固态化的资源构建,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建共享的一个动态化的建设过程。提到课程资源建设,过去我们总是停留在教师选取并整合教学资料,汇聚成课程资源库,这样的理念在当前的背景下已经是落伍了。值得重视的是,在慕课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碰撞结果,同样成为课程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并不亚于课程本身的内容。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这些互动可以形成为课程自身的一些案例和话题。尤其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通过对学生在慕课互动交流中反映出的思考、折射出的三观,从而了解关注和捕获学生的思想狀况,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契入点,是本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思政理论课推广慕课平台的更大意义在于发现和研究分析学生在平台的真实交流信息,从而将之作为教师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依据。发挥学生在平台构建过程中充实和完善课程资源的作用,这也是慕课能够在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途径之一。
慕课教学对于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可为之处有待于在慕课平台的实践运用中不断挖掘和拓展,对这一课题的探究将成为推进新理论思政教学改革的抓手,这会是一个新的教改起点。
参考文献:
[1]汤敏.《慕课革命》[M].中信出版社,2015.
[2]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0第六章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 2014-JG-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