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有人说,未成年人好奇心重,自制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而不能自拔,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于是,有人提出应该禁止中学生上网。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病文
驳禁止中学生上网
邢 楠
上网,现在在学生中间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了。目前不少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打起了“禁止中学生上网”的牌子。
其实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不好的一而,我们更不能因为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否定客观上网络的好处。有人曾幽默地指出:“以前的文盲指不识字的人,现在文盲又多了层新的含义,那就是不懂电脑。”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正处于引领地位,如果连最基本的网络知识都不了解,又怎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上网可以及时方便地看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例如国内一些大型网站: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在上面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各类重大新闻,甚至比收看“新闻联播”更方便、更快捷,为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平台,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网上多样化的讨论。
上网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一般学习、生活中不知道的问题,到网络上都搜得到。除了常用的翻译网站、百科知识网站、各类教育网站之外,百度等大型网站还开设了“爱问”一栏,有不懂的问题贴在上而,网友共同帮助你解决。
网络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网络的藏书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在网上看影视作品也非常快捷。世界杯直播赛期间,有些网站特意开设宽频直播赛事系统,并有相关专题栏目,让足球“粉丝”在第一时间内搜集到相关讯息。在网上听歌等也非常方便。
上网的好处真是太多了。
诊断
这篇习作在批驳时处理得并不好。按理说,在列举了上网的种种好处之后,应当以事实为依据,指出“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但作者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说“上网的好处真是太多了”,对论,占、的照应不够紧密,扣题有误。作者显然是犯了批驳不彻底,中道停止的错误。建议在升格时,要紧紧扣住“禁止中学生上网”这个话题来进行,在列举上网的一系列好处之后,还要在结尾处批驳“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亮明态度。
升格
驳禁止中学生上网
邢 楠
上网,现在在学生中间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目前不少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高举“禁止中学生上网”的牌子。然而,国家教育部虽然明文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却并没有明确指出“禁止中学生上网”,上网与去网吧显然是两码事。
其实,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不好的一面,更不能因为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否定客观上网络的好处。有人曾幽默地指出:“以前的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现在文盲又多了层新的含义,那就是不懂电脑。”21世纪上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正处于引领地位,如果连最基本的网络知识都不了解,又怎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上网可以及时方便地看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例如国内有一些大型网站: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在上面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各类重大新闻,甚至比收看“新闻联播”更方便、更快捷,为我们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平台。而且我们还可以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参与网上多样化的讨论。
上网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一般学习、生活中不知道的问题,到网络上都搜得到。除了常用的翻译网站、百科知识网站、各类教育网站之外,百度等大型网站还开设了“爱问”一栏,就是把不懂的问题贴在上网,网友会共同帮助你解决。
网络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网络的藏书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在网上看影视作品也非常快捷。世界杯直播赛期间,有些网站特意开设了宽频直播赛事系统,并设有相关专题栏目,让足球“粉丝”在第一时间内搜集到相关讯息。
其实网络拥有的综合价值还远不止这些,而如果中学生能够学会合理地上网,也确实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无限的价值空间。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一些缺点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同理,对待上网也是一样。
中学生上网也有很多的益处,我们应该引导,而不是禁止。
启示
从原文的修改升格过程中,我们可借鉴到一些辩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要果断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升格后的作文紧扣“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观点,在第一段就鲜明地指出“上网与去网吧是两码事”,也就说明了“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是不科学的,这样就树起了批驳的靶子。然后作者又从多个方面指出上网的种种好处,进一步指出:中学生合理主网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提供无限的价值空间和益处。观点明确,有的放矢。
二、要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升格文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还在结尾处加大了批驳的力度,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一些缺点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同样,对待上网也是一样。”这就明确驳斥了“禁止中学生上网”的错误做法。最后作者还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中学生上网,“我们应该引导,而不是禁止”。全文说理与例证充分结合,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读来给人以启发。
指导教师 刘永军
编辑 申冬梅
