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马克思为创造伟大理论的精神与革命学风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8x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在长期遭受反动强权迫害和困苦生活的流亡中,以坚定理论信念和忘我工作的精神,通过刻苦、严谨和勤奋的革命学风建立起来的。马克思的坚定理论信念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革命学风,永远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努力学习的光辉榜样。所谓原原本本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就是以马克思的理论信念和革命学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读。
  [关键词]马克思;强权迫害;困苦生活;理论信念;革命学风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11-0004-07
  一
  恩格斯曾两次十分明确地称赞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伟大贡献。第一次是在马克思生前,于1877年6月,恩格斯应威·白拉克的请求为他主编的《人民历书》丛刊撰写的马克思的传略《卡尔·马克思》[1]1-12,其中详细而具体的阐述了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的历程、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在《人民历书》上于1877年6月中旬发表之后,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到1877年10月中旬,刊有这篇文章的《人民历书》已销售两万册。此后,许多介绍马克思生平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依据了恩格斯这篇文章的事实材料,就连马克思逝世以后,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发表的文章也是主要以这篇文章为依据。第二次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的发现。恩格斯接着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了。”[1]13事实上,马克思是伟大的科学家,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其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作为科学家,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每一个新发现,以及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寻常了。但是对此,恩格斯却说:“这在马克思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对此,恩格斯列举了马克思毕生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斗争情况。恩格斯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1]14这就是说,马克思在创建两个伟大发现真理的历程中,是处于反动强权的监视、威胁和迫害的境况中,同时又长期生活在极为困苦的流亡中,但他始终以坚定的理论信念和顽强勤奋的革命精神进行着理论创造。如1845年1月16日,法国反动政府应普鲁士政府的要求,下令驱逐在巴黎出版发行的《前进报》的编辑和撰稿人,马克思一家被迫离开巴黎而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达到布鲁塞尔没有几天,比利时内政部长指令“社会治安机关”对马克思进行监视,并指示该机关的头目于3月19日召见马克思谈话,强行要求马克思签署不得写评论比利时政局的文章。同时,普鲁士政府仍不放松对马克思的迫害,要求比利时政府驱逐马克思于布鲁塞尔。无奈,马克思只好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从此,马克思一直没有取得任何国籍。同时在布鲁塞尔的经济生活也非常困难,居住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仅靠写作的稿酬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生活,不得不以借债和典当衣物勉强度日。但是,从1845年2月3日到1848年3月4日在布鲁塞尔流亡期间,马克思却以坚定追求真理的理论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积极组织“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进行政治斗争的同时,与恩格斯合作,撰写并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三部著作,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初步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公诸于世。
  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涨,使比利时反动当局极端恐惧,到处搜捕外国流亡者,下令驱逐马克思一家。马克思只好于3月5日迁到法国巴黎。在此期间,马克思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德国工人大会,为德国工人俱乐部起草了章程,并被授权在巴黎重组了“共产主义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在法国二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德国开始了三月革命,马克思同到达巴黎的恩格斯一起返回德国,直接投入斗争。出版了《新莱茵报》。普鲁士政府以“煽动叛乱”罪为名驱逐马克思,迫使报纸停刊。马克思于1849年6月3日迁回巴黎,在动身前,多方借钱和变卖私人财物,以偿还拖欠工人、编辑人员的债务。不料随着工人六月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在巴黎仅住了一个多月,就被法国政府下令驱逐到难以正常生活的一块沼泽地的小地方。31岁的马克思被迫离开巴黎,前往伦敦定居,直到1883年3月14日逝世。他在伦敦生活贫困,多种疾病缠身,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经济困难问题。逼债的债主和传达驱逐令的法警成了马克思和夫人无法回避的人。由于没有钱为孩子及时治病,他们有三个孩子先后夭折。马克思的夫人燕妮曾在一封信中叙述,他们住在伦敦最贫穷的居民区时,不得不向一位法国移民乞讨两个英镑,为小女儿弗兰齐斯加买棺材。马克思的儿子8岁的埃德加死在他怀里,马克思为此悲痛欲绝,要跳进孩子的墓穴,被人拉住。当时,马克思唯一的定期收入,就是他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的稿酬。要不是恩格斯定期的经济援助,马克思无法养活全家。但是,在这样的贫苦生活和险恶的政治处境中,马克思追求真理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从事政治斗争和理论研究活动。
