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在台湾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大约产生在清代中期。因为河南省简称“豫”,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在河南省及毗连的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省。即使与河南相隔遥远的台湾,豫剧也是相当流行的剧种之一。豫剧既不产生于台湾,又与当地的语言风格、乡土民情相去甚远,何以能在台湾风靡一时且历久弥新呢?
  流动的人口是文化传播的有力途径,豫剧正是伴随着众多河南移民而进入台湾的。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时,有不少河南籍人入台,此外有不少人来自河南临近的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加上晚清时期迁入南方的河南人后裔,对豫剧应当都不陌生;当时一些颇有名气的豫剧演员,如豫剧“十八兰”之一的毛兰花,艺名“万百云”的张岫云等,也由于各种原因辗转入台,这些都是豫剧在台湾得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海峡两岸阻隔,这些移民为了排解思乡之情,享受乡俗乡音,便在茶余饭后,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拉起琴弦,唱起自己的乡音乡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组织剧团,当局也乐于促成,以便安定人心,一些业余和专业豫剧团体相继成立。当时入台的河南籍人士大多在军政界,因此豫剧团体也首先出现在台军中。1950年,“四四豫剧团”、“中州豫剧团”几乎同时成立。稍后,“大鹏豫剧团”、“飞马豫剧团”、“陆光豫剧团”、“捷豹豫剧队”等相继成立,同时民间也成立有华联剧艺社等团体。这些团体在毛兰花、张岫云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开拓进取,培养力量,使豫剧在台湾得到了长足稳定的发展。
  豫剧在台湾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当然有其独到的原因。从历史上来看,由于移民关系,河南与闽台地区一直有较强的联系。闽南的客家人大多来自中原,以后又辗转到台湾的。台湾土著称来自福建泉州、漳州、厦门等市的闽南人为“河洛人”,而由福建迁移到台湾和海外的客家人,被称为“河洛郎”,说明他们最早的祖籍是在中原的河洛地区,也反映了两地在历史人文传承上的紧密关系。
  此外,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台湾后,为显示其文化正统性,提出“弘扬中原文化”的主张,豫剧无疑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且豫剧中有大量忠孝节义的曲目,如杨家将、穆桂英抗辽之类“恢复国土”的剧目,有教化人心的作用,正符合当局稳定人心的需要。1953年,毛兰花与张岫云等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演出《凯歌归》和《二度梅》,蒋介石率军政首脑及社会名流观赏,称赞“豫剧为最富教育意义的剧种”,并予以嘉奖。此外,在军界、政界内,也有不少河南籍的高级官员,他们对于豫剧的生存、发展与推广也起了巨大作用。
  从社会接受度上来看,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长期推行“国语”,而豫剧的语言与之非常接近,这就使得豫剧相对于其他方言的地方戏曲更容易被接受;而且豫剧的曲词通俗易懂,唱腔相对简单,雅俗共赏,从而赢得了大量的观众。长期以来,像《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等许多豫剧的传统剧目都为台湾同胞所喜爱。
  台湾豫剧界同仁自身的努力也不容忽视,他(她)们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使得名角辈出,薪火代有传承。除了飞马、国光等专业剧团作为中坚力量外,还有许多研究机构和学员培训团体,如台中的“中华豫剧团”、台北的“捷音豫剧团”等,民俗技艺演习班及豫剧改进会则遍布全台,培养出大批新秀,如傅瑞云、陈伶、封君平等,最著名的当属被誉为“豫剧皇后”的王海玲。
  在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豫剧在台湾犹如星火蔓延,由小而大,由少而多,以致成燎原之势,其鼎盛时期可谓家喻户晓,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拥有广大的戏迷和观众,成为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戏曲剧种之一,其影响力仅次于被称为“国剧”的京剧。
  但受政治影响过重对于台湾豫剧来说也是柄双刃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登辉、陈水扁等人大搞“台独”,推行本土化方针,对外省文化进行压制与打击。豫剧专业演出团体只剩下国光、飞马等少数,其艺术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压缩,在财政来源与后备人才培养上日益困难,票友观众日益减少,社会影响力也日益下降。
  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台湾豫剧不得不面向观众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根据观众的审美情趣与欣赏需求,在保持豫剧本质特征的前提下探索创新,使台湾豫剧呈现出新的面貌,比如在表演内容、舞台形貌及唱腔设计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剧目编排上,除了演出传统剧目、创作新剧目外,还积极改编国外著名节目,如国光豫剧团根据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改编成豫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就赢来好评如潮。
  同时,除了不断加强与大陆豫剧界同仁的联系和交流,还大胆地“走出去”,多次组团赴国外演出。国光豫剧团的演出遍及世界各地,先后登上过韩国汉城的“彩虹大戏院”、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爱丽丝舞台”,其声音甚至回响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上空。1990年,台湾豫剧演员王海玲在美国波士顿获得艺术大奖。目前,台湾尚有数十万河南籍后裔,他们仍将是豫剧最忠实的支持力量。从发展态势上看,历经坎坷、洗尽铅华后,豫剧已经摆脱了与政治的密切联系,真正成为大众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音乐情景剧是综合艺术实践课,它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是综合性很强的戏剧艺术形式。我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音乐剧引入课堂,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围绕音乐剧开展音乐活动。通过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排练、表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的学”成为现在“主动的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我国应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确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期刊
本文以傩戏面具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我国傩戏面具元素在旅游商品设计中的运用现状,然后介绍傩面具文化的相关知识,最后提出傩戏面具元素在旅游商品设计中的创新设计策略,希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根据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讨论了通过减小交流调速中的交越失真来改善逆变器输出波形的方法,尽可能地控制谐波影响,降低能耗。由于整个中央空调系统中具有较多
我们国家提出,实现“中国梦”就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梦”的内涵和实施渠道。要通过教育、学习、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那么,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was a widely used approa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from middle 19th century to middle 20th century. Its existence has been debat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标志性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因此,我们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构建有效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途径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元素  中国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