有人说,未成年人好奇心重,自制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而不能自拔,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于是,有人提出应该禁止中学生上网。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病文
驳禁止中学生上网
邢 楠
上网,现在在学生中间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了。目前不少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打起了“禁止中学生上网”的牌子。
其实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不好的一而,我们更不能因为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否定客观上网络的好处。有人曾幽默地指出:“以前的文盲指不识字的人,现在文盲又多了层新的含义,那就是不懂电脑。”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正处于引领地位,如果连最基本的网络知识都不了解,又怎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上网可以及时方便地看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例如国内一些大型网站: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在上面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各类重大新闻,甚至比收看“新闻联播”更方便、更快捷,为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平台,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网上多样化的讨论。
上网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一般学习、生活中不知道的问题,到网络上都搜得到。除了常用的翻译网站、百科知识网站、各类教育网站之外,百度等大型网站还开设了“爱问”一栏,有不懂的问题贴在上而,网友共同帮助你解决。
网络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网络的藏书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在网上看影视作品也非常快捷。世界杯直播赛期间,有些网站特意开设宽频直播赛事系统,并有相关专题栏目,让足球“粉丝”在第一时间内搜集到相关讯息。在网上听歌等也非常方便。
上网的好处真是太多了。
诊断
这篇习作在批驳时处理得并不好。按理说,在列举了上网的种种好处之后,应当以事实为依据,指出“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但作者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说“上网的好处真是太多了”,对论,占、的照应不够紧密,扣题有误。作者显然是犯了批驳不彻底,中道停止的错误。建议在升格时,要紧紧扣住“禁止中学生上网”这个话题来进行,在列举上网的一系列好处之后,还要在结尾处批驳“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亮明态度。
升格
驳禁止中学生上网
邢 楠
上网,现在在学生中间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目前不少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高举“禁止中学生上网”的牌子。然而,国家教育部虽然明文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却并没有明确指出“禁止中学生上网”,上网与去网吧显然是两码事。
其实,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不好的一面,更不能因为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否定客观上网络的好处。有人曾幽默地指出:“以前的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现在文盲又多了层新的含义,那就是不懂电脑。”21世纪上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正处于引领地位,如果连最基本的网络知识都不了解,又怎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上网可以及时方便地看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例如国内有一些大型网站: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在上面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到各类重大新闻,甚至比收看“新闻联播”更方便、更快捷,为我们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平台。而且我们还可以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参与网上多样化的讨论。
上网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一般学习、生活中不知道的问题,到网络上都搜得到。除了常用的翻译网站、百科知识网站、各类教育网站之外,百度等大型网站还开设了“爱问”一栏,就是把不懂的问题贴在上网,网友会共同帮助你解决。
网络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网络的藏书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在网上看影视作品也非常快捷。世界杯直播赛期间,有些网站特意开设了宽频直播赛事系统,并设有相关专题栏目,让足球“粉丝”在第一时间内搜集到相关讯息。
其实网络拥有的综合价值还远不止这些,而如果中学生能够学会合理地上网,也确实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无限的价值空间。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一些缺点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同理,对待上网也是一样。
中学生上网也有很多的益处,我们应该引导,而不是禁止。
启示
从原文的修改升格过程中,我们可借鉴到一些辩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要果断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升格后的作文紧扣“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观点,在第一段就鲜明地指出“上网与去网吧是两码事”,也就说明了“禁止中学生上网”这种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是不科学的,这样就树起了批驳的靶子。然后作者又从多个方面指出上网的种种好处,进一步指出:中学生合理主网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提供无限的价值空间和益处。观点明确,有的放矢。
二、要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升格文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还在结尾处加大了批驳的力度,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一些缺点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同样,对待上网也是一样。”这就明确驳斥了“禁止中学生上网”的错误做法。最后作者还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中学生上网,“我们应该引导,而不是禁止”。全文说理与例证充分结合,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读来给人以启发。
指导教师 刘永军
编辑 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