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图案背后的秘密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r90664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自秦惠文王二年(前338年)铸造“秦半两”开始,至1916年袁世凯的“洪宪通宝”止,其间虽有王莽一度推行刀布的插曲,但方孔圆形铸币的霸主位置从未被撼动过。
  方孔钱上的文字,常规中还有例外
  明朝弘治年间的某日,时任大学士刘健和丘睿曾结伴游襄阳。他们来到一口古井边,刘健碰巧踢着一枚方孔圆钱,便随口说:“丘兄,你的学问像这古钱,传世如今,可惜没有一根绳子将它们串起来,四处散落也。”丘睿反击道:“刘公,你的学问似这古井,常年涌泉,可惜无汲水之物,又将奈何?”
  相互揶揄之后,哥俩哈哈大笑。刘健仍兴致不减,说道:“古时,泉与钱通用。古泉,方孔圆钱也。它象征城市中的一口井,表示泉水和财富。”丘睿补充说:“泉道乃学道,学道乃人道,古训也。”
  秦汉时期的“半两钱”和“五铢钱”均为主干铢两体系,到了唐宋,铸币出现年号,以确保封建王权的“政治正确”。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这种铸币形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新皇帝一上台,要改新的年号,在货币上注新的年号。比如康熙通宝肯定是康熙当皇帝时铸造的,光绪通宝肯定是光绪当皇帝的时候铸造的……唐代的开元通宝肯定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时的钱币,因为只有他才用过“开元”的年号嘛。
  错了!开元通宝是唯一的例外。
  隋朝末年,大官僚唐国公李渊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政权。李渊初入长安,一改历代以“铢”“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通宝”钱币。“通宝”很好理解,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而开元,毫无疑问就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李渊的意思是,我们唐朝包罗万象,奋发进取,一铲隋末混乱之风。这货币铭文,活生生的就一政治广告。
  “开元通宝”四个字笔力苍劲,端庄俊雅。《旧唐书》记载:“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回环读之,其意亦通。”
  也就是说,这四字儿无论你怎么回环读,都是夸我们唐朝呱呱叫的。而欧阳询用篆、隶、楷三体杂糅的书体来书铭文,既遵循了北朝后期及隋朝书法的复古之风,又有所创新,真的是很“唐朝”。
  钱文本身包含的书法艺术愈加引起艺术家和考古学家的注意,北宋货币大观通宝,是由徽宗赵佶御题钱文。据传,苏东坡在宋神宗时期曾经书写过“元丰通宝”的钱文。
  随着经济发展和行政秩序的规范,到清代,古币背左满文是宝,右满文是每个造钱局名,其实就有点类似今天的形制,币面不仅有了额度,还有了发行机构。
  钱币背后,藏着历史的兴衰成败
  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579年)铸行“太货六铢”,钱文中的“太”字比以往写法多出一个点,犹如泪水滴涟;“六”字,如同一人形,其双脚呈八足开,双手作叉腰状,俨然是在叉腰哭泣。南北朝时凡哭丧者皆作站立叉腰状,在当时百姓认为此钱是在“叉腰哭天子”,乃“丧钱”,为不祥之兆。奇怪的是,陈宣帝陈顼真的就在一片哭声中驾鹤西去了。之后,他的儿子陈叔宝继位,乃一大昏君,后被隋军俘虏,自此陈国被灭。
  一到乱世,缺少规范统一的行政秩序,铸币往往“百花齐放”,花样繁多。周元通宝始铸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是五代时期铸行最多的铜钱。
  当时,因战事频繁,本来资源就贫乏的后周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百姓为了购买别的国家的粮食,导致后周货币大量外流。铸钱需要铜材,周世宗柴荣情急之下,下令毁佛铸钱。此举遭到佛教徒和文武百官的反对。
  钱币在当时的唯一功能,是充当等价物流通,然而,南宋名将刘光世却用钱币来“打仗”。他了解到金军思乡心切,希望北归,于是铸造金银铜钱,上面写着“招纳信宝”四个字。俘虏敌人不杀害,命令手持铜钱回营招降。
  有想归顺的,到江边执钱作为信物。前来归顺的络绎不绝,一时间,金兵士气涣散,逃走者不计其数。后来,此事衍生出成语“招降纳叛”,原意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在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元朝末期,各地的反抗活动风起云涌,其中,尤以紅巾军的势力最为强大。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元末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扶持下登基为帝,自称小明王,以亳州(今安徽亳州)为都,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并铸龙凤通宝钱,正面文楷书“龙凤通宝”,钱背光而无文。钱币的正面“龙凤通宝”四个字中的“龙”字,最后一笔比较短,而“凤”字下面同时又长了一点,有人以为这是在铸造钱币时的失误,其实这是一种习惯而已。
  “龙凤通宝”并不能“龙凤呈祥”,后来红巾军军力分散、内部不和,几年后韩林儿被朱元璋率军挟至安徽滁州安置,最后溺死于瓜州。
  选自《廉政瞭望》
其他文献
善城人历来爱喝羊肉汤。任庚银是个有主意的人,他见善城人越来越多,就在自家门口垒起锅灶,卖起羊肉汤来。任庚银的汤锅一开,果然生意兴隆。然而不久,竟门可罗雀!  任庚银一打听,原来,他的羊肉汤3个铜钱一碗,一般人一次至少要喝两碗才能喝饱。两碗就是6个铜钱。这对那些官家富户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平民百姓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数目,何况汤客大都是些平民。  任庚银恍然大悟,可怎么才能吸引汤客、盘活汤锅呢?跑堂伙计
期刊
1970年,马三立全家被下放到津南北闸口务农。朋友见面时问他:“怎么样啊?”怎么回答?说“不好,委屈”,肯定遭批判;说“好”,又很违心,但还不能不回答。  马三立高明,他说:“哦,我呀……嗯,昨天还有人敲门呢。半夜了,问:‘马三立在家吗?’我赶紧说:‘在家,什么事?’‘你从现在起不许出门。’我也不问,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不让我出门呢?因为西哈努克亲王要路过我们村附近的公路,那个公路离我这儿还老远呢
期刊
清末,山东滕州聚鑫酒家老板王聚鑫得了头疼病,一疼起来脑袋就像要炸开,自觉生不如死。他儿子王良才找了很多医生,开了一服又一服的药,喝了却没有什么效果,看着父亲痛苦的样子,王良才焦急万分。  王良才听说离滕州不远的微山县有一个名叫胡华雀的大夫,有起死回生之医术,号称当世华佗,就赶紧骑马去请。胡华雀就跟着王良才去了他家,给王聚鑫诊了诊脉,说:“你这病说重也重,说轻也轻。”王良才忙问:“还请胡神医明示!”
