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向更深更远的空间翱翔而去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ng124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还没认识谢晋导演以前,经常在杂志图片或者电视荧屏上看到他,那时候,总是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子呼之欲出的书卷气。那一副精致的琇琅框眼镜和一身笔挺的西装,与那些穿着脏兮兮牛仔服的电影导演相比,你会觉得他才是一位真正有绅士派头的上海“老克拉”,或者至少是一位言谈举止优雅清逸的谦谦君子。大约1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餐桌上亲眼目睹了谢导跟别人拼酒,我才被他那浑身散发出来的豪侠之气吓了一跳。那次,谢导拧着一双眉毛,用一种不屑一顾的眼神瞪着对方说:“你那哪里是男人喝酒?看我的!”说罢,手腕一抬,脖子一仰,把一整杯茅台直不楞登地倒进嘴里。然后就亮开空杯子,挑衅般地大声说道:“看见了吧,男人喝酒应该这样!”事后,谢导得意洋洋地吹嘘,说这是他在西北拍《牧马人》的时候,当地牧民老乡教他的喝法。诀窍就是不能用喉咙往下咽,而是要挺着脖子,一咕脑儿把酒直接倒到肚子里去。
  
  毕竟年岁不饶人了,大夫早已对谢导下了禁酒令,但谢导跟人聊天的瘾头却越来越大。兴致上来的时候,会拽着你不让走。那是一种海阔天空、云山雾罩式的神侃,有时也不免有些八卦。但对一个晚辈来说,绝对算是一种醍醐灌顶式的精神牙祭。谢导自己说,这是他在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上学时就喜欢上的一种休闲方式。看得出来,年至耄耋的谢导,对那一段艰苦而快乐的成长岁月至今充满了留恋和神往。在江安国立剧专,曹禺、洪森、焦菊隐等戏剧大师亲自执鞭授课,这为谢导打下了深厚扎实的文学与戏剧基础,也让他养成了挑灯夜读的作息习惯。不过,常年的以书为友,并未让谢导成为一个书呆子。对于放眼社稷天下,一腔鸿鹄之志的他来说,读书不过是为了知人论世、通情达理,而不是去作一个寻章辑句,皓首穷经的两脚书柜。或许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练达的抱负,谢导才有足够的能力和才情在自己的电影中,恣意书写着激情澎湃的家国关怀。因此有人说,谢晋电影的政治表达欲似乎太过亢奋,然而,细细品察就会发现,真正为谢晋所关注的,从来就不是政治功利本身,而是那些被迫挣扎在政治漩涡中命运坎坷的痴情男女。
  在驰骋中国影坛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为什么谢导的影片总是有着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巨大感召力?原因之一就是他特别擅长在特定政治历史背景下,为那些沉浮于乱世尘嚣中的善良人性,向长空发出一声悲悯与忧思的天问。于是,又有人说这是一种关乎政治又超越政治的生命感悟。正像谢导很欣赏《牧马人》剧本中的一个细节:当许灵君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以后,一位干部把补发工资放到他的面前,用一种习惯性的教训口吻告诉他:“500块钱是补发给你的工资,以后不要再犯错误了!”许灵君拿着这钱,不由得掩面痛哭起来。这点滴须眉之泪当中所隐含的种种甜酸苦辣,难道不正是半个世纪以来为无数中国知识分子所殚精竭虑、载饥载渴的一种彻骨的现实体验吗?难道这些关乎个人命运和心理律动的细致表达,还不足以获得普通百姓最广泛的精神共鸣吗?
  在他的影片中,最为谢导钟情的要算是那些处于生活边缘,却总是把无私的爱奉献给饱受肉体与精神创伤的男子的女人们。《天云山传奇》中的冯晴岚、《牧马人》中的李秀芝、《芙蓉镇》中的胡玉音、《清凉寺钟声》中的羊角大娘,她们身无长物,孤苦飘零,却不惜用自己的肉体和情爱来抚慰和陪伴那些跋涉在漫漫人生长夜中的七尺男儿。有人说这是出于谢晋个人的一种怜香惜玉的文化想象。然而,如果把这些充满温情与母性的人物符号还原到她们所处的时代氛围当中的时候,我们便不难发现,在“文革”阴霾刚刚散去,传统的革命父权秩序遭到瓦解和重构的当儿,一个饱受心灵创伤的民族,难道不正像一个受了委屈和贬损,需要母亲的温情和安抚的孩子一样,需要道德和精神的疗救吗?有人戴着精英主义的有色眼镜,把谢晋电影中的女性想象与传统父系文化的种种陈迹联系在一起。对此,谢导的确想不通,他会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用洪亮的嗓音告诉人们:他们根本不懂,“文革”中我的母亲跳楼自杀,躺在街上很长时间都没人过问,最后是我自己从血泊中把她背回家里……假如说,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确是迎合了一种传统父权文化对于完美女性的欲望投射的话,那么,这种投射难道不是大众所翘首以待的一种精神慰藉吗?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过后,人们除了理性的反思之外,难道就不需要一点情感的宣泄和抒发吗?
