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 感受文化与生活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由姓和名组成,是一个人的代表和象征,与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人的姓名中,姓在前,名在后。“姓”象征着血缘和宗脉。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独特的文化:“名”传递着爱意和个性,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深切期盼。
  大班幼儿熟悉自己和班级小朋友的名字,会辨认、书写自己的名字,有的甚至认识家人和同伴的名字。原方案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全班幼儿名字图、人物关系图、姓氏图等,引导幼儿探讨“姓的秘密”,进而引导幼儿从位置、字数、含义等方面探索“名的秘密”,以激发幼儿持续的探究兴趣。原方案从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组织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然而,进一步研析“姓与名”的话题,我觉得我们不仅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姓、名及其来历,还应引导幼儿将视角投向现实世界,关注名字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应通过引导幼儿探讨包含在名字中的重要讯息,感受姓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感受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感受父母长辈的浓浓爱心,感知生活中名字的广泛应用,激发对名字的认同和喜爱……从而得到文化的启蒙、生活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寻名问姓”“顾名思义”“名字的应用”三个系列活动。“寻名问姓”侧重于引导幼儿学会区分“姓”与“名”,初步了解名字的组成与传统的姓氏文化;“顾名思义”侧重于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名字的故事”。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和祝福之意;“名字的应用”侧重于从幼儿的生活世界出发,引导幼儿感受姓名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导幼儿由“主观自我”向“社会自我”转化,关注社会角色,增进归属感,了解、认同并喜爱自己的名字。我的设计
  目标:
  1 学会区分自己和同伴的姓和名,初步了解名字的组成和自己名字的含义。
  2 通过观察、讨论、分类、交流等,探索名字的秘密、名字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 感受姓氏文化的传承性和父母长辈的爱心,认同并喜爱自己的姓名。
  准备:
  1 材料准备:
  (1)磁性教具:全班幼儿姓名卡,班级所有幼儿的姓氏字卡,代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图片。
  (2)磁性黑板,红色水笔。
  (3)师幼共同搜集印有或写有姓名信息的物品原件、复印件或照片(如户口簿、身份证、名片、病历、火车票、飞机票、快递单等)。
  (4)儿歌《百家姓》VCD。
  2 经验准备:
  (1)认识自己的姓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学写自己的名字。
  (2)熟悉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姓名。
  过程:
  活动一
  寻名问姓
  1 观察“班级名册”,寻找自己的姓名。
  师:这是我们XX幼儿园××班的班级名册。你的名字在哪里?第几排第几个?
  师:你们是怎么找到自己名字的?(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发现姓、名、字数等方面的不同。)
  师:每个人的名字不太一样,有的姓名是两个字的,有的姓名是三个字的,甚至有的姓名是四个字的。小朋友们找到名字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按照顺序、有的根据字数、有的先看姓……
  2 发现姓名组成。初步感受姓氏文化。
  (1)游戏“谈名道姓”,了解姓名的组成。
  师:这是谁的名字?叫什么?姓什么?(随机选择几个姓名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姓”,并随幼儿的回答用红笔在“姓”上画圈。出示该姓的字卡。)
  师:我们的姓在名字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发现姓在前、名在后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报一个名字,你们说出他的姓。(尽量选择不同姓氏的名字,并随幼儿的回答出示该姓的字卡,在黑板上方排成一排。)
  (2)按姓氏将姓名卡分类,并统计班级幼儿姓氏情况。
  师:我们班有哪些姓?这些姓字数相同吗?(引导幼儿逐一读出字卡上的姓,若有复姓,观察字数的不同,了解单姓与复姓。)
  师:哪些人的姓是一样的?(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姓名卡排放在对应的姓氏字卡下。)
  师:每种姓有多少人?哪种姓的人最多?(统计并记录。)
  (3)按传承关系将姓名卡分类,并进行统计。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姓×,有的小朋友姓×?
  师(出示爸爸和妈妈的图片):你们是跟爸爸的姓一样还是跟妈妈的姓一样?请你们把姓名卡排放到爸爸或妈妈的图片旁。
  师:我们班上跟爸爸姓一样的有多少人?跟妈妈姓一样的有多少人?跟爸爸姓一样的多还是跟妈妈姓一样的多?(统计并记录。)
  师:在你家,还有谁的姓跟你的姓一样?为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姓氏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师:人的名字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孩子可以跟爸爸姓,也可以跟妈妈姓。祖辈把姓传给了爸爸妈妈,爸爸(或妈妈)又把姓传给了我们。
  (4)欣赏儿歌《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师:除了这些姓,你们还听说过哪些姓?听说过两个字的姓吗?