期刊
遇上雇车女  这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事。那时天津还是县,县城有个杨老大,成天迷迷糊糊的,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诨名,叫“杨迷糊”。杨迷糊以驾车为生。他的马车油壁青毡,坐在里面胜过坐轿,远行更避风尘烟雨,所以雇他车的人很多,生意十分兴隆。  这天不知怎的,他待了大半天也没个主顾。反正这不耽误他迷糊,没主顾便坐在他的驾驶台上打瞌睡。他正睡着,来了位身着重孝的年轻媳妇,热孝在身,看来是刚死了亲人。但这位妇人,脸
期刊
汉桓帝延熹年间,南阳郡涅阳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张员外的小儿子张小毛。他是被捆在树上,堵住嘴后,活活勒死的。  张员外报官后,涅阳县令带着衙役和仵作前来破案,却发现中午刚刚下了一场暴雨,现场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找不到凶手杀人的一丁点儿证据。仵作验尸后报告说,死者的死亡时间是午时左右。  张员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大毛,是原配所生,32岁;小儿子张小毛,为二房姨太所生,只有9岁。二姨太年轻貌美
期刊
小叶村依山傍水,茶事很盛。制茶高手柳公,年过九十三,早年丧偶,终未续弦,一手抚养独苗,也儿孙满堂。柳公平生不嗜烟酒,唯好茶。他喝茶有很多讲究,四季里他都有自己特定的茶具,壶、盏、盅、吊,又分铜、瓷、紫砂诸种,从不混用。他用的茶叶,一律是自家茶园里亲手培植、采摘并自己焙制的,采摘时辰又有好些讲究,雨前、雨后,明前、明后,这只是粗略时间,而子、丑、寅、卯……各时采摘的各式茶叶又从不相混。他道是地有地气
期刊
在解放大西北的一次持久战中,王震一连三天三夜没合眼,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一天,他到各个掩体去检查,路过一个连队,炊事班长老赵正在烧火做饭。  王震见到笼里的馍馍,就顺手拿了一个,刚准备咬,只见老赵眼睛一瞪。王震也不知他是为啥,边转身边咬了一口馍馍。老赵走过去就给了王震一耳光,夺下馍馍说:“战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三天三夜没吃一口饭,你倒好,悄悄钻到这儿,也不问问就吃,这馍是给战士们做的。”王震听
期刊
李大军的母亲快不行了,这可急坏了他,不是因为母亲病入膏肓,而是母亲留下的三个存折不知道密码。  李大军天天守在母亲病床前,舍不得离开半步,送饭提水的活都由老婆干。李大军瞧着脸色蜡黄的母亲,眼都不带眨的,不时轻轻地唤着母亲,盼望昏迷中的母亲有奇迹出现。医生、护士和一些病人都唏嘘不已,直夸李大军孝顺。  可母亲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就像一盏油灯,在慢慢地熬干。  终于,医生告诉李大军,老人病危,做好心理准
期刊
一  万历援朝战争爆发后,明朝提督李如松收复被日军占据的朝鲜陪都平壤后,想乘胜收复朝鲜都城王京,他为此先后派出3500名骑兵南下勘探王京道路,为自己进兵做好准备工作,碧蹄馆是去王京的必经之路。当明军侦察队越过碧蹄馆,行至王京城外的砺石岭时,在此遭遇日军先阵立花宗茂并将其击破,由此,李如松的家丁查大受和朝鲜人都向后方的李如松报告了王京空虚可以拿下的消息。李如松误信了这一错误情报,继明军侦察队之后,亲
期刊
八国联军进北京,幸亏甘肃布政使岑春煊领兵前来护驾,慈禧这才能全须全尾地到达西安。岑春煊为了讨好慈禧,曾经请来京城的名厨,为慈禧太后制作满汉全席,可是李莲英却在最后一道菜上,发现了一个大错误,岑春煊急忙将这个错误改正了过来,否则他的脑袋难保,这个鲜有人知的错误是什么呢?  岑春煊一路护驾有功,来到西安后,就被慈禧太后封为陕西巡抚。岑春煊为了报答慈禧,不惜高价,从京城请来了两名厨师,这两名厨师有十多年
期刊