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点滴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高中数学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2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2.1 信息技术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广阔空间
  数学的创新教育需要数学实验、猜想。在这方面优秀的数学软件“几何画板”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2 信息技术为数学探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几何画板”能在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得到不变的几何规律,利用它可以做成动态的而且具有数学表达的准确性的课件,为数学探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2.3 信息技术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
  个别化教学是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难以实现。而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则使之成为可能。如“几何画板”的“显示/隐藏”按钮,它就能实现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的切换,也可以实现对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还可以实现对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的切换,从而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
  2.4 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助于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等。信息技术可以简单地将研究过程中碰到的抽象问题形象化、一般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
  2.5 信息技术能方便地实现数学对象的多重表示,并相互验证
  数学对象的表示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的、符号的和图形的等。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反映的就是文字符号与图形的互相表示。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几何画板4.07”迅速作出函数图象的“形”来验证“数”的结论。
  3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3.1 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资源浩瀚无边,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环境可以突破书本有限的知识,可以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孤立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史知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应用型知识等。
  2)利用信息技术促使数学知识结构化。高中数学知识某章某节内容不是孤立的,它有一个知识结构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可方便地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某个单元某一节的数学知识。如高中数学每章讲完后都要进行知识总结。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只能将知识罗列起来,形成线性结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用PowerPoint即可变为多媒化的超级链接结构形式,按照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全章知识。
  3.2 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可以优势互补,事半功倍。
  1)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这可使过去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甚至讲不清的数学问题,借助先进的数学软件,一动就清楚明白,一看就豁然开朗。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达,从抽象到具体,从猜想到证明,促进数学变式教学。
  2)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教学。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函数作图器、mathematical、Excel及统计软件等,利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平台对高中数学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3 学习方式与信息技术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可以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上人人都是探索者,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思考探索者。
  1)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实验、探究问题的本质。优秀的数学软件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通过数学实验可以对一些函数图象的类型进行实验、观察、归纳,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学生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所实验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2)利用数学软件探索解题方法。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图形有关的问题,利用数学软件展示问题的情境,观察图形,分析其中的规律或通过拖动鼠标跟踪点的轨迹等办法,对一些动态图形中的某些不变量进行探索,发现动与静的变化规律,也可以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找到可行性方法。
  3)利用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建模等研究性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注重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建模要调研、试探、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实验、操作、模拟数学模型,探索的结果又运用于实践。利用计算机软件能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模拟出合理的数学模型。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写作教学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教师在作文课上滔滔不绝地讲解丰富的写作技巧,学生却在写作指导中进一步迷失方向,究其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学生写作的源问题。笔者认为阅读不仅仅是写作的语言之源,也是写作的思想之源。只有有效阅读才能促进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而有效阅读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的阅读观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选择有效阅读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甚至需要适度点拨来深化学生的阅读与  模仿
小学作文的写作要求相对简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字词句的能力,同时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结合语文教学模式及教学思路
每当同行们在谈到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总是都觉得是有一种让学生感到枯燥的感觉,因为除数学本身存在相关逻辑性较强之外,大多枯燥的因素都来自于我们乡村教师本身自己
提高学习效率,激活思想品德课    放正心态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预设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课堂上会出现“不合拍”的声音而导致“冷场”,甚至是尴尬。直面“意外”带来的尴尬,捕捉学生的“亮点”资源,可以让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所以,
以近期建立起来的非平衡晶界偏聚模型为基础,介绍了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理论.该理论引入了临界时间概念,将等温过程中溶质原子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过程分为偏聚过程与反偏聚
一个经过多年建设却陷人"德鲁克式"困境的大型企业基地,在经过3年的努力后是如何走出困境的?本文运用组织平衡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见解.
一家国有企业两年前因亏损严重被迫停产,但恢复生产不久,就赶上了重油大幅涨价,2000年底全国许多家以重油为原料的氮肥厂都相继被迫停产,然而这个企业不但没有停下来,却以一个又一
在概率的教学实践中,“可能性”的教学问题不断出现,如:究竟什么是“可能性”,为什么要学习“可能性”,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也常不知所措,实践中就有了以下两种现象。  【教学片断1】“明天一定会下雨”是确定现象吗?“可能性”学完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定”“有可能”“不可能”,然后让学生用这3个词分别来说句话。有学生说:“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教师肯定了他的回答。又有学生说:“明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沉淀,课堂和课后阅读是学生语言知识积累最大的来源途径。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培养,要认真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