  师:中国的姓可多了,有单姓,也有复姓,人们还编了一首《百家姓》的儿歌,说到了好几百个姓呢。(欣赏儿歌《百家姓》。)
  活动二
  顾名思义
  1 结伴交流名字由来,感受长辈对取名的重视。
  (1)教师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师:人有了姓,还要有个名。起名字的学问可大了。为了给我们取一个好名字,长辈们会考虑很多因素,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意义。我叫×××。你们猜猜。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师:因为……所以我的爸爸妈妈为我起了这个名字,希望我……
  (2)自由交流名字的故事。   师:你的名字是谁取的?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 结合名字探讨含义。感受父母长辈的期望。
  师:你们想了解谁的名字故事?你们觉得×××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名字的含义,看看是不是像你们猜的那样。(选择数名幼儿,先请小朋友们根据他们的名字猜一猜含义,然后请被点中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故事。)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故事?
  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把对我们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我们的名字中。我们要爱我们的名字,带着他们的希望。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三
  名字的应用
  1 探讨需要“说”名字的情境。
  (1)交流听别人说自己名字的情境。
  师:在幼儿园和家里,你们从别人口中听到过自己的名字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叫你的名字?为什么叫你的名字?
  师: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叫你的名字?为什么叫你的名字?
  (2)交流主动说自己名字的情境。
  师:你们自己有没有提到或说到过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情况下说自己名字的?我们该怎样对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你们对自己说过自己的名字吗?是怎样说的?
  师: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有时候,我们还需要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甚至对自己说要注意什么……
  2 发现需要“写”姓名的情境。
  (1)结合幼儿园生活发现名字的应用。
  师:幼儿园里的哪些东西上面写着小朋友的姓名?为什么要写上小朋友的姓名?(引导幼儿结合毛巾架、茶杯箱、被子、枕头以及作品栏、成长册等,发现物品上写上姓名表达的意思。)
  (2)结合实物或照片发现名字的应用。
  师:认识这些东西吗?上面有没有写姓名?在哪里?为什么要写姓名?(引导幼儿观察写有或印有姓名的实物或照片,找出姓名,讨论其意义。)
  师: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自己或别人的姓名?表示什么意思?
  师:姓名寄托了长辈对我们的爱,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要用到姓名。我们不仅常常会听到或说到自己的名字,而且属于我们的户口簿、身份证、病历卡、火车票、飞机票等很多物品上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姓名?能不能随便更改?
  延伸活动:
  1 请幼儿采访父母、教师或小朋友,了解他们的姓名故事。
  2 继续关注姓名与生活的关系,发现新的需要用到姓名的场所或情境。
其他文献
对武汉市三所幼儿园200名幼儿父亲参与父职教育的意愿和阻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父亲整体上不太愿意参加父职教育。幼儿父亲希望通过父职教育了解“父亲的责任与义务及
[直击热点]rn2018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指示下,江苏等地税务机关对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范冰冰在电影《大轰炸》的拍摄过程中实际获得片酬3
期刊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整合社区资源,于2005年试点构建了分布式社区亲子阅读网,面向区域内0~6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亲子阅读指导以及早期教育服务。各亲子阅读网点均组织开展早期阅读
姓和名是一个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也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原方案以“探索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但从具体过程来看,教师对幼儿不够放手,幼儿通过自主探
“姓和名”这一教材具备多元价值,如让幼儿感受亲人的情意、提高自我认识、练习交往行为等。而原方案偏重于认知的学习,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
[直击热点]rn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公交车在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后,冲断护栏坠入江中.据媒体报道,事故系公交车避让一辆逆行的小轿车所致,小轿车司机为一
期刊
“姓和名”是一个适合大班幼儿开展的社会活动.原方案以发现名字中隐藏的秘密、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为主要目标,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感知,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我认为有几点
原方案以每个幼儿都有的姓名为载体,通过操作、发现、游戏、交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姓名的秘密,值得肯定。我认为本活动具有以下价值:1.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对我国姓
[直击热点]rn在2018年第六届学习力大会上,俞敏洪发表演讲称,中国女人挑选男人的标准是会赚钱,至于良心好不好不管,所以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