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与李莎的红色跨国恋情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05082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贵族之家
  
  李莎的原名是叶丽莎薇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乳名叫丽扎,1914年3月20日出生于古老的俄罗斯萨拉托夫省巴拉绍夫县的斯图坚科村。丽扎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排行第八,是个小宝贝疙瘩,特别受大人的宠爱,她美好的童年是在草原地带的农村度过的。但是好景不长,1919年丽扎的父亲离开人世,母亲在农村靠养蜂、制衣等拉扯着两个孩子。1920年,新的苏维埃的内战结束了。但是,长时间的干旱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人们只能以野草树叶充饥,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为求生存,当年秋,母亲痛心地把年幼的哥哥送到一个富农家里当牧童,带着年仅6岁的丽扎,背井离乡,迁居到莫斯科投靠亲友。
  艰难的童年生活,把小丽扎磨炼得很坚强。1922年,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领导下,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情况逐渐好转。妈妈开始送她上小学念书,在学校她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经由全校同学选举,她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李立三慧眼识珠
  
  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风起云涌,丽扎还系着红领巾上小学时,就很关心世界革命形势,也很爱看画报上的图片。有一次翻开一本画报,她注意到一张照片,上面是大型群众集会,台上站着一个穿长袍、身材高大的人。他很有魄力,满怀激情地伸出手,慷慨陈词。下面有一行文字说明:这是中国大革命时期的一次工人集会,演讲者是上海总工会领导人李立三。李立三——丽扎记住了这个名字。
  1933年初秋的一天,丽扎和女友柯拉娃怀着喜悦的心情向萨尔达·雷菲洛娃家走去。当时她是一个刚刚19岁的少女,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着幻想。然而,她做梦也没有想到,那天的偶然机遇却改变了她的整个命运,使她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女友萨尔达家里,她们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中国男青年,正在同杨松交谈。他高高的个子,蓬松的黑发,清瘦的脸上一双热情的大眼睛炯炯发光。
  “这是李明同志。”萨尔达向她们介绍说。她们三个女友凑到一起,唧唧喳喳地聊起天来,李明却坐在一边很少说话。可能是因为他的俄语不够流利,不便插嘴,也可能是他悄悄地在观察着她们。后来萨尔达才透露,她当初的用意是想把柯拉娃介绍给李明。柯拉娃是个相貌出众的俄罗斯少女——清秀端庄,碧绿色的大眼睛深沉、迷人。但不知为什么,李明没有看中柯拉娃,对丽扎却一见钟情,觉得她不仅外貌美艳动人,而且从她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有一种聪慧、坚毅的性格。“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丽扎却成了李明追求的对象。
  1935年,丽扎与李立三开始单独约会了。
  一个初秋的季节里,李立三和丽扎在莫斯科的小河上荡舟,两个人的身影,两个人的世界,他们做了一次畅怀的深谈。李立三把自己的经历,特别是政治上犯的错误,毫不隐瞒地告诉了她。李立三说:“我那时年轻,被当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那时,党中央的总书记向忠发,工人出身,缺乏文化理论;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不在国内;我是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到处演讲作报告,撰写文章,发号施令,结果犯了大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深感痛心。我来莫斯科,就是向共产国际作检查的。”
  这次交谈,使丽扎认识到李立三是个襟怀坦荡的人,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是个耿直爽朗的人。丽扎想:世界上哪有不犯错误的人,犯了错误,认识了、改正了就好。李立三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丽扎,进而使她爱上了他。
  
  李立三坦陈自己的3次婚姻
  
  与丽扎建立恋爱关系后,李立三毫无保留地向丽扎坦白了他在国内的3次婚姻。
  李立三的第一个妻子叫林杏仙,是他6岁时父母给买的童养媳,17岁时,父亲强迫他们结婚,这是中国那个封建时代典型的包办婚姻,毫无爱情可言。林杏仙生下了李立三的长子李人纪后,便因患风瘫去世了。
  李立三的第二个妻子是李一纯,他们曾一起在安源从事过工人运动,在一起生活了5年后,李一纯另有所爱,离开了李立三。她为李立三生了次子李人俊。
  李立三的第三个妻子是李崇善,是李一纯的妹妹,他俩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较长,她为李立三生了3个女儿:大女儿李竞,二女儿李力,另一个就是后来找到的谢志佩。
  李立三认为:爱情的基础是忠诚,他爱丽扎就要老实坦白自己的过去,他的这3次不幸婚姻有着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也有着不同的自身原因。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不是李立三游戏人生,而是他生命的旅程中出现的几次不和谐的音符。值得庆幸的是,李立三没有被不幸的婚姻摧垮,那是因为他把爱情置于革命事业之下,他认为爱情不过是事业的浪花而已。听了李立三的叙述,丽扎对他却有了几分同情:一个革命者,他在婚姻上也常常是历经磨难的。尽管他再一次提醒她:“请考虑我的过去。”丽扎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我注重的是现在,更憧憬未来。”
  
