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和预言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浒传》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要表达好这些价值,开篇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作者精雕细琢的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意味隽永,笔者结合《水浒传》全篇内容,聚焦第一回,以小说原文、典籍名句和相关文献为佐证,从文字细节、人物命名、相关历史背景和事理逻辑等方面探究《水浒传》开端的深层意蕴。旨在通过讨论开篇的宏观构思,进而发掘其潜在的思想价值。探究的结论是,《水浒传》的开端有三个深层意蕴:一是寓言式的主题暗示,二是预言式的布局谋篇,三是影射式的贬斥人物。
  关键词:《水浒传》 开端 意蕴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了宦官乱政导致青蛇惊帝、雹雨成灾、雌鸡化雄等故事;《西游记》第一回从盘古开天辟地、仙石孕育灵猴写起;《红楼梦》第一回从女娲补天肇端,继而引出绛珠仙草随神瑛侍者下凡还债的故事。《水浒传》的开篇也讲述了一个神怪故事,弥漫着怪诞性和神秘感,与其他三部古典名著相比,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但这样的构思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在神怪故事的背后蕴藏着更深层的意蕴,令人拍案叫绝。
  一、用寓言暗示主题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朗达·拜恩在她的《秘密》一书中阐述了世界的吸引力法则。“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这句话可以概括吸引力法则的核心内容。《周易·乾》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和 《周易·系辞上》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水浒传》的第一回就用生动的故事演绎了这一法则。
  《水浒传》第一回的故事梗概是:北宋仁宗年间,瘟疫盛行,死伤军民甚多,仁宗皇帝听信大臣建议,要请天师禳灾;事关重大,皇帝便委派亲信大臣洪信去信州龙虎山请天师;为了检验洪信的诚心,天师变化为小龙和猛虎沿路惊吓他,变成牧童耍逗他,但总算答应禳灾并消除了瘟疫。洪信办完公事后游赏龙虎山,看到了伏魔殿,道士们说殿内有魔王,不能开殿,洪信不信,非要打开伏魔殿。结果是: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伴着金光和黑气逃出伏魔殿,分散到四方,扰乱天下去了。
  从表面上看,第一回的祈禳瘟疫和误走妖魔是神怪故事,但从内涵上看,它是寓言故事。这个寓言是围绕“信”字展开的:
  1.人名和地名:洪信和信州。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洪信。“洪,大也”,这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释诂》对“洪”字的解释。“洪信”的意思就是“大信”。皇帝派洪信去的地方叫信州。人名和地名里都用“信”字,意味深长。
  2.洪信不值得信任:洪信嘴上说不相信伏魔殿里有妖魔,但他非要逼道士打开伏魔殿,可见他对妖魔非常感兴趣,结果真的飞出了妖魔。他知道自己给国家闯下了大祸,就叮嘱手下人向皇帝和满朝文武隐瞒他打开伏魔殿的事实。这些行径足以证明洪信是一个瞒上欺下的奸臣。
  3.皇帝宠信的人:消除瘟疫是国家的一件大事,皇帝不派忠臣贤士,却派洪信到信州请张天师禳灾,说明皇帝是十分信任奸臣的。
  4.皇帝相信的办法:面对瘟疫,皇帝相信的不是医药卫生,而是旁门异术。
  5.读者该相信什么?洪信请张天师禳灾的故事显然是虚构的。读者不该相信这虚构的故事,而应该相信故事中寓含的道理,即寓意。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從张天师变化为龙虎和童子到用法术消灾,再到洪信放出妖魔,哪件不是妖孽怪诞之事?按照吸引力法则的理论来说,这些怪诞之事是皇帝和奸臣感召和吸引来的:君臣心里信怪,所以手上作怪,必然导致国家遭怪而最终衰亡。纵观《水浒传》全文,宋徽宗宠信奸臣,昏君和奸臣做下不少怪诞之事:宋徽宗后宫佳丽三千,却要钻地道嫖宿李师师;高俅身边不缺女人,却只能把自己的本家兄弟认作螟蛉之子;高俅和童贯屡次征讨梁山都损兵折将却免受处罚,富贵依旧……凡此种种,都是怪诞不经的。
  昏君和奸臣狼狈为奸,逼得百姓揭竿而起,造反者被他们视为盗贼。殊不知,宋徽宗和他的奸臣们才是最大的盗贼,“花石纲”和“生辰纲”就是他们的罪证。自己是最大的盗贼,却把人民指斥为盗贼而加以剿灭,这才是最大的怪诞不经。
  怪诞是表面的,怪诞之下藏着一条清晰的逻辑:昏君宠信奸臣——君臣盗抢人民——人民被逼成盗。一言以蔽之:天下盗贼是由昏君和奸臣感召来的。
  总之,洪信打开伏魔殿的故事是个寓言,它暗示着造成天下祸乱的潘多拉之盒是由昏君和奸臣打开的,他们是天下灾难的始作俑者——乱自上作、咎由自取!