  当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面临新情况和新任务,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一方面,要及时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和经验,直接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策略;另一方面,要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世界革命的前途问题,以便从理论上武装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者。实现这一理论任务,需要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作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以期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的规律。因而,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马克思把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重新提上日程。马克思早在1843年为了对“市民社会”的分析研究,就已经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因参加1848年革命活动而中断。这时在恩格斯的配合下,马克思对英国工人阶级进行了研究,并且对曼彻斯特工业区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博览了大量经济学著作和资料,对他研究政治经济学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马克思本人曾说:“到1850年我才能在伦敦重新进行这一工作,英国博物馆中堆着政治经济学史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批判地仔细钻研新材料。”[2]这样,马克思一方面研究经济学说史、研究报刊资料和各种文件,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进行实际调查,特别是从恩格斯那里得到经营商业活动中所掌握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经常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致函恩格斯共同研讨。如关于地租和货币问题,马克思在研究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的同时,多次致函恩格斯就地租和货币理论问题反复研讨,不仅理清了地租产生的条件、地租形式的多样性、计算地租的方法和级差地租的形成等理论问题,而且对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等问题也理清了,并制定了科学的货币原理,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说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规律。”[3]马克思正是依据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展规律的详细研究,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并完善、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经典性的论述,[2]591-592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同时也为人们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马克思作为科学家、思想家,为了追求真理和创建伟大的理论,平生每时每刻以艰辛、勤奋、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毅力进行研究和著述,特别是牺牲了健康、家庭和幸福而忘我工作,取得了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两个伟大成就。
  马克思在给《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出版者拉沙特尔的信中曾说:“只有事先向追求真理的读者指出这一点,……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4]这是马克思对不首先潜心研读《资本论》,就急于从中追求结论、渴望知道一般原则的法国人给予的醒示,同时也是马克思为创建真理、撰著《资本论》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的坚定理论信念、坚强毅力、严谨治学的学风真实写照。为此,本文对马克思学风的主要特征作简要研究,现从四个方面加以概述。
  第一,“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说他首先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马克思从事研究和创造真理性理论的最引人注目的首要特点,就是他在“自白”中说的“最喜欢做的事——啃书本。”[5]但不是死啃书本,即既不是为阅读而阅读,也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寻求人类解放的真理。马克思研读的始终不渝的目标,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为新的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性。所以,“啃书本”对马克思来说则意味着:一要知道一切,从书海里去汲取尚未知晓的一点一滴真理。二“啃书本”是在认识过程中进行创造。三“啃书本”是马克思繁重的“两班”工作日的暂时停顿,在为了休息而从读书的书页中间找到避难所。同时,“啃书本”对马克思能解除各种痛苦。马克思把图书称为自己的奴隶,但他本身又是被它们征服的奴隶。认为图书对他的医疗胜过一切医生。马克思曾说:“在这一段完全不能工作的时期里,我读了卡本特尔的《生理学》、洛德的《生理学》、克利克尔的《组织学》、施普尔茨海姆的《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以及施旺和施莱登关于细胞的著作……”[6]这表明:马克思如饥似渴地阅读、研究、著述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目标,就是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全人类的道路和方法。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7]
  在读大学时,马克思是专修法律学的,但他始终把研究哲学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哲学可以解决现实世界和应有世界之间的矛盾。他指出,当时流行的一些法哲学都是虚假的。“在实体的私法结尾部分,我看到了全部体系的虚假,体系的纲目近似康德的纲目,而执行起来却完全不是那样。这一次使我明白了,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8]这表明,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哲学应该解决现实的矛盾,而且相信哲学是能够积极影响现实世界的一股力量。因此,他在准备《博士论文》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指出,哲学“像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天火之后开始在地上盖屋安家那样,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8]136其中,马克思特别关注哲学辩证法研究。他认为,哲学应该承认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反对不承认矛盾的“适度”的观点。在他研究伊壁鸠鲁关于自由的思想中,显示出他关于辩证法是对立统一的思想。马克思指出:“死和爱是否定的辩证法的神话,因为辩证法是内在的纯朴之光,是爱的慧眼,……于是关于辩证法的神话就是爱;但辩证法又是急流,它冲破各种事物及其界限,冲垮各种独立的形态,将万物淹没在唯一的永恒之海中。于是辩证法的神话就是死。”[8]144-145马克思注重哲学辩证法研究,是与他的政治抱负、寻求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目标决定的。因而,他强烈提出“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的要求。即马克思曾具体的说明:“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9]187他最喜欢说的名言之一就是“为人类工作”。
