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近几年内,由于地壳的运动,地震频频发生,為了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定以及避免地震带来的灾难,建筑产品也在不断地提高质量。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的约束阻止了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而它是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的重要原因,所以,要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唯一的出路是预防和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防治措施;养护;防治措施 0.前言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所以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将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4)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一般的,这种底板的面积较大,且基础底板大都兼作地下室底板。基础底板浇筑后,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很大。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混凝土将很容易开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并造成地下水渗漏,给整个工程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然后详细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对策与混凝土养护措施。
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要想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当先了解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即了解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骨料不均匀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缺陷性问题(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使用过程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原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迅速增加,同时也丧失了较大的应力松弛能力。虽然混凝土的收缩没有增加多少,甚至有所减少,但由于弹性模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收缩应力大大增加,最终造成混凝土早期开裂。最后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不但要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而且还要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提高早期应力松弛能力,而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提高早期应力松弛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技术途径。
2.混凝土裂缝造成的影响
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致使混凝土极易被拉断,从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近些年,随着混凝土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大部分建筑在施工中混凝土的运用已经成了一部分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所以其一旦出现裂缝,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一般的裂缝都会导致建筑漏水影响了建筑的原有设计和室内屋顶的装修,以及对其他财产造成损失。如果裂缝过于严重也有可能造成人身生命安全,尤其是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如果出现突发裂缝造成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注意对混凝土裂缝的研究与治理,保护建筑安全。
3.针对混凝土裂缝采取的措施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技术措施、材料措施以及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所以要对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壮大,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也会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部门所需,在体形上、功能上千变万化。尤其是建筑物的体形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建筑物就容易发生变形和位移,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设置各种类型的构造缝,并应结合建筑物自身的结构类型、设计所采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现场施工的具体条件合理地设置构造缝,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的目的。
3.1设计措施
(1)结构设计长度不宜过长。若结构长度太长,超过规范要求的变形缝的最大间距,应在结构的中部设置后浇带来“放”,在设计施工中来“防”。
(2)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高强、高韧性、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3)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
3.2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现在个体企业增多,小厂水泥也不乏存在。为了保证质量,应选择既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又具有大批生产能力的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其品种优先选择的顺序是低碱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不同用途、不同环境所使用的水泥,应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例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就应选择低热水泥。
(2)掺和料的选择。为了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的掺和料中优先选用I级或II级粉煤灰。如果使用硅灰作为掺和料,其掺量不宜大于3%,并应采取可靠的防治裂缝的技术措施。
(3)外加剂的选择。外加剂的选择与气温的高低、场地的远近以及混凝土运用的地方等有关系。选择的外加剂一定要与水泥的化学性能相适应,如选择多种外加剂时,要看各种外加剂之间的化学性能是否相匹配。总之,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否则适得其反。在施工时,如对抗裂性要求较高,那么配制混凝土时要掺入具有减缩抗裂性能的外加剂。
3.3施工措施
(1)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注意砂率、水灰比、骨料级配以及外加剂的掺量的控制,严禁运输过程和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擅自加水,确保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浇捣的质量。
(2)防止早振,过振造成的混凝土材料分层离析。混凝土浇筑完工后,派专人浇水养护,必要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减少和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和温度变化过大引起的主拉应力。
(3)提高模板制作、安装工艺,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避免由于模板弯曲变形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4.如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由于最近这几年,混凝土工程中问题的越来越多,根据这些问题的研究发现,对于混凝土不能只注重出现问题后的治理,在问题发生前也要进行养护,以减少或杜绝其问题的发生,所以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1)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就应及时洒水保湿养护。对于重要部位,应用麻袋、草袋湿润后覆盖保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面积较大的板类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进行养护;对于比较特殊的结构或构件,即无法用常用办法进行养护的混凝土,可以在其表面涂刷养护剂来进行养护。
(2)如采用暖棚法或保湿法进行冬季施工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养护尤为重要,一定要选用良好的保湿保温材料加以覆盖,使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必须处于潮湿状态。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强度未达到1.2MPa 前,任何人不得踩踏或者在上面进行其他的作业。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5%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或进行其他作业时,严禁用利器或其他器件撞击混凝土构件。
5.结语
混凝土的裂缝防治技术穿插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每一道环节,有一道环节出现失误,那么其裂缝就有可能发生。因此要加大对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施工的管理,以及注意混凝土裂缝的防止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能在出现问题后尽快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玲.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
