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子宫动脉自发破裂2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1:29岁,孕2产0,身高160cm,体重50Kg,人工流产1次,既往有轻微痛经史,甲亢治疗后甲减5年,服用优甲乐。末次月经:2020年6月17日,外地建档,NT、唐筛未见异常。停经21 1周在京办事期间自觉有大便感,如厕后出现突发晕厥,半分钟后自行清醒,随后出现下腹部不适,伴乏力感,无恶心呕吐。患者2:38岁,孕3产1,身高162cm,体重65.5kg,2014年顺产一女活婴,人工流产1次,既往有痛经史。末次月经:2019年11月14日,我院建立围产保健,孕期平顺。停经39 4周,阴道血性分泌物,不规律腹痛1天入院,孕39 5周10:28胎吸助娩一男活婴,羊水Ⅲ度,体重3550g,身长50cm,1分钟评7分,5分钟评10分,新生儿转NICU。

症状体征

患者1:自觉有大便感,下腹部不适,伴乏力感,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胎心145次/分。患者2:自觉乏力,眼前发黑,面色苍白,精神淡漠,对答应题,腹部较前膨隆,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鼓音,子宫脐下一指,收缩好,阴道出血不多。

诊断方法

超声,腹腔穿刺诊断术。

治疗方法

腹腔镜探查术 开腹子宫动脉结扎术。

临床转归

患者1: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术后第4天转入普通病房,第7天拆线出院。孕26周行羊膜腔注药引产术。患者2: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术后第2天转入普通病房,第7天出院。

适合阅读人群

产科,计划生育科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男,81岁,因"左侧面部抽搐10 年"入我院神经外科,既往高血压病史,于2021年8月16日行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出现食物咽下困难、呛咳、流涎,遂请我科会诊行综合康复治疗。症状体征食物咽下困难、呛咳,查体:鼻饲管进食;咽反射消失,反复唾液吞咽实验30s内完成1次,分级饮水实验1ml即呛咳,喉上抬过1横指。诊断方法吞咽造影检查示环咽肌失弛缓,显性误吸和渗漏,舌运送及控制不足,吞咽启动延迟等。治疗方法导管球囊扩张术同步神经肌肉电刺激舌骨上肌群、吞咽行为治疗等,50分钟/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19岁,因"间断腹痛、腹泻1个月余,再发4d"入院。近1个月进食辛辣饮食后反复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腹泻,无发热、皮疹。于当地县医院按"急性肠炎"治疗,病情反复,腹胀加重。既往体健。症状体征精神一般,面部少量痤疮,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诊断方法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1:1000( ),抗双链DNA抗体176.8IU/ml,抗核糖体抗体强阳性( ),抗Sm抗体阳性( ),抗nRNP/Sm抗体强
病史摘要该病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待诊收入院,在诊疗过程中一波三折,经过多科室协作和完善的辅助检查,历时3个月明确该罕见病的诊断。症状体征患者间断发烧、腰痛伴左下肢疼痛肿胀3月余,伴行走及翻身困难。查体压痛范围广泛。诊断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能解释患者目前的所有临床表现。科室讨论后进一步完善影像学和风免相关指标的检查,最终根据影像学上与软骨下骨平行的,但又与后者并不相连的线状的高密度影表现,明确诊断。治疗方法目前尚无去除软骨和关节囊中焦磷酸钙沉积的有效办法,急性期发作对症处理,推荐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作
病史摘要患者,男,55岁,因全口牙松动5年余就诊,要求种植修复。拔牙史,牙周洁治史,吸烟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症状体征17、25、26、27、28、31、34、37、38、45、47、48缺失,缺牙区牙槽嵴低平。18、16、11、21、32、33、35、36、41、42、43、44、46松动III度,15、14、13、12、22、23、24松动II度。诊断方法全景片及CBCT显示部分牙牙槽骨水平性吸收至根尖水平。临床诊断:广泛性Ⅳ期牙周炎,上下牙列缺损。治疗方法余留牙拔除,采用All-on-4®术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93岁,以"意识不清、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5h"入急诊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分。症状体征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弥散张量成像(DWI)示:左侧岛叶、颞叶及侧脑室旁散在点片状新发梗死,结合脑血管造影(DSA)考虑急性左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行大脑中动脉M1段抽吸取栓,并于左侧颈内动脉C1段植入自膨式支架1枚,术后mTICI3级。术后第2天复查颅脑磁共振及CT示:右侧额上沟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及经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6岁,主诉:睡眠行为异常13年。发作时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坐起东张西望,伴恐惧,几秒钟缓解,有时表现为点头摇头、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右手摸脸。行头部CT、MRI和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每晚发作3~30次不等,感冒及声音刺激下容易诱发。症状体征多导睡眠图检查示睡眠连续性差,整夜睡眠中出现多次突然坐起,表情惊恐,呼唤,左右张望,身体向后扭动,皱眉、晃头、上肢挥舞、全身抖动等异常行为,伴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见于N1期、N2期。多次小睡试验显示REM最短潜伏期时间3min,平均潜伏时间4.8min。
病史摘要78岁老年男性,间断憋气、心悸28年,曾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脑梗塞、心房颤动,给予抗凝治疗并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监测瓣膜病变情况,先后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及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对瓣膜病变进行干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二尖瓣狭窄患者易并发血栓栓塞,该患者虽行左心耳切除、射频消融术,但患者停用抗凝后发生左房血栓,房颤复发。症状体征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P2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0岁,主因"间断心慌、气紧8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170/90mmHg。学龄时体检发现心脏扩大,未诊治。2011年感冒后出现心慌、气紧、咳嗽伴发热及下肢水肿,当地医院以"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缓解后出院。2016年再次因"心慌、气紧伴下肢水肿"入院,当地医院以"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轻微缓解后出院。症状体征患者心慌、气紧,活动及夜间平卧后明显,伴咳嗽、乏力、腹胀、双下肢水肿。血压147/62mmHg,双肺呼吸音粗,主动脉瓣膜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诊断方
病史摘要患儿,男,10日龄,因难治性惊厥发作及进食困难10d就诊。患儿为第一胎,父母非近亲结婚,足月顺产出生,出生体重4250g,身高51cm,头围37cm。症状体征出生后1d惊厥发作及进食困难,影像学表现为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灶,皮层下白质萎缩、双侧顶枕叶皮层下多囊性脑软化,胼胝体水肿,左额叶异常信号灶,脑萎缩。颅内病灶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基因发现MOCS1型基因发生突变。诊断方法依据病史、专科检查。治疗方法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临床转归症状好转。适合阅读人群新生儿科;儿科;神经科;影像科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7岁,主因"间断头晕、头痛6个月,反应迟钝、左侧肢体力弱1个月"就诊。症状体征查体提示患者嗜睡,核上性眼肌凝视麻痹、左侧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中枢性偏瘫。诊断方法影像学发现软脑膜病变累及右侧大脑皮层,同时发现肺部结节。脑脊液细胞学发现异型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提示肺部结节代谢增高。经肺部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浸润性肺腺癌。治疗方法患者入胸外科行肺结节射频消融术,术后患者服用奥沙替尼。临床转归3个月后随访,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肢体肌力有所恢复。适合阅读人群神经科;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