  第二,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从事理论研究的全部生涯,始终是和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愿意自己堕落,就决不应该放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应该整年整月地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里,像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一样,逃避生活,逃避同时代人的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9]187马克思大学毕业后,从1842年投身于政治斗争起至1883年逝世的四十年间,除了多次主编报刊,为多种刊物撰稿和著述一系列著作的同时,始终积极地参加了莱茵地区、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等地的政治斗争和各地的工人团体的政治活动,并组织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特别是他和恩格斯“参加1848-1849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的一生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中心点。”[10]
  1847年秋冬之际,马克思为筹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他同恩格斯共同进行了紧张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制定了新的章程,即后来的《共产党宣言》。正当《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印刷的时候,革命运动在巴黎已酝酿成熟,马克思密切关注法国事态的发展。在巴黎“二月革命”起义前五天,马克思突然从布鲁塞尔郊区的住处迁到市中心的圣杜尔广场住,以便更好地根据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指导和组织德国共产主义者侨民和比利时民主协会的革命活动。当时,马克思拿出他仅有的遗产费,为德国工人购买武器。因此马克思遭到比利时政府的逮捕,夫人燕妮也遭诱捕。燕妮写道:“当时,革命的乌云越来越浓密。……德国工人决定,他们必须武装起来。他们得到了短剑、手枪等等。卡尔愿意出钱,因为当时他刚得到一份遗产。政府认为这一切都是阴谋、犯罪的打算,因为马克思有钱买武器,所以必须把他弄走。一天深夜,有两个人闯进我们的家,他们说要见卡尔,当他走出来时,他们像警士一样,拿着逮捕和传讯卡尔的命令,当时就把他抓去了,我惊慌地随着出去,找有势力的人们打听这是怎么一回事。……突然,一个巡警抓住我,把我逮捕起来,关进黑暗的监狱,……”[11]3月5日比利时政府发布了把马克思驱逐出境的命令。马克思于3月5日到了巴黎,并在《改革报》上发表了揭露比利时政府的反动丑恶的文章。4月10日马克思同恩格斯回到德国科伦,发起筹办大型日报《新莱茵报》,发表指导和影響德国和法国的革命运动的文章。《新莱茵报》出版了一年,是马克思工作极端紧张的一年。《新莱茵报》于1849年5月31日被迫停刊;同时,马克思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回到巴黎。随着巴黎工人六月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又被法国政府勒令到布列塔尼半岛的偏僻处居住,并规定不得擅自离开。实在无奈,马克思举家离开大陆,到达伦敦,同时致函在洛桑的恩格斯即刻到伦敦,以商讨下一步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的一生就是这样紧张战斗、过着颠沛流亡的困苦生活,但他的理论研究、理论创造,一刻也没有停顿。所以,他是举世公认的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和科学家。   第三,重视理论宣传和传播给工人阶级。马克思十分注重将理论研究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密切结合在一起,故对理论宣传工作、把研究成果传播给工人阶级,是极为重视的。这对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自觉,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奠定科学理论基础,都是十分必要的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正像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中所说:“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并不抱任何成见,他从事著作却有一定确定的目标——传播他的研究成果,坚决地为还在空想的迷雾中徘徊的社会主义运动奠定科学的基础。”[9]187马克思重视把研究成果传播给工人阶级及社会主义运动,早在同恩格斯合作著述的时候就开始做了。这在1844年10月和1845年1月和恩格斯的通信中说的十分清楚和具体:“只要我们的原则还没有从以往的世界观和以往的历史中逻辑地和历史地作为二者的必然继续用几部著作阐发出来,那就一切都还会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大多数人还得盲目地探索。”[12]
  马克思除了积极著述外,还在布鲁塞尔、伦敦等地亲自到工人群众团体中作讲演,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名著《雇佣劳动和资本》就是1847年在布鲁塞尔向“德国旅比协会”多次宣讲政治经济学的讲演稿。马克思对每次的讲演,事前认真准备,仔细思考如何使讲演效果更好。所以,每一次讲演都得到广大听众的热情称赞。德国的裁缝工人、共产主义同盟的盟员列斯纳回忆马克思的讲演时说:“马克思是天才的人民领袖。他的讲演简洁而有条理,逻辑性很强;他决不浪费笔墨,一字一句都有深刻的含义,都是整个论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息。我对魏特林时期的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共产主义之间的差别了解得越深刻,就越明确地感到马克思是成熟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他还说:“在1847年听到卡尔·马克思的演说,读懂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我才明白,仅凭个人的热情和善良的意志是不足以改造人类社会的……”[13]正因为马克思把研究成果不断地传播给工人阶级组织,到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巩固下来,到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绝对地战胜了工人运动中其他一切思想体系。”[14]
