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点,已极尽水墨变化之能事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溪你好:
  诚恳接受你的批评,在你埋头作画的三年里,我确实了解不多,关注甚少。因为这几年我把精力主要放在批评自身的一些问题上,包括年会、网站、基金等事务性工作。
  收到你的来信一直没有回信是因为没有看到你的新作,只有亲自看看才会心里踏实,才知道要说些什么。当我去你画室看过之后,我心里踏实了,我被你的作品所感动。可以看出这些年你所下的功夫、你的持续不断的探索精神,以及值得肯定的探索成果。
  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可以从“道”与“器”两个层面上来谈,在“器”的层面上,水墨画始于王维的“水墨渲淡法”,正是渲淡法的出现,使墨能分出“五彩”,从而取代了赋彩画而渐成主流。从王维到今天已经一千多年的历史,笔法、墨法的发展已极为丰富,而你的“晕点”在墨法上是一个“集成”。一个点,已极尽水墨变化之能事。如石涛所说:“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在水墨的本体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句号”。张羽的指印虽然做得很纯粹,但他却离开了水墨自身的特有魅力,你的意义在既保持了水墨的趣味,又做到了语言上的纯粹。
  古人“以墨代色”的“墨分五彩”,是在墨的浓淡层次中想象出“色”来,而你用三原色点构成画面的“墨—色”效果,是真正的实现了“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色即是墨,墨即是色”,真正实现了墨色的统一。此乃对水墨的又一贡献。
  骁纯命名的“诡异3D”,还属于一种直觉的把握。如何评价你的3D作品,恐怕还需要在图形学的层面做理论上的阐述,我还没看冀少峰的文章,这问题我需要时间,暂时悬置不谈。好在你的展览在9月,还有时间考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自喻“卖油郎”倒是很贴切,贴切在不只在他的倒油的功夫,还在他征服了一个“花魁”!你也会的。
  顺祝艺祺!
  贾方舟
  2011.4.23
  
  
其他文献
一  社会组织复杂时,所有事业就得“分工”。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的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兼有几种长处,所谓业余嗜好成就胜过本行专业的,自然有人。但这种人到底是少数。特殊天才虽可以超越那个限度,用极少精力,极少时间,作成发明创造的奇迹。然而这种奇迹期之于一般人,无可希望。一般人对于某种专门事业,无具体了解难说创造;无较深认识,决不能产生奇迹。不特严谨的科学是这样
期刊
冬夜无眠,每遇佳句,辄思偶之,以为游戏耳。  几回食饱游山倦,(淳藏王)  一片春愁待酒浇。(蒋捷)  静里惟闻鸟雀,(范成大)  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  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寿酒斟时琥珀濃。(郭应祥)  且将穑事传童稚,(陆放翁)  {或:欲将此意凭回棹,(白居易)}  总把平生入醉乡。(辛稼轩)  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点水微微冻不鸣。(罗邺)  谁道无情应也妒,(无名氏)
期刊
常朝晖  一九六八年生于青岛即墨市。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二○○九年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文化部青联委员。  展览与获奖  一九九四年,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  一九九七年,﹃山东首届中国人物画展﹄,分获二、三等奖(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作品入选﹃全国建军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期刊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学术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书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从书法学术史、思想史这个特定的角度来观照文字学与书法研究的学科关系。作者通过对章太炎、容庚、商承祚等人的个案分析指出,文字学与书法研究分享了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书法学者也为推动文字学自身的进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学科建设角度对两者学科关系的探讨还并非十分自觉,这也为未来的书法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待展开的学术空间
期刊
每一种成熟的艺术都有大量的惯例作为其基础—因为它总是一种语言。惯例是伟大艺术的条件,而不是障碍。  —尼采  王客的书法拥有一种猛虎般的姿势,而且,是就这个喻象最贴切、最严格的程度而言:他同时写下了力和优雅。于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积蓄巨大力量之后的突然奔袭,这个爆发的起点,跃起的奋力一击,通常发生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而此后便以极快的速度奔袭至一片空旷的区域,其中仍然能听到空气被搅动被撕裂后相互
期刊
这批黑陶印是我从2010—2015六年间,利用每年的写生季和假期所做的大批作品中选出的一部分。  文人篆刻流派从元代发轫,历明清两代而流派纷呈,至晚清民国推向高峰。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的节点之上了。传统文化修养的普遍贫乏与稀薄,是当代篆刻家们对于传统艺术的精神内含难于深化所面临的集体困境。不过,今天越来越开放的视野和越来越发达的信息,使得我们无论在宏观的角度还是在微观的角度,都能够比我们的
期刊
清代中期,在书法成就上能堪称翘楚者,非王文治莫属。  王文治(一七三○— 一八二二),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年)庚辰科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其书法博采众长,独具一格,源出董其昌,兼法张即之,既而得力于二王、李邕,善以侧媚取势,尤得董其昌神髓。因其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萧疏秀逸之韵,时有“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之誉。善画墨梅,韵
期刊
杜尾顽  字居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琴会会员、福建古琴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一九九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大专班。  二○○五年结业于杭州师范美术学院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  二○○七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具有市场潜质的中青年画家。  丁学军  字乙轩,山东民族画院画家,受教于天津美院李孝萱先生门下。  现居北京。  丁学军官方网站:  http://dingxuejun.ar
期刊
在当今美术思潮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当代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西方现代艺术对本土艺术的冲撞与融合,促使中国画的笔墨艺术语言趋向于自身形态的现代化演变。作为重要绘画种类的工笔画,在当代情境下更能广泛吸收其他画种的营养,探索的空间更加广阔,观念更加现代。工笔画吸收西画的素描和造型观念,并以线造型为基础,将新的语言引入其中,在描绘现实人物的生活和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文化空间中,像
期刊
桑愉先生是当代扬州杰出的篆刻家,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印坛熠熠生辉的明星。  桑先生名宝松,亦作保松,字愉,以字行,别署阿松、无咎、吾久、若木等,名其居曰乐观楼。因家藏黄慎的大瘿瓢,故又名饮瘿瓢馆。晚岁得东汉建宁地券,故又名建宁券室。  先生生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七日,卒于一九七九年一月十日,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而将其全副心力倾注于他所热爱的篆刻艺术,他的生命价值存在于篆刻艺术之中。他一生中创作最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