  二、用预言统摄情节
  《水浒传》的第一回不仅是寓言,也是预言。若以第一回故事为参照点,《水浒传》的预言可以分为前置预言、中置预言和后置预言。
  封闭已久的伏魔殿里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遇洪而开”四个大字,这就意味着前代祖师洞玄国师早已预言了伏魔殿会被一个姓洪的人打开。这是小说中的前置预言。
  洪信打开伏魔殿后,作者用一首律诗来概括妖魔被放出的后果:“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这首诗也是一个预言,预告了梁山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人扰乱天下的故事,而祸乱的始作俑者就是像洪信这样瞒上欺下的奸臣,诸如蔡京、高俅之流。这是小说的中置预言。
  除了第一回,这种预言式的架构在《水浒传》中还有几处:
  1.智真长老的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预言了鲁智深从结识林冲到落草二龙山再到投奔梁山直至浙江坐化的传奇人生。
  2.鲁智深征辽凯旋途中去五台山看望师父,智真用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预告了鲁智深在征方腊时立下活捉夏侯成和方腊的大功,并且点明了他遇到潮信就圆寂的生命结局。   3.戴宗和李逵到二仙山去请公孙胜,临下山时,罗真人叮嘱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这八个字概括了公孙胜从随军征辽到凯旋归隐的情节。
  4.宋江曾向智真请教梁山好汉的命运,智真说:“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预示了梁山好汉破辽之后征讨方腊导致死伤离散的终局,而在双林镇访友的燕青却以福寿双全而善终。
  上述智真和罗真人的四个预言是小说中的后置预言。
  有趣的是,以上所举的预言都是佛家偈语的形式,为小说增加了神秘色彩。其中除了中置预言之外,其他预言的句式都相同,均是“动宾+而+动词”的句式。这种预言句式来源于禅宗经典《坛经》:禅宗六祖大师慧能在见性得道之后,为了避免遭受迫害,连夜辞别五祖弘忍。五祖用“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向六祖指明前途。后来慧能又用“逢袁则止,遇蒙则居”为弟子道明指示前途。可见《水浒传》中的预言句式与《坛经》中的预言句式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换掉了一个虚词而已。
  第一回的预言是统摄全书的大预言;其他回中的预言是概括局部情节的小预言。大预言中套着小预言,这是《水浒传》在情节架构上的一个特点。这种设计有四个作用: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巧妙地为小说搭建了后续框架:先通过预言构建一个轮廓,随后再详写具体情节;契合了高僧和道士这种世外高人的身份;为后文情节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三、用一人影射群像
  洪信虽然在第一回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但他在整部小说中却有巨大的作用。
  首先是在结构上起到了“引子”的作用。他打开伏魔殿,放出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引出了全书的人物和故事。更重要的是,洪信在人物形象上起到了“影子”的作用,他是整部《水浒传》奸臣的缩影。《水浒传》中的宋徽宗信任和重用四奸——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导致了天下大乱,陷人民于水火。这些奸臣最大的特点就是欺下瞒上,简言之,就是像洪信一样不可信。可是皇帝却偏偏信任他们,搞得政荒国乱,让老百姓对皇帝和朝廷失去信任和信心。所以,作者在小说一开篇就把焦点放在了“信”字上(详见前文第一部分)。既然皇帝宠信奸臣,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即使道士们当时能够阻止洪信开启伏魔殿,他也会回奏天子,诬告龙虎山的道士造谣蛊惑,之后必然由皇帝下令打开伏魔殿。
  总之,第一回作为全书的序幕,其主要人物洪信不仅引出了全书的人物和故事,更是整部小说奸臣的缩影。《水浒传》第一回绝不可以被等闲视之,它的情节寄寓了乱自上作、咎由自取的思想;它的谋篇运用了预言勾勒、逐次展开的设计;它的人物起到了引出故事、影射群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朗达·拜恩.秘密[M].谢明宪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2] 来知德.周易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4] 王国轩.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 慧能.坛经[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作 者: 白鴻昌,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和语文教育。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对话意识作为存在主义思想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了《伍子胥》的人物塑造与故事新编。伍子胥同自然物象和“实存”的他者进行精神对话,从中获得启示并走向本真存在。冯至还将这种主体间性的对话意识深化为知识分子走向社会的对话行为,以伍子胥为精神投射对象,在文本中呈现介入现实的写作特征。  关键词:《伍子胥》 冯至 存在主义 对话意识 介入文学  伍子胥传奇是一个不断被演绎和改写的题材,它兼具了“复仇”和“
期刊