[2]张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混凝土.中国建筑,2009.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防治措施;养护;防治措施 0.前言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所以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将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4)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一般的,这种底板的面积较大,且基础底板大都兼作地下室底板。基础底板浇筑后,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很大。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混凝土将很容易开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并造成地下水渗漏,给整个工程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然后详细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对策与混凝土养护措施。
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要想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当先了解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即了解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骨料不均匀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缺陷性问题(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使用过程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原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迅速增加,同时也丧失了较大的应力松弛能力。虽然混凝土的收缩没有增加多少,甚至有所减少,但由于弹性模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收缩应力大大增加,最终造成混凝土早期开裂。最后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不但要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而且还要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提高早期应力松弛能力,而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提高早期应力松弛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技术途径。
2.混凝土裂缝造成的影响
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致使混凝土极易被拉断,从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近些年,随着混凝土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大部分建筑在施工中混凝土的运用已经成了一部分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所以其一旦出现裂缝,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一般的裂缝都会导致建筑漏水影响了建筑的原有设计和室内屋顶的装修,以及对其他财产造成损失。如果裂缝过于严重也有可能造成人身生命安全,尤其是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如果出现突发裂缝造成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注意对混凝土裂缝的研究与治理,保护建筑安全。
3.针对混凝土裂缝采取的措施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技术措施、材料措施以及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所以要对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壮大,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也会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部门所需,在体形上、功能上千变万化。尤其是建筑物的体形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建筑物就容易发生变形和位移,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设置各种类型的构造缝,并应结合建筑物自身的结构类型、设计所采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现场施工的具体条件合理地设置构造缝,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的目的。
3.1设计措施
(1)结构设计长度不宜过长。若结构长度太长,超过规范要求的变形缝的最大间距,应在结构的中部设置后浇带来“放”,在设计施工中来“防”。
(2)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高强、高韧性、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3)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
3.2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现在个体企业增多,小厂水泥也不乏存在。为了保证质量,应选择既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又具有大批生产能力的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其品种优先选择的顺序是低碱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不同用途、不同环境所使用的水泥,应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例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就应选择低热水泥。
(2)掺和料的选择。为了更好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的掺和料中优先选用I级或II级粉煤灰。如果使用硅灰作为掺和料,其掺量不宜大于3%,并应采取可靠的防治裂缝的技术措施。
(3)外加剂的选择。外加剂的选择与气温的高低、场地的远近以及混凝土运用的地方等有关系。选择的外加剂一定要与水泥的化学性能相适应,如选择多种外加剂时,要看各种外加剂之间的化学性能是否相匹配。总之,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否则适得其反。在施工时,如对抗裂性要求较高,那么配制混凝土时要掺入具有减缩抗裂性能的外加剂。
3.3施工措施
(1)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注意砂率、水灰比、骨料级配以及外加剂的掺量的控制,严禁运输过程和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擅自加水,确保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浇捣的质量。
(2)防止早振,过振造成的混凝土材料分层离析。混凝土浇筑完工后,派专人浇水养护,必要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减少和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和温度变化过大引起的主拉应力。
(3)提高模板制作、安装工艺,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避免由于模板弯曲变形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4.如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由于最近这几年,混凝土工程中问题的越来越多,根据这些问题的研究发现,对于混凝土不能只注重出现问题后的治理,在问题发生前也要进行养护,以减少或杜绝其问题的发生,所以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1)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就应及时洒水保湿养护。对于重要部位,应用麻袋、草袋湿润后覆盖保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面积较大的板类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进行养护;对于比较特殊的结构或构件,即无法用常用办法进行养护的混凝土,可以在其表面涂刷养护剂来进行养护。
(2)如采用暖棚法或保湿法进行冬季施工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养护尤为重要,一定要选用良好的保湿保温材料加以覆盖,使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必须处于潮湿状态。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强度未达到1.2MPa 前,任何人不得踩踏或者在上面进行其他的作业。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5%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或进行其他作业时,严禁用利器或其他器件撞击混凝土构件。
5.结语
混凝土的裂缝防治技术穿插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每一道环节,有一道环节出现失误,那么其裂缝就有可能发生。因此要加大对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施工的管理,以及注意混凝土裂缝的防止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能在出现问题后尽快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玲.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
[2]张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混凝土.中国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