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高职学生素质养成体系的探讨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heep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给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构建学生素质养成体系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本文提出了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分析探索了高职大学生素质养成的实践模式,将学生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养成 体系构建
  
  1 引言
  1998至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专科)院校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324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786万人,增长幅度均超过5倍,高职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高职教育中仍存在较突出问题,即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院校从中专升格为高职时间不长,建设速度未能与规模发展速度相适应,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最紧迫的工作已不再是学生规模的扩大,而是内涵建设,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既是当前示范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示范院校要在四个方面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二,做以服务为宗旨的示范;第三,做以就业为导向的示范;第四,做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示范”。如何科学构建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者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2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
  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或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主观反映,是形成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阶梯或载体。而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是素质的外显形式,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分为“职业技能素质”与“非职业技能素质”两大类。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1 职业技能素质
  所谓职业技能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接受教育、劳动实践或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职业需要的基本素质。众所周知,普通学科性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专业领城的学术研究、知识创新和工程设计、规划、决策等工作,因此,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的职业素质就是“专业素质”。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主要在第一线职业岗位从事将设计、规划和决策转化为工艺流程、管理规范和技术管理、技术操作等工作,因此,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的职业素质就是“职业技能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相应地,职业技能素质也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职业精神,即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进取精神;二是职业能力,即是否具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熟练的技能和相应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交往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三是与职业相关的一定的知识面。
  2.2 非职业技能素质
  非职业技能素质是相对于职业技能素质而言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而作为高技能人才仅仅具有高技能是不行的,还应该具有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非职业技能素质。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重心,使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以技能熟练、岗位适应时间短而优于普通大学生。因此,在校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而非职业技能素质是构成社会职业的最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同时非职业技能的缺失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对于非职业技能素质的淡薄和缺失,无论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生存竞争,都是一个危险信号。
  3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构建“技能素质”与“非技能素质”并重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已成必然。我们不仅要注重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坚持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我们还要注重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非技能素质的养成,让学生健康成长,突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3.1加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3.1.1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定期到企业调研与参观学习,向生产一线的专家咨询,深入研究各行业的人才结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对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依据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到行动领域归纳的路径,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注重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而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
  高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服务于各个行业的一线岗位,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职业前景和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根据职业目标和现实以及未来社会的要求进行职业素质分析和專业能力分解,面向职业群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提高职业素质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地、不间断地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
  3.1.2加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有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教育指导思想是十分明确而深远的。让素质教育进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和谐地发展是课堂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精于导,学生主动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在民主、平等、融洽氛围里,学生敢想、敢说、敢创造。第一,课堂教学目标素质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注重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应该从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具体而言,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能力,心理感受能力、意志品质、沟通协作能力等都是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第二,做到教师精于导,学生主动学,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学生的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挚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与充分的帮助,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第三,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生生互动。在内容上教师要设计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间题,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及合作与竞争对手等。通过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主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1.3 推进"双证书"认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实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相关的职业素质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技术标准及企业用人标准高度一致,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开设专业协会,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大赛,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级省级与全国等各级技能竞赛,强化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更好与工程实践接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加强“双基地”建设,即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实习基地建设,确保学生“零距离”上岗。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进程,实施分学期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推荐活动如表1所示。
  3.2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树立学生高尚的政治信仰,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抓政治理论学习,关注社会热点,学先进人物,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做到计划、时间、资料、检查、考核五到位,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实习基地建到哪里思想道德教育就延伸到哪里,将思想道德教育覆盖到“双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从细节做起。(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严谨态度,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2)在专业学习中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視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质。(3)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职业体验,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4)在自我休养中提高生活体验,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根据学生思想成长历程,实施分学期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推荐活动如表2所示。
  3.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学生人文科学及身心素质的提高
  人文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学生非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表3、表4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推荐活动,通过分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毅力、积极的进取心和承受一定压力、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三困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公关意识;具有强烈的竞争、拼搏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智商和情商。及时疏导学生的消极情绪,鼓励他们坚持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培养学生了解审美与艺术基础知识、识谱知识、音乐形式要素及基本音乐常识,运动与健康相辅相成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发展智力。
  4 结束语
  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每个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无疑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技能型人才素质的培养在面临这一趋势时,也必然要把高层次素质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探索并科学构建新的学生素质养成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5~48.
  [2] 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6~60.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
  [4]《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5] 王来柱.浅谈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2:21~23.
  [6] 杨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新论.职业教育研究.2008.5:76~77
  [7] 李红英等.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2:59~60.
  [8] 欧阳静.让素质教育进课堂.班主任之友,2005.5
其他文献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是专业建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小学教育专业群,是师范院校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1996年4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汪贵昌荣获国际最高功勋金杯奖奖杯,被授予(中国)“民族药医之星”的称号!汪贵昌是谁?他是中国宁波大昌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浙
石磊,46岁,湖南省靖州县人.1971年7月高中毕业于靖州甘棠一中,便在当地做了教师.入年后,她嫁给了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黑洞乡的小学教师吴国标.从此,一位湖南籍女子,把自己的理
《体育博览》开辟“记者席”栏目,要我写写自己当记者的经历与体会。这是一个比较难写的题目,写得太好,有吹牛之嫌,写得太差,又落入虚伪。不过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毕熙东
本文在论述当前中国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政策、制播分离现象、内容生产创新的过程中,针对其遭遇的体制机制、媒介融合、新媒体冲击等问题展开分析,肯定了当下广播电视发展的阶
1.32名克山病患者及35者健康者之耳下腺、唾液分泌活动及其无机成分检查的结果,除唾液钾浓度高于健康人外,其余未见显著差别。2.对克山病与大骨节病的相互关系,略加讨论。 1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能有助于提升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强化广播电视话语权切入,结合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新语境,探讨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建构与话语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作者徐文堪教授是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资深编辑、编审,曾参与全书4500万字的《汉语大词典》、全书1000万字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以及出版于1
2014年夏季,上海和平饭店著名的周末茶舞将会重新登场,重温当年上海滩令人趋之若骛的传统。茉·莉酒廊周末茶舞将于6月29日开始,在每周六下午2时半至6时举行,再现上世纪三十
《影视文学》作为高校里一门比较热门的专业选修课,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角色定位和教学差异.对于中文专业来说,在把握情节的同时应当侧重于如何表现故事;对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