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插嘴”而精彩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原来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为主的教学方式正在被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伴随课堂的开放,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一方面,表明学生想要急切地表达想法,对于学习有很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时这种行为会打乱教师正常的教学节奏,如果处理不当,对教学效率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利用好“插嘴”资源,让其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为“插嘴”做好铺垫,激发思维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那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会不太理想。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插嘴”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比如,针对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可以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天空中的云彩,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天空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出示PPT,呈现不同形状的云彩,同时提供仿写句式:云彩呈现出______的形状,那是__________)
  师: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等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交流时,不待教师把话说完,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插嘴”,真正理解了天空就像一位魔术师,会变幻出各式各样的云彩,也真正明白了天空的云彩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是多么奇妙。随着回答问题的热情高涨,他们的思维被真正调动起来,并且富有创造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二、学会等待,让“插嘴”引发思辨,深化理解
  面对学生“插嘴”急于表达的现象,教师不要一味地将答案塞给学生,让他们被迫接受。这时候,教师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策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思考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并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由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有个学生将“巴”念成了“趴”。他刚读完,没等教师开口,另一个学生就大声说道:“读错了,‘巴’成了‘趴’”了。”接着,其他学生表示自己也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巴’和‘趴’换一下,可以吗?”课堂上出现两种声音,一種说可以,一种说不可以。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趴”的动作,学生发现“趴”是胸腹朝下卧倒或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显然在轮船底下贝类是无法这样趴着的。随后,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那么‘巴’能换成其他什么动词呢?”有学生说能换成“黏”,随即有人反对,理由是需要分泌出黏液的物体才能用“黏”。大家借助字典知道了“黏”的意思是像胶水一样,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通过做动作、查字典,学生明白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真正理解“巴”是指紧紧地贴住。他们联系生活,有的想到了厨房里的小挂钩通过小吸盘紧紧地巴住墙壁,有的想到了满墙的爬山虎紧紧地巴在墙壁上……
  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说,教师充分发挥了插嘴的正能量作用。
  三、及时点拨,借“插嘴”营造氛围,激发潜能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打开学生的心扉,不应该只顾着将知识授予他人,而应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散他们的思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时,教师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去哪一个地方?为什么?”学生有的要去河里和小鱼交朋友,有的要去马路上帮助叔叔阿姨打扫卫生。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哪里都不想去。”教师微笑着走到他面前,问道:“为什么?”学生小心翼翼地回答:“如果大家都离开的话,天上就没有白云了。白云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们看不到它会难过的。”其他学生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开始窃窃私语。教师对这名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说道:“只要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学生都觉得很有道理,大家的思路打开了,回答也更精彩了。
  有时候,学生插嘴时会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小心思”,把握住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点拨,授人以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积极引导,借“插嘴”提供展台,深化学习
  只有营造出宽松的氛围,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习走向深处。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插嘴现象,教师不应该急于否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的机会。
  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狐狸和乌鸦》时,在最后环节,教师请两个学生分别饰演狐狸和乌鸦。话音刚落,有学生发出一声怪叫:“老是这样,一点也不好看。”霎时间,全班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于是,教师说:“既然同学有意见,那我们自由组成小组,可以表演,也可以续编故事。”没想到,第一个上台的就是那个发出怪叫的学生,看来他早有“预谋”。只见他胸有成竹,有礼貌地说:“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乌鸦又受骗了》。”其他学生也受到了启发,纷纷上台,有的几人一组表演新的剧本,有的想象乌鸦回家后被家人批评后的情景……学生尽显才华,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当学生插嘴后,教师不能选择逃避,应该主动引导,以“插嘴”为契机,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展示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心灵在和书本对话,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发表他们独特的见解,在主动学习中提升思维品质。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意义的“插嘴”,可以采用等待、倾听、点拨、喝彩、参与等策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有意义的对话,生成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这样,语文课堂就会更加精彩,更加有活力。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大特色,越来越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任务”是“学习任务群”的导向。面对教材中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真实的情境设计,在把握住情境设计的整体统整性和重点深入性的基础上,将它们转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通过对“错误”资源的捕捉和利用,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错误”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并编制一定量的易产生审题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思维性错误、策略性错误的习题,帮助学生在矫正过程中提升知识进阶。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教学常规管理,需要在态度上高度重视,也需要在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嘉兴市秀洲区从“立足常、突出新、强化效”等方面出发,在区域教学常规管理中,使教学常规管理常管常新、有长效,让常规管理为更好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驱动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摘 要: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过程是最重要的化学学习过程。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问题解决过程对教师可见。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化学问题情境,借助学习访谈记录表、口语报告等工具,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外显,并深入研究认知结构、思維能力、自我概念等因素对高中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产生的影响,再结合案例给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图式;认知结构;思维能力;自我概念  为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达成“预期发展”.可以说,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将党史资源融入初中思政教学,教师需要厘清党史教育和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把“顶层设计”作为党史融入思政教学的“指挥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优化思政教学,进行“微式实践”,找到党史教育的“落脚点”:史论结合,讲透理论之道;纵横比较,讲深自信之基;赓续传统,讲活精神之源;生动实践,讲出未来之问。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落实思政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笔记方法。但因随文而感、随手而记,故往往散、乱。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单元学习,教师要通过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细分单课批注落点,使教读、自读互为经纬,让学生由点及面学批注,砌面成体用批注。对于整本书学习,教师要通过专题化读法,让学生先做简单批注,再做专题式批注,以拓展整本书阅读的立体深度。
摘 要:以物理觀念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物理概念教学往往存在“以内涵论概念,忽略概念的外延”“重显性的狭义知识的教,缺隐形的方法内涵的导”等问题.其实,许多物理概念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实践中,教师应为揭发“概念 ”而备课,为启发科学思维而教,并在考评中注重从“用概念”的高度来命制题目.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概念;物理观念  提到物理知识,似乎就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
摘 要:“综合性学习”因其学习方式重体验而非吸收、学习内容重生活而非学科、学习标准重人文而非应试,为我们描绘了语文课堂的理想愿景。但又因其难以满足的资源量、难以外显的重要性、难以维持的语文味,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对语文教育的艰难挑战,导致教育者在追寻语文“桃花源”的征途中“迷失”了方向。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
小学三年级正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作为从低段的写话向中段习作过渡的关键时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三年级习作的首要任务.教师该怎样领悟编者意图,把握习作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