  谢导的确有着一股强烈的政治介入感,这正像许多禀赋传统道义的中国文人一样,在他身上,不仅有着士子的牢骚与飘逸,同时也承载着一股豪侠的激愤与狂狷。在种种社会不公和小人的丑行面前,他总是不免冲冠一怒,于是人们便在《高山下的花环》中看到了雷军长摔帽子,在《芙蓉镇》中看到了谷燕山醉酒骂街的场景。实际上,那只是谢导假角色之口,浇心中块垒的一种牢骚与宣泄。世故的人们会劝解他说:“何必呢,老谢,牢骚太盛防肠断啊!”而谢导则会不无天真地回答道,“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为此,人们都说,80多岁的谢晋依然不知天命,依旧是一个口无遮拦的孩子,谢导也经常自嘲自己是一个“漏网右派”。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如果心中少了这种激愤之气,那他的作品还会剩下什么颜色?
  算不上斯文的谢晋毕竟只是一介书生,但是,他的政治激情一旦获得了民间叙事的滋养,一旦获得了大众修辞的支撑,那么谢晋电影的政治表达就能被转化成一种与观众具有亲和效应的审美力量。这就像《女篮5号》中刘琼爱不释手的那盆纤细的兰花一样,在抒发主人公人格追求的一侧,更隐约包含着传统文人那挥之不去的雅致和闲适。于是,谢晋电影中传达的政治,就不再是一种复杂艰深的机谋与玄思,而成为一种为观众耳熟能详的诗意叙事。
  80岁以后,谢导的酒量小了,耳朵背了,然而他说话的嗓门却越来越大,想要创作的题材也越来越多。一位老友撰文告诫他:告别“开买拉”吧,拿起笔来,写一部真实深切的创作自传。而每当这时,谢导都会笑呵呵地环顾左右而言他,对你抛过来的话题大声质疑:写什么自传,那都是退休了没事干的人才做的事……我很忙,马上就要开始拍新戏了……听到他这副腔调,不知情的人便会觉得根本没法跟他搭话,认为他老了、胡涂了,他口口声声到处宣扬的宏大创作计划,不过只是在他眼前扬起的一堆虚幻的泡沫而已。可是人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些计划能否实现对谢导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一种生命态度:即使年至耄耋,我依然能张开翅膀。
  如今谢导走了,不管你信不信,他果真张开了双翅,在一抹夕阳余晖之下,向着那片更深更远的空间翱翔而去……
  (本文作者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电影学博士,谢晋研究者)
其他文献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汉语大词典》)考生要运用类比说理,首先要明确想说的道理,再精心选取类比物,并充分挖掘类比点,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类比说理过程中,主体事物只能是一个,而用于类比的诸如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以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客体事物则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察今》一文就利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
期刊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风暴来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中国不会独善其身.金融危机影响迟早要波及中国.但作为波及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在上海,金融危机的心理影响
本文是针对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是选择近几年文献进行分析,选择“个性化护理”、“老年精神病”为关键词进行研究,在知网、万方等平台上查阅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员必须缴纳党费。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有预备期。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
裁员季的小白领rnY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女人,不施粉黛的脸蛋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出不少,两坨快要下垂的黑眼袋在诉说经常熬夜的悲哀.她很瘦,透出一股干练,却让Y觉得不那么自
国庆长假,在深圳大鹏的海湾边有幸与张俊彪先生畅谈.在漫不经心的谈天说地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身上不时流露的古风.我们的闲聊尽管天南海北漫无主题.话题当然还是离不开他的
少年时代的音乐记忆    曹:哈林你好!  庾:可凡兄你好!    曹:你一直觉得自己的血液里面,有点非洲音乐的元素?  庾:这是年轻不懂事,老觉得自己是黑人,你看我名字叫哈林,有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哈林,哈林其实是美国一个黑人区,为什么哈林后来会全世界有名,除了我的功劳之外,还有一个哈林篮球队。当年黑人是不被允许进入白人的篮球联盟,你不让我打,我们自己搞一个队,哈林队他们以搞笑为主,他们打球里面娱乐
中国的啤酒行业在经过了1990-200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现由卖方市场转成了买方市场,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中心,啤酒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如果不进行机构调整和机构改革,将被市场经济淘汰。本文以一家典型的中型国有啤酒企业,莱州啤酒厂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莱州啤酒厂的成长历程,对国有啤酒企业发展成熟期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资金、技术、组织结构、市场营销及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
该文通过对目前私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造成私企融资困难问题的分析,作者认为私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影响、国家政策限制以及私企自身特点所造成的.该文从政府、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当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市场竞争下建筑企业为保障其稳定发展,并提升实际收益.需要针对其施工项目进行工程造价结算,通过结算的方法,分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