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进而,在提升学生基本地理素养的同时,也确保地理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以生为本 初中地理 自主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153-01
“以生为本”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工作,要通过师生课堂位置的转变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进而,逐步使学生形成课堂主体意识,同时,也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出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打造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进行研讨,以期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构建以生为本地理课堂的有效活动之一,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来逐渐走到课堂之中,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新时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尝试自学,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坚持自学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同时,也为构建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做出贡献。
例如:在教学《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时,由于北京是现代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地方,对与北京有关的位置、文化传统、城市职能等都不陌生,所以,这也就保障自主学习活动的高效实现。但为了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在学生自学之前,我向学生出示了下面的导学案,即: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_________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_________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_________
(4)北京的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
……
组织学生带着这一导学案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一来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二来也能让学生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理解,加深记忆。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之后,我引导学生将自学后存在的疑问提出来,比如:有学生提出: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北京为首都?为什么不选择“西安”?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为了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我组织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了解“西安”的相关信息,并与“北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在观点和看法的表述中吸取他人的意见,以此来完善自身的观点。所以,在构建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时,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分组来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交流,并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带差”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为了能够构建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地理课堂,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自主对“北方”“南方”两个地区的差异进行汇总。也就是说,在这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效率,并确保每组学生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之后,让学生课下借助网络资料以及教材资料对南北方的不同进行汇总,并列出相对应的表格。以“地区特征”为例,学生可以制作出下面的表格。
当然,还可以找到南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习俗文化、性格差异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而且,每个小组要责任到人,要做好分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活动的价值,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3.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基础。所以,在课改下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时,我向学生创设了下面的问题情境:
(1)什么是天气?
(2)为什么说天气是多变的?
(3)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之后,在与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结合,树立起应用意识,以确保学生在问题探究和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地学习的意识。
在构建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中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贵林.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5,(49).
[2]柯旺花.初中地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关键词】以生为本 初中地理 自主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153-01
“以生为本”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工作,要通过师生课堂位置的转变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进而,逐步使学生形成课堂主体意识,同时,也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出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打造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进行研讨,以期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构建以生为本地理课堂的有效活动之一,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来逐渐走到课堂之中,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新时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尝试自学,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坚持自学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同时,也为构建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做出贡献。
例如:在教学《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时,由于北京是现代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地方,对与北京有关的位置、文化传统、城市职能等都不陌生,所以,这也就保障自主学习活动的高效实现。但为了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在学生自学之前,我向学生出示了下面的导学案,即: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_________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_________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_________
(4)北京的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
……
组织学生带着这一导学案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一来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二来也能让学生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理解,加深记忆。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之后,我引导学生将自学后存在的疑问提出来,比如:有学生提出: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北京为首都?为什么不选择“西安”?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为了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我组织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了解“西安”的相关信息,并与“北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在观点和看法的表述中吸取他人的意见,以此来完善自身的观点。所以,在构建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时,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分组来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交流,并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带差”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为了能够构建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地理课堂,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自主对“北方”“南方”两个地区的差异进行汇总。也就是说,在这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效率,并确保每组学生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之后,让学生课下借助网络资料以及教材资料对南北方的不同进行汇总,并列出相对应的表格。以“地区特征”为例,学生可以制作出下面的表格。
当然,还可以找到南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习俗文化、性格差异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而且,每个小组要责任到人,要做好分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活动的价值,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3.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基础。所以,在课改下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时,我向学生创设了下面的问题情境:
(1)什么是天气?
(2)为什么说天气是多变的?
(3)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之后,在与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结合,树立起应用意识,以确保学生在问题探究和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地学习的意识。
在构建以生为本的地理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中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贵林.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5,(49).
[2]柯旺花.初中地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