  第四,勤于做笔记和摘录。马克思平生在他阅读书籍、研究和创造理论中,非常重视和习惯地做摘录和笔记。在他青年时期即1839-1843年间就有按写作地点编为三组重要的读书笔记;即柏林笔记、波恩笔记和克罗茨纳赫笔记。在柏林笔记中就有他为写《博士论文》的八大本笔记。1839年写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包括一些古代哲学家有关伊壁鸠鲁的论述的摘要。马克思对这些摘要作了评注,并对古代和当时的各派哲学家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在这个笔记中指出了哲学和宗教是对立的,哲学是一种影响世界的积极力量,宗教则不能,表明了他的无神论原则。在这里,马克思还阐述哲学科学的认识论观点,驳斥了不可知论的思想观点。其中特别注重伊壁鸠鲁关于自由问题的观感。由此表明,马克思对读过的书作摘录和笔记已成为习惯。当时,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这时我养成了对我读过的一切书作摘录的习惯——例如,摘录……”。[8]14因此,1843年马克思在度新婚蜜月时,还作了克罗茨纳赫笔记。其中对法国大革命前历史以及英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历史著作中的国家问题和城市制度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做了摘录和评注,这是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有密切关系的。后来,即使在紧张的撰写《资本论》中,为了理论批判、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仍及时作了阅读笔记和评注,如马克思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摘录)》和《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1884年2月16日,恩格斯在致卡尔·考茨基的信中说:“这本书当然也是马克思发现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年版)。马克思谈到过这本书,……看来,他是很想回头再研究的,因为从他所作的十分详细的摘录中可以看出,他自己曾打算把该书介绍给德国读者。”[15]512-513马克思晚年的两个笔记:《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是留给我们的理论宝库。这两个笔记的发现,一方面表明,马克思在其晚年身体多病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的运用和深化,唯物历史观基本原理,既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更能适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问题,从而深刻表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真理性、普遍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马克思的诸多笔记、摘录中,我们发现在马克思的摘录方法中,要在纯粹的摘录笔记与作为准备著作的笔记之间划一条界线,这是要着重关注的。在马克思留传给我们大多数摘录笔记中,即使它们不包括马克思的论述,它们也是紧密地围绕一定的问题,从而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有计划地和思考周详地进行研究的准备著作。在许多笔记中加进了或多或少的简短注释,而在其他的笔记中马克思的思想得到自由发挥,从而在作摘录过程中产生了长篇解说,这些马克思独立思考的产物。这些摘录笔记方法的特点,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准备著作的大多数笔记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因而,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时,要深刻体会马克思研究不同著作、进行摘录的目标和科学理念,一定要和马克思为创立新哲学的坚定理念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和领悟。
  三
  马克思为创建真理不畏强权和困苦生活的共产主义精神以及忘我工作的革命学风,对我们的教育和启迪是深刻的。因而,我们研读马克思的著作、领悟掌握他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要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理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指明了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原则和根本途径。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鲜明的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它要有坚定的信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说应有的基本态度,从而表明我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而且是信仰马克思主義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科学的理性信仰,它是以依据客观历史事实为前提的,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上的,这是宗教信仰所不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发扬马克思发现伟大真理的精神和忘我工作的革命学风,既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奋斗,又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践而奋斗。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并和恩格斯坚信并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6]   由此可见,在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原著,我们要以高度崇敬心怀和最忠实于原著态度,进行原原本本研读。马克思的原著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源和基础,更是马克思为创造基本理论耗费心血的具体结晶。对此,马克思本人曾在身患疾病和生活十分困苦写作《资本论》的状况下说:“……那么我为什么不给回信呢?因为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15]253所以,马克思认为:“可能从来没有一部这样性质的著作是在比这更艰苦的条件下写成的。”[17]因此,研读马克思的原著,必须抱有最忠于原著的态度。恩格斯曾就正确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多次作过说明。他在为《资本论》第三卷写的“序言”中说:“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18]恩格斯于1890年9月21日在致布洛赫信中又说:“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引者注),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在马克思所写的文章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贯穿着这个理论的。特别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本书是运用这个理论的十分出色的例子。《资本论》中的许多提示也是这样。”[15]593恩格斯的这些忠告,一方面说明只有以忠实于马克思原著研读,才能真正精准地领悟其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牢牢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表明,要反对和批判对马克思原著误读、篡改、肢解等各种片面性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恩格斯在世时,第二国际的伯恩斯坦等人,就以机会主义观点曲解马克思的著作和基本理论,将历史唯物主义篡改为经济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论歪曲为和平过渡论。苏联时代出现过对马克思主义片面化、绝对化的教条主义错误论调,如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割开来,将唯物辩证法简单化,否认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等错误。之后在西方出现各式各样的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实用主义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并形成一股影响社会思想的各种派别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关注了解、分析研究和批判的一项工作。