摘 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深层解读文本的能力,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浅文”,有“深教”的必要。笔者认为,“浅文深教”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效备课。本文以《金岳霖先生》为例,从“教材编辑意图”“作者写作意图”“文中争议处”三处入手,论述如何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汪曾祺 《金岳霖先生》 深度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中,总有几篇课文让我在备课时有这样的想法:这文章这么短,这么浅,学生自己都能
期刊
摘 要:由于自身的经历,老舍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发展出了独特的个人意识。而《离婚》作为老舍早期成熟的代表作,呈现出了他别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在《离婚》的创作过程中,他重视文学作品中个人意识的表达,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加以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上的继承和创新。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风格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反思,为中国市民文化带来了新面貌。他在现代小说的创作中不
期刊
摘 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以强烈的女性反抗精神闻名于世,其形象是否具有矛盾性也引来了颇多争议。从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到步入社会后的身份抉择,简·爱不断面临身份困境。作为男权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中的一员,简·爱对社会不平等准则的反抗并非以打破现有社会秩序为目的。简反抗的原动力是其身份困境,斗争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身份认同。当简的自我身份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
期刊
摘 要:莫里森素来以刻画黑人形象、关注黑人境遇闻名。在《爱》中,她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于20世纪三代人的生活,并对他们的教育状况进行了描写。本文尝试以黑人教育这一社会学问题为研究中心,以非裔美国人的教育史为依据,以《爱》为研究文本,对小说中的教育政策或理念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索这些政策或理念对黑人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映出文学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跨学科意义。  关键词:种族隔离 黑人教育 种族融合  虽长期以
期刊
摘 要:“伪中国语”在日本网络的数次流行反映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变化新动态。本文探讨了“伪中国语”流行的原因,认为其流行的原因主要为:汉字的高信息密度对网络社交平台信息容量的适应,“伪中国语”具有的交流功能在交际中的应用及中日双方共同使用的二维汉字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互联网环境下信息选择的羊群效应,年轻人使用社会方言以彰显社团身份和寻求集体认同。  关键词:伪中国语 网络语言 中日交流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作为现当代史上一名优秀的女作家,杨绛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杨绛的语言文字风格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文字中内含杨绛对人生的独到体悟,看似平平淡淡,实则颇有韵味,呈现出“平实凝情智,朴华讽世态”的特点,极具语言魅力。本文针对这一语言艺术特色,结合杨绛的作品,从质朴而细腻的语言风格、独特机智的黑色幽默、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这三个方面,具体地分析杨绛是怎样通过平实的文字体现情感及
期刊
摘 要:《回到凤凰桥》从女性视角出发,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在北京务工的安徽农村女孩,展现了她们的生活境遇和生活起伏。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从纪录片的部分理论、叙事学、文化、心理学等角度进行解读,并从中探讨这部纪录片的深层次内涵。  关键词:《回到凤凰桥》 叙事学 文化 心理学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意识等文化思潮进入中国,许多导演开始以女性视角来拍摄纪录片,因此出现了女性纪录片。女性纪录片
期刊
西方戏剧文学专家亢西民教授嘱我为其高足高鲜花博士的专著写个序。我读着这本由博士论文精选提炼的《励志与颓废的传奇——田纳西·威廉斯及其戏剧研究》异常兴奋与激动。我虽然写过一些戏剧理论和戏剧艺术研究的著述,但涉及西方作家的研究较少。因此,这次写序也是学习高鲜花博士的研究精神与治学方法的机会,同时能够深入窥视到美国新现实主义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极其复杂的精神世界,探索其自传性的本色书写和那些鲜为人知的价
期刊
近日老友亢西民教授嘱我为其博士毕业生田菊的大作《爱尔兰戏剧运动在中国的百年回响》一书写一篇序。事出有因,几年前在田菊博士论文以此题目开题论证时,我提出一些易于操作且尚显中肯的意见,现今田菊的论文已顺利完成,并修改、整理成书,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我欣然应允。  当下的学术论文写作,无论是硕博士毕业要完成的论文,还是带有某种功利性而不得不在刊物发表的论文,应该有两个学术准备:一是要掌握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