  历经磨难,喜结连理
  
  了解了李立三的几次婚姻情况之后,并没有影响丽扎对他的感情。
  1935年十月革命节,李立三邀请丽扎到联盟饭店参加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的节日聚会。这个出版社的任务是出版各种文字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政治书籍,李立三领导中文部的工作,并直接参加翻译和编辑。
  大厅里,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气氛。在共产国际所属外文出版局工作的20多位中国同志围坐在一排长长的桌旁,开始会餐。丽扎是参加会餐的唯一的苏联人。大家知道她是李立三请来的客人时,都悄悄地打量着她。李立三主持当天的晚会,坐在主宾席上的他,情绪高昂,谈笑风生,频频举杯祝酒。在座的中国同志也纷纷站起身,热情地和他碰杯,同时,又借机悄悄地瞄丽扎一眼。丽扎明白,李立三这次请她来,是要她给大家“亮相”的。当时她虽不懂汉语,但她从内心里感到,李立三是这个集体的灵魂。他的智慧、口才和组织才能深深地吸引着周围人,更使丽扎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餐后当她向他表示后,他却向她明确表示,他的生命、他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如果工作需要,他随时准备听从组织的调动,回国参加白色恐怖下的地下斗争。到那时,两人分手将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让丽扎严肃考虑。李立三如此坦诚直率,更加深深地感动了她。
  1936年2月,丽扎提着一小包衣物搬进“柳克斯”招待所,和李立三结婚了。
  “柳克斯”招待所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高尔基大街上,十月革命前是个酒店,上世纪20年代改为共产国际招待所,仍保留客房形式,但进住的已不是富商大贾,而是各国的革命活动家,如德国的皮克、意大利的陶里亚蒂、南斯拉夫的铁托等等。中共代表团成员大部分也住在这里。
  婚礼没有举行什么隆重的仪式,既没有伴娘,也没有牧师的赞美诗,只是十几位来宾向新郎新娘表示了祝福。陈云、杨之华(瞿秋白夫人)和她的女儿独伊,还有欧阳新等中国同志,为丽扎和李立三带来了美好的祝愿。
  
  中国名字叫“李莎”
  
  新婚燕尔,按照俄国人的传统习惯,女子必须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丈夫的姓氏,这样一来,她就应称为“叶丽莎薇塔·李”。李立三则根据“丽莎”的谐音,为她取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名字:李莎。
  婚后,李莎与李立三一直沉浸在小家庭的温馨之中。李立三感激李莎在他政治上失意、沦落异乡之际,给予他的爱抚和理解,他像大哥哥一样疼爱着李莎。而李莎则懂得自己是中国人的媳妇,丈夫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人,他的祖国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家庭生活,必须服从于中国革命的大局。她全身心地做好家务,帮助他进一步提高俄文水平,以便让丈夫更能集中精力去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光荣任务,弥补以前工作中的过失。
  从此,李莎便将自己的命运同李立三、同他的祖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责编 霍语)
其他文献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区,这里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差异等现实状况,这些现实状况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为保证破产程序能够公正、公平和高效的运行,必须要求具有执业资格并获得执业注册的破产管理人才能从事破产事务。使破产管理人行业形成一个专门服务于破产事务的职业,使以执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也在不断的深入的进行当中,房子产业日渐繁荣,高层建筑日益成为大中城市的重要建筑标的.这样的实际情况对高层建筑
安徽省科技厅是省长王三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12月28日下午,王三运参加了省科技厅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省政府秘书长方宁,省委学习实践活
初中语文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学科。从某个方面来讲,它既充当了情感学科,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学科。教师除了雄辩的口才、丰富的素材和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掌握阅读教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大家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自然地就形成了当今时代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反应了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也影响了各行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满足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5.2.2条标准养护要求,为标准养护提供实用、耐用的恒温、恒湿设备及配套养护支架结构设计.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星岩坪村素有“楚天茶叶第一村”美誉,是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核心原材料基地。全村版图面积21.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690户,2345人
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毛泽东的发展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对于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