  当前,如何更好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我们指出了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根本理路,以及着重学习、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根本特征从四个方面作了概述,这是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讲话》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面世以来对改造世界、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以及当前还必须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问题。习近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信心、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这是当前弘扬马克思创建伟大理论的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学风的指导原则。同时,当前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九大课题,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对这九大理论课题重大意义,要有深刻的认识和领悟。首先,这九大理论课题是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基本理论,是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本内涵。“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19]其次,这九大理论课题是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内涵、新发展。再次,非常重要一点是,应该说这九大理论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的根本要求。关于这一点,我们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容联系起来学习、领悟和深刻研究,就可以具体地显示出,弘扬马克思创建伟大理论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忘我工作革命学风的当代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9.
  [4](法文版)资本论(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
  [5][苏]瓦·奇金.马克思的自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12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1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9]拉法格.忆马克思[A].回忆马克思[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列宁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8.
  [11]燕妮.动荡生活简记[A].回忆马克思[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5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18.
  [13]列斯纳.1848年前后(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回忆)[A].回忆马克思[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42.
  [14]列宁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2-513.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17]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34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19]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讲话[N].光明日报,2018-4-25.
  责任编辑  姚黎君  彭  坤
其他文献
本文评述了关于比例原则快速传播的几个功能性解释(早期的法律发展、冲突管理、通用语和原始司法权力)并且给出了一个内在的新的解释。我们认为比例原则实质上是正当理由的需
人格权独立成编,既是民法典体例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民法典能否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德国人格权模式以人格和侵权来解决人格权问题,反映的是百年前的社会状况,完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曾经为中关村管委会提供一组数据:一年创投金额占全国40%以上的中关村,共有约200万创业人员,其中,外籍和海归人员占比仅为1.5%;而在美国硅谷,从业人员
腐败是一个特殊而又严峻的社会问题,他不仅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许多学者有从法律、政治、社会、伦理、心理、文化道德等不同角度对它进
2016年2月11日,一则新闻震动了人类世界,而新闻内容则事关于宇宙中一种最微弱的声音。  这个声音据说是在2015年9月14日,被位于美国的两个科学装置听到的。科学家们等这一天等了多少年?从爱因斯坦预言它的存在开始,人类等了整整一百年。当然这么说并不严谨,因为爱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真的相信我们可以“听到”它。直到大约五十年前,一位探测这种声音的先驱,约瑟夫·韦伯才在马
与美国和西欧公司不同,大部分日本企业不大重视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和其他定量的市场研究方法,而更重视直接的调查方法.
该文结合英国维根培训的体会分析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职教模式的建立,重点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本刊记者与首席经济学家沈晗耀进行了讨论,沈晗耀认为,上海的产业升级可走两条新路:一是上海的既有产业走“首钢道路”,走出去升级;二是上海没有的产业走“尚德道路”,直击世
介绍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采取社区自治共治、培育自治队伍、开展节能减排改造、改善社区环境、建立低碳科普设施、加强科普社区建设等措施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介绍上海市首批低碳社区试点创建工作的具体做法:完善工作机制、多种措施普及低碳理念、加强相